口外大皮袄(下)/张志军

口外大皮袄(下)

张志军

熟好的皮子交到师傅手里。师傅根据穿衣人的高矮胖瘦,用粉饼在皮板上只三五下就划好了线,眼见得一把锋利的半圆形裁刀上下翻飞,左拉右切,瞬间就下好了料,再依料的好赖搭配在不同部位。色好、皮整、毛齐的料要用在前襟,肚肷皮等次一点儿的用在后背或袖子,最次的料刮掉毛做辅料。缝制的时候用的是一种特制的三棱针,三面带刃,非常锋利,线也是用双股。将两块皮料的皮板相拼,中间夹一条剃了毛的辅料,用一种民间称为“煞”的针法,把三层皮子缝合在一起,再用裁刀把夹缝处多余的辅料裁去。这种针法,缝合紧密,也不漏线,结实又美观。皮袄的下摆、袖口或外沿,都要用辅料包裹,用“敹(音如撩)”的针法,缝成滚边。经过以上几道工序,一件毛里皮外的大皮袄就算做成了。
白茬子大皮袄,看上去粗糙笨重,但实用顶事。有一件白茬子皮袄,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走草地,住大店,跑大圐圙(库伦),都不在话下。尤其是长到膝盖之下的大皮袄,不仅能护上身,还能兼顾到腿,保暖的效果更好,尤其受人欢迎。常常是一件皮袄要穿几年,皮袄面子由白变黑,泛出油浸浸的亮光,而里子上的毛却日渐稀疏,但还是舍不得扔掉。有的人家,爷爷穿了给儿子,儿子穿了给孙子,能传三代。后来有讲究的人家开始给大皮袄罩上黑色的布面,就成了“吊面子”皮袄,显得更整洁,更美观。但这种吊面子皮袄不经脏,也不耐磨,不适宜干活儿的时候穿。再后来的有钱人开始穿更精致暖和的羔皮皮袄,外罩缎子面。普通人家如果能有一件缎面羔皮皮袄,甚至于坎肩,那也近乎奢侈了。
除了正宗的大皮袄,在坝上常用的御寒衣物还有皮裤、毡疙瘩、毡帽子、狐皮帽子、羊剪绒皮帽子以及皮手套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御寒的皮货家族。皮裤的做法与大皮袄大同小异,只是需要更轻便,柔韧性更好,所以多用比较薄的山羊皮;毡疙瘩是用牛毛或羊毛擀成的,一般是高腰子,大雪地里不会陷腿,而且骑马的时候利索,不挂马镫子,安全性好;毡帽子也是用牛毛或羊毛擀成的,有黑色的,也有白色的,有的还带两个耳子,平时窝在里面,天冷了专门用于护耳朵;狐皮帽子用的是狐狸皮,毛长,保暖,而且毛色黄中带红,太阳一照,更显得鲜艳漂亮,一顶灯芯绒罩面的狐皮帽子是姑娘们出嫁时最值得炫耀的聘礼;后来又出了一种非常时尚的羊剪绒皮帽子,是用羊皮经过修整,毛的长短一致,外罩黄色布面,这种皮帽子大概是从军用转为民用的,帽盔规整硬戳不变形,既美观又保暖;皮手套一般是用做皮袄所剩的下脚料做成的,也是出门、干活儿必不可少的装备,常见人们用一根带子系住两只手套,往脖子上一搭,从胸前交叉挽到背后,两只手套一搭一绕,在屁股后面摆来摆去,像永远甩不掉的尾巴。
公私合营之后,张家口市内及坝上各县普遍建立了国营的皮毛厂,生产不同规格的皮袄以及各式的皮毛制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制作大皮袄的皮张也越来越广泛,除了绵羊皮之外,还有人家用狗皮,称为狗皮大氅。因为狗皮上没有汗腺,保暖性更好,所以更显得珍贵。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件狗皮大氅是谈对象、娶媳妇必不可少的物件。
说句实在话,我小的时候并不喜欢大皮袄,嫌它毛,嫌它沉,也嫌它自带的那股羊膻味儿。但现实告诉我,没有大皮袄的冬天是出不了家门的,缺少大皮袄的日子是很难熬的。依稀还记得,小时候,每次去黄旗岔的姥姥家,母亲总是用白茬子大皮袄把我围得严严实实,生怕冻了脸冻了脚;那年家里新做了一件吊面子短皮袄,我看着父亲连着几天用白酒拌黄米面不停地揉搓;晚上去大礼堂看电影,母亲给我和弟弟妹妹翻箱倒柜地找皮袄;刚参加工作那年冬天,在村里看露天电影,乡里的王大姐特意从柜底拿出了结婚时要的狗皮大衣让我穿,浓烈的樟脑味儿直熏脑子……
如今,物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衣着质量普遍提高了,羊皮、羊毛、呢绒制品已不算稀罕,羊绒、羽绒、貂皮、獭皮,以及各种化纤材料都已上身,不仅做工精细,款式多样,保暖效果也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昔日的大皮袄,在经历了白茬子、吊面子、羔皮的辉煌时代后,已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人们的言谈话语里还常常被提起,说明大皮袄并没有远去,也并没有消失,而是化作了一种乡愁,一种文化,一种难以割舍的念想和牵挂。
大皮袄,已远远不再是一件寻常衣物,它所承载的,更多的是坝上人与自然的博弈,与命运的抗争,是生存的不易,也是生命的绵延,是生生不息的欲望和张力。大皮袄,浸润了一辈辈坝上人的情感,陪伴着一代代坝上人走过了艰难的岁月。大皮袄,留存着我童年的记忆,也留存着曾经给予我的温馨和温暖。
我多么希望,大皮袄还能继续温暖我们,温暖我们的记忆,也温暖我们的未来。
(原载《长城文艺》2019年第11期)
作者简介:张志军,男,河北尚义人,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鸳鸯河畔》签约作者。业余时间以诗怡情,以文会友,有诗文见于各级报刊及部分网络平台。
投稿要求
1、 来稿体裁不限,小说、散文宜在1000——5000字以内,诗歌不得少于两首或300字。文稿要有可读性。
2、作者须得提供个人简介及清晰照片一幅。
3、来稿必须原创,否则恕不采用。鼓励作者提供诗文配图(图片用jpg格式)。来稿不得抄袭、套用他人作品,文责自负。
4、稿件一经采用,签约作者付30元一般作者20元稿酬,阅读量超过1000的签约作者付50元一般作者付30元稿酬,以微信红包形式发给作者(下月的10号左右)。已发表稿件的作者请加微信:dliang369,否则无法发放稿酬。
(0)

相关推荐

  • 故乡旧事——牛皮匠

    本文作者:蔡红宇 牛皮匠是姓牛的皮匠,不止做牛皮,也做羊皮.马皮,所以应唤作为牛--皮匠,而不应为牛皮--匠. 牛皮匠是从外乡搬来我老家的,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牛皮匠的爷爷辈和我的祖父辈们一 ...

  • 东北棉帽子

    东北棉帽子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中国古代,巾是用来裹头的,女性用的称为"巾帼",男性用的称为"帕(帕)头".到了后周时期,出现了一种男女均可用的"幞头& ...

  • 过去冬天的冷,皮袄不下身

    〓 第 1423 期  〓 文|张丙亮 编辑|王成海 曾记得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寒冷,到了三九.四九天基本都是雪闭山门,滴水成冰.庄户人家虽然也生有火炉子,可因为那时烤火煤块紧缺,交通闭塞,人们少得可怜的 ...

  • 口外大皮袄(上)/张志军

    口外大皮袄(上) 张志军    万里长城有上百个关口.以长城为界,人们习惯上将关口之南称为口里,关口之北称为口外.民间又将山西杀虎口及以西一带统称为西口,张家口及以东一带统称为东口.而民间所称的口外, ...

  • 口外大皮袄(中)/张志军

    大皮袄是用经过鞣制的羊皮制成的.羊皮的鞣制技术是怎么来的?这恐怕与张家口"陆路商埠"以及蒙汉.中俄的货物贸易有关. 明中叶,明廷与蒙古俺达汗议和,在张家口设"茶马互市&q ...

  • (纸刊备选)​小鸟|张志军(浙江)​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5121期 欢迎关注·文学时代微刊· 小鸟 文/张志军(浙江) 一只小鸟停立在我家窗外的晒衣架上.它和鸽子差不多大,通体黑色,前额有长而竖直的羽毛,翅膀和尾羽有白色端斑,嘴呈乳黄色. ...

  • (纸刊备选)新娘回来了|张志军(浙江)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5201期 欢迎关注·文学时代微刊· 小小说:新娘回来了 文/张志军(浙江) 窗上贴着嚞字.屋里只亮着一盏灯,暗暗的.灯光下,三个男人抽着烟,默默地围坐在小桌边.桌上的烟缸装满了烟蒂 ...

  • 【金秋卷◇匠作典藏•诗歌篇】《水仙花》(外二首)||□ 文/张志雄(贵州)

     <当代文学家·金秋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金秋卷·2021·总第五期 (网纸同步) 诗歌直播间 金秋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已故) 书法 ...

  • 《春天的脚步》外两首  张志雄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春天的脚步 阿波罗惊呆了 地球的步伐悄然加快 星星也纷纷钻进了银河 除夕夜的号角 在蓓蕾声中刚刚奏响 紧随着春节鞭炮的硝烟 ...

  • 熬 年/张志军

     熬 年 作者:张志军 张志军,男,河北尚义人,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鸳鸯河畔>签约作者.业余时间以诗怡情,以文会友,有诗文见于各级报刊及部分网络平台.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

  • 长春市委书记张志军一行到亚泰新动力调研

    2021年7月25日下午,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志军一行到亚泰新动力项目调研.亚泰集团宋尚龙董事长.刘树森总裁.党委书记张凤瑛等领导在亚泰新动力项目接待张志军书记一行. 宋尚龙董事长陪同张志军书 ...

  • 尚义古代故事(三)/张志军

    尚义古代故事(三) 胡服骑射与赵北长城 张志军       尚义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南缘,再往南就是华北大平原.在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横亘着一道蜿蜒起伏的沟坎,西起尚义的大青山,经石人背,过张北的野狐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