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教授,自费百万,藏在沙漠造15米“巨婴”,一举成为打卡地标!

ⓒ 采访:南瓜、常洲
ⓒ 受访:董书兵
ⓒ 摄像:张文化
普象独家原创视频
前一阵子
我们去清华采访了雕塑系主任,董书兵
一位喜欢做各种“小娃娃”的60后
2016年
他将长15米,宽9米,高4.3米的“婴儿”
——《大地之子》
搬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
在雕塑圈与社交平台引起轰动
并成为瓜州打卡地标
从女儿出生到现在
他坚持“婴孩”主题创作十八年
《梦语》系列-1 石膏、木 2007年
他说,雕塑的面容表情虽多是哭闹挣扎
发生场景却很愉快
在这些作品中
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今天我们一边欣赏佳作
一边了解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无界》长60x宽40x高21米 不锈钢管 2018年
从手工到雕塑
大兵老师与雕塑的缘分,要从成长环境说起。
1968年他在新疆出生,之后跟随做机械工人的父母回西安生活。
耳濡目染下,对零件加工与手工制作很感兴趣,便尝试动手做一些小玩具,这让其他孩子很是羡慕。
小稿制作中的董书兵
意外获得的成就感,令他对造型和绘画产生热爱,便报考了离家近的西安美院附中。
在附中的四年,除了做大量的素描、色彩、速写练习,他还接触到了雕塑。
对于这门既需动手能力,又要掌握美学塑造的专业极为着迷,1989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雕塑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浮》碳钢不锈钢 2013年
《残月》青铜 2008年
能在专业顶级殿堂学习工作,是幸运也是压力。
那时,他虽然创作了《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纪念碑》《北京大学星》等大型纪念碑,却深陷困惑之中。
《北京大学星》不锈钢 1998年
他深刻领悟做雕塑不仅是塑造造型,也是塑造另一个自己。只有形成自我风格,才能走的更深更远。
《悟》青铜  2001年
《山高人为峰》花岗岩、铁 2011年
个人风格的形成
 婴孩灵感,源于女儿 
随着女儿的到来,个人身份的转变,身边哭闹嬉笑的婴孩为创作提供新的题材与灵感。
《计·量》-1 青铜 2008年
《计·量》-2 青铜 2017年
哭是小孩子最常见的表情,不给糖会哭、睡不醒觉会哭、争抢不到玩具也会哭。
他们哭和成人哭很不相同,很多情景下给人带来的不是痛苦,而是愉快。
对于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他做出了尝试,作品完成后很受欢迎,面对一帮小哭包雕塑,观者脸上挂着会心的笑容。
《梦语》系列-3 石膏、木 2007年
就在大家觉得哭小孩,是董书兵最显著特色之时,他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雕塑家曾成钢先生,在看完个展后,说:“你的作品很好也很独特,但总觉得差点什么,差一口气。”
听完建议后,他深思到底缺少什么?
《惊梦》铸铁 2008年
后来,著名画家袁运甫先生一句话点醒了他,你可以尝试到更广阔的空间下做更多尝试,或许可以取得震撼人心的效果。
《觉》不锈钢 2013年
《大地之子》诞生,个人风格成型 
去哪里创作大型作品呢?
熟悉的西北戈壁——瓜州,成为理想场所。
《沉》碳钢 2013年
他将最受欢迎的婴孩俯睡形象做大,计划从北京雕刻好运送到瓜州。
没成想走到半路运输车失联了,隔了四五天才联系到司机,要求涨一半运费。为了正常运转制作周期,有些急性子的他只能沉住气,把额外的钱付了。
到了大漠立即涌来新的困难,天天刮大风让他和学生很是难受,但为了创作咬牙忍着。
红砂岩制成的雕塑,与土红色的戈壁滩融为一体,俯睡的婴孩犹如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大地之子》正式诞生。
虽然后来有不少人反映,把幼小的婴孩放荒漠像个太可怜,孤单的像个弃婴,但他觉得这也恰恰反映了生命的顽强。
在广阔的戈壁滩上,他找到了驾驭材料和艺术形式的新方法。
如今《大地之子》已成为当地人引以为豪的新地标,成为西北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受到广大游客的追捧。
《梦语 》系列-2-石膏、木2007年
他说如果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读研时期,对各种材料和形式不断尝试,但没有找到明确表现方式;二是毕业到婴孩主题个展,有个人特色,但题材与创作过程相对单一;三是开始创作《大地之子》,从材料回归到空间和形式语言之中,形成颇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

《大地之子》 工作照 2016年

创作者的责任与雕塑的意义
“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是董书兵的岳父也是对他影响至深的人。
勤奋、执着、热心,以及艺术为人民创作,是多年跟随老先生到陕北写生学习到的品格。
所以在教学时,他每年都会坚持带学生到河西走廊进行艺术考察。
《无界》工作照 2018年
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授课堂上的专业知识,也要让大家实地了解自身文化,用新的创作方式体现传统。
《无界》是大兵老师继《大地之子》后,在戈壁滩上完成的第二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
灵感来源于莫高、榆林两窟的唐代《经变画》,由四个“楼阙”,一个“主殿”构成,长60米,高21米,宽40米,整体造型像极了古代楼宇,中轴对称,于雕塑中体现中国礼序。
整组作品共耗用17个型号,长6米的钢管型材约6300根,连接扣约3万个。
钢管材质,现代造型,呈现古老文化。
蓝色的天,黄色的沙土,与镂空纯白建筑处于同一空间,颜色单纯而美好,余晖落下,若陷若现,虚幻又缥缈。
《风语者》是他在瓜州大地创作的第三件大作,长、宽各30米,高9米的外方内圆造型,在天圆地方的传统哲学中进行突破,映射现代观念表达。
每组4根,共计28组的钢管,以水泥为基座,深埋地下,在保障稳固性同时,经过周密计算的间距,又让彼此产生碰撞。
随着风动,声音的融入,为作品融入了新的元素。
与众不同的思想
在与大兵老师交谈中,他对艺术、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令使人受益匪浅。
《中国力量》 铸铁
 自掏腰包搞创作 
空间、设备、资金,都是他在创作中需要考虑与解决的难题。
《行者·寻》青铜 2014年
《行者》铸铜 2008年
与对外找资助相比,大多情况下他都是自掏腰包做展览。
教学的钱用来生活,售出作品的钱支持创作,虽然条件艰苦些,但不受外在环境制约艺术会更加纯粹。
《豌豆公主》青铜 2008年
《行者·探》青铜 2014年
 主动寻找困难 
问大兵老师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他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困难是决定下一步要做什么的时候。”
《施》不锈钢 2013年
所以,很多时候他喜欢主动寻找问题。生活五味杂陈,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会不断进步。
想要在一条路上坚持走下去,需要用平和心态,去面对所遇到的快乐和痛苦,不需要抱怨太多,打铁关键在于自身硬。
他常说能够做雕塑是件很幸福的事,希望多做一些富含文化精神与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为时代为社会做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