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人类最常见的思维误区,来看有没有你的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智者的目标不是获得幸福,而是避开不幸。

——亚里士多德

《明智行动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行为错误》的作者是罗尔夫·多贝里,出生于瑞士,在圣加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getAbstract的创始人之一。

作者曾经提到自己写这两本书的缘起:自己曾经和一位美国友人分享了一个发现——小概率事件往往具有颠覆全局的破坏力。

这个美国人后来据此写了一本书,成为了超级畅销书,此书就是《黑天鹅》,那个美国人叫纳西姆·塔勒布。

后来,罗尔夫·多贝里就决定自己写一本书,这就是在德国率先超越《乔布斯传》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清醒思考的艺术》。

基于作者的经历,这两本书属于混搭范儿,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

这样的书籍不属于严谨的学术体裁,而是一篇篇精致的小短文组成,不过比较实用。

作者在前言里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写人类思维的各种错误。

他首先举了米开朗基罗的故事。

当被教皇问到是如何创造出《大卫》这样经典的雕像的,米开朗基罗回答,“很简单,我把所有不是大卫的大理石都去除,大卫就诞生了。”

这种思维方式很务实,我们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成功,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多地避开让我们失败的因素——那些人类普遍的思维错误。

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和中世纪的思想家将其命名为“Via Negativa(否定方式)”。

亚里士多德这样阐述这种思维:“智者的目标不是获得幸福,而是避开不幸。”

沃伦·巴菲特也有类似的思想:“我们没有在经商中学会解决难题,我们只学会了去避开难题。”

作为公司创始人和企业家的罗尔夫·多贝里自己也常常会陷入很多思考的困境。

所以他将这些思考的困境列出来,希望自己和读者都能尽量避开这些最严重的思维错误。

我们不需要额外的智慧、新的想法或更多的行动,我们只要更少的愚蠢。

书中列举的思维错误很好理解,每个错误下面有很多的例子,读起来很有代入感。

比如人们倾向于用理由辩护,也倾向于听信理由。

令人诧异的是,很差的理由往往也能用。

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埃伦·兰格做的一个实验。

埃伦·兰格在图书馆里等复印机前排起长队时,问排在最前面的人:“不好意思,我只有5页要复印,你可以让我先复印吗?”很少有人同意。

下一次实验中,她找了一个理由:“不好意思,我只有5页要复印,你可以让我先复印吗?因为我赶时间。”几乎所有被问到的人都同意了。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赶时间是个很好的理由。

再下一次实验,她说:“不好意思,我要复印5页,可以让我站在你前面吗?因为我想复印。”几乎所有被问到的人都同意了。

但是实际上这个理由很可笑,因为每个在排队的人都想复印。

作者分析说:人类对“因为”是上瘾的,我们需要这个词,即使它后面跟着的内容并非无懈可击。

知道这一点之后,你也许会使用“因为”这个词来更好地让人们接受你的观点,或者避免有些人用这个词来蒙混过关。

再比如有一种思维陷阱叫做信息偏倚。

作者说,如果你有敌人,那就给他提供大量的信息。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在《精确性科学》中描述了一个国家,在那里地图学发展成熟,有着极为详细的地图,其比例尺为1:1,和这个国家本身一样大。

可想而知,这样的地图学不到知识,因为它只是完全复制现有事务。

这就是“信息偏倚”这种思维错误的极端例子:错误地认为掌握的信息越多,做出的决定就越好。

更多的信息不仅是多余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人们会倾向于收集尽量多的信息来帮助决策,但额外的信息并不能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

相反,它们会大量消耗我们的时间精力,还有意志力。

尽量人们知道这一点,对收集信息的偏好这样的思维惯性还是一直在支配我们的生活。

试着用最少的信息来生活,就变成了一句非常有必要的劝谏。

如果你对人类惯有的思维错误感兴趣,如果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一些疑惑,翻一翻这本书吧!或许,你能得到一些启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