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位于崇明区竖新镇前卫村的海上花岛“喜园”开门迎客,这是一座以中国“喜文化”为主题的文博旅游园区,里面展示着数百件明清时期雕梁画栋的实物藏品。这些藏品中,有28张古床格外珍贵,每一张床斑驳的木纹里,精美的雕花上,无一不体现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走,带你开开眼界~
这些藏品如何能与崇明“结缘”,源于盛政集团在崇明前卫村投资建设的“海上花岛”旅游集群项目,打造了这样一个中国传统喜文化IP。在中国人的一生中,结婚、生子、加官进爵,诸多美好时刻几乎都可以用'喜’来概括。这些古老的家具、物件,是一个文化载体,里面有当时达官贵人、平民百姓对于美好时刻的记录。在喜园,这些藏品发挥出真正的价值,让人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喜文化的内涵。走进喜园,层层叠叠的仿古建筑,形成了三个四合院落,分别设为“红妆喜事”展区、“与子同梦”展区和“百子乐园”展区,展区内皆采取“矩阵式”布展,沉浸式情景演绎,紧扣主题,循序渐进地展示中国喜文化的魅力。记者在“红妆喜事”展区看到,装扮喜庆的大门口挂着一块民国时期“文定厥祥”的老牌匾,这里布置的是一个古人定亲的场景。工作人员介绍,中国旧称订婚为“文定”,一对男女要通过婚帖订婚,合了八字以后,确认婚事很吉利,方可成婚,因此“文定厥祥”是当时人们对美好婚姻生活的一种期望。在“红妆喜事”展区里,陈列的展品也都和婚姻有关。男方提亲用的礼担,女方陪嫁用的木箱,装首饰用的六角盒,放贡品用的果盘,喜结良缘的婚帖……这些老物件和凭证,大多是清代及以后留存下来的,记录下主人婚姻大事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社会信息。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这些精美的物件,足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婚姻仪式的重视程度。工作人员说:“对于中国人来说,喜文化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信仰。”“与子同梦”展区则是整个园区的“重头戏”,这里展示着28张明清时代的古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古床大多从富庶的江浙一带搜集而来。“这些床几乎都是当时的大户人家留存下来的,材质有黄花梨、紫檀、红木、金丝楠木等,都是名贵木材,床架上雕刻的人物、花鸟走兽栩栩如生,细腻富有质感,可以想象当时主人物质生活的丰裕程度。”在中国古人的生活中,床不仅是一件供栖息的家具,也是一种富有生活意趣的物件,繁复的雕花里,精致的绘画上,都承载着主人的期望,倾注了匠人的心血,镌刻着中国人骨子里的风情雅韵。在喜园的“与子同梦”展区,有一张通体描金、贵气逼人的“千工床”。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旧时大户人家请能工巧匠到家里,花费一千甚至几千个工日,历时两三年打造而成的。这张床床架当中写着“天作之合”,可以推断这是一张婚床,床内外壁雕刻着步步高升、子孙满堂等寓意美好的图案,床头的挂帘像小鸟翅膀一样,忽闪忽闪的。“那时候新婚当晚有'听床’的习俗,家里的老人看到这对小翅膀动起来的时候,心里就美滋滋的。”这张“小姐床”是展馆古床里“年岁”最大的一张,据了解,这张“小姐床”是明代时期的,外形虽然小巧,但也能看出精雕细琢的痕迹。这些古床展品里,有不少外形像小房子一样。据了解,这种拔步床是明代晚期以后的大户人家婚房用的,这些床不仅工艺独特,还往往是被视为家族延续香火的重要物件。记者看到,每张拔步床上面的纹饰,寓意都充满喜气,许多戏剧故事、民间传说等表达吉祥如意的图案雕刻在床内外,预示着主人家中喜事连连,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随后,记者来到“百子乐园”展区,这里展示着“宝宝椅”“婴儿床”“学步车”“儿童桌椅”等近百件儿童用品,看到这些千姿百态的物件,不由得对古代匠人的奇思妙想感到敬佩。在喜园的各个展区里,还有不少精美的藻井。工作人员介绍:“可能很多人对藻井这个词非常陌生,但大多人一定见过它。比如紫禁城宏伟的宫殿上、寺庙庄严的神座上,那些精美绝伦的屋顶,就是藻井。”这个功能类似于现代房屋吊顶的物件,是当时家境殷实的人家才会安装的,这些藻井藏品,每一个都像一幅美轮美奂的浮雕,上面有凤戏牡丹、龙凤呈祥、喜上眉梢等寓意美满的图案。喜园里各个系列藏品独特的雕刻装饰,展现着明清时期的艺术魅力,让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去和当时的人们“对话”,了解他们那个时期的风俗人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工作人员说:“这些老物件如果只是简单地展示,可能并不会十分吸引人,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现在需要做的是把这种传统元素和现代潮流融合起来,比如可以在喜园举办传统中式婚礼。新人穿上精美的婚服、戴上考究的头饰,感受中国喜文化的仪式感,也是传承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