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拼掉了你多少人情
回复“晚安”,送你一条特别的推送
这几天,一个在我通讯录沉寂已久的同学找我,开口就是一个帅哥。
听到这句,我仿佛感觉到了有不好的兆头,果不其然,原来她是要我下载拼多多,帮她助力凑100的活动。
在她左一声“求老同学帮帮忙啊”,右一声“看在我们多年感情份上”的哀求下,我无奈之下下载了拼多多,按照套路一步步的帮她弄,一顿操作猛如虎后,最后助力了3分5。
事后,我开始考虑,是不是该把朋友圈和通讯录好好做个“断舍离”了。
拼多多,真的是一个考验人性和测量友情度的心理学App。
在拼多多面前,人情,真的可以拿来拼掉。
10月18日,微信官方对《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进行了修订,对违规使用用户头像,诱导,误导下载/跳转,好友助力,砍价,加速,任务收集等违规活动,以及违规拼团等方面内容作出规范。
原本以为微信官方一出马,以后朋友圈和交流群中就再也不会有“是兄弟,就来帮我砍一刀”的类似小程序的出现。
但是,以拼多多的品(niao)性,是绝对不会放弃私域流量这块无比甜美的大蛋糕。
于是,产品经理衍生出了以文代小程序的助力凑100元活动,还脑洞大开的配上了故事。
游戏玩法就跟上面一样的套路,邀请好友领取红包,但这次不同的是数额达到了100、200甚至单个红包最高200元,但有个要求,抢到的红包凑起来必须达到整数100或者200才可以提现。
于是,通过这个活动,这两天拼多多的日活用户,再次得到一个质级的飞跃,几百万用户的日夜忙活功不可没。
甚至连在通讯录躺尸已久的远房亲戚、同学都开始重新联系上了,礼貌一点的还会先问一句在吗?忙吗?能帮个忙吗?直接一点的就直接丢个链接,说,快下。
这个时候,尴尬的不是个滋味。
昨天跟一个朋友出来,闲聊的时候谈到最近拼多多这一个营销活动,问她有没有玩,她叹了口气,说,哪还有人情够我拼的,之前玩到被踢出了好几个群,连一些朋友都把我拉黑了,虽然之后拉了回来,但关系也不如以前了。
用自己的人情,去帮拼多多做营销拉新人,换来也只不过几块钱甚至几毛钱,这笔生意,真的值得吗?
在自媒体圈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我拿你当朋友,你却拿我当私域流量。”这句话,与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完全贴切。
对于拼多多而言,从私域流量下手,最大力度的为它们减轻了推广的成本。
但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看似只是用了点人情关系,就可以换回一些小惠小利,表面是赚的,但其实,我们消耗掉的时间成本、流量成本加在一起,是远远贵过我们所获得的利益。
拼多多市值之所以能超过百度,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它最成功的营销手法——社交营销。
它与传统营销不一样,传统营销以口碑作为营销点,是用户获得好的体验后与他人进行友好的分享,双方都能获得一种好的感受和收获。
但是拼多多的社交营销是单方面的,是强迫性的分享,它把人性中的贪婪、欲望、贪财发挥得淋漓尽致。
分享者是为了获取利益去分享给别人,被分享者是以抗拒的心态,去接受分享。
就是这样的一来二去,分享者与被分享者的所剩无几的友情,也会被消耗殆尽。
而分享者,最终获取的也只不过是蝇头小利。拼多多则收获了流量、用户、渗入度及流量增长。
这么一算,到底是谁赚了?
是你?是我?不,是拼多多。
曾经我看到一篇文章,叫《你的社交货币,经得起几次“求转发”》。讲的是社交货币与社交营销的关系。
那什么叫社交货币?
《疯传》一书中对社交货币是这样描述的:“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买到商品或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就是我们在朋友圈里面发的图片、小视频等不同内容都是社交货币,它们能够为我们带来流量。
最简单而言,凡是能够买到别人关注、评论、转发、赞的内容都属于社交货币。
当然,我们的社交货币,跟钱币一样有出也有进。
当我们被报以好感的时候,货币就在增加。当在用人情获利,用人情跟利益挂钩的时候,的货币就在减少。
所以,我们在帮拼多多转发,就相当于作为支出方,将我们的社交关系被拼多多拿去做广告,个人和个人的社交关系,就成了它的消费对象。
除了拼多多,平日里,所有的求转发、求点赞、求加速....通通都是一样。
无论我们是支出方还是被支出方,其实都是被资本家们当成韭菜割。只是割得没那么的显而易见。
但是,社交货币总有消耗殆尽的那一天。不要等到那一天,才突然明白过来,想割资本的韭菜没割到,反而自己没朋友了。
但其实,我个人并不反感玩这种邀请好友助力的小活动,但是那些一年没找过一回,只有在砍一刀,拼一拼的时候才会找你的人,我奉劝还是且行且珍惜。
虽然彼此都在彼此的通讯录里躺尸,躺尸总比扯破脸、互删拉黑、给双方都留下不好印象的要好。
毕竟这都是资本家割韭菜玩法,我们平凡人,好好珍惜所剩无几的朋友、同学情和本已经够狭窄的朋友圈最为实在。
文 | 毒哥&吴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