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赏析】黑釉印花皮囊壶
辽代陶瓷器制作有些器形具有契丹族的民族特色,如鸡冠壶、长颈瓶、凤首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花式长盘,注壶等。皮囊壶的创始年代,渊远流长,不仅承载着契丹人对游牧生活的记忆,也凝聚着契丹民族的情感,于是契丹人将这种向往便寄托于民族习俗中。
原始瓷器,或被称为原始青瓷的灰釉陶乃是世界上人工施釉的最古老的陶瓷,其起源可追溯到商代中期。灰釉陶的色泽在大多数场合呈灰绿色或灰褐色,但在胎及釉中铁的含量较多时会呈现出饴釉般的灰黑色,这就是黑釉的起源。
黑釉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尧头窑匠师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践发现,控制好窑内的氧化气氛,烧成的黑釉瓷釉层丰厚,乌黑发亮,色泽温润,其意态天成是纯正的“黑珍珠”。花色黑釉釉面多呈黑色或黑褐色。黑色本来是一种不招人喜欢的颜色,但聪明的窑工利用釉中所含氧化金属的呈色原理和窑温火焰的机理,烧出了丰富多样的花色黑釉:釉面上多形成点状和条状结晶,点状者如油滴;条状者如兔毫,更甚者如闪烁之星,在星的周围闪着酱黄、白等色的结晶,精美绝伦。
由于皮囊壶的提系部位如鸡冠状,常习惯称鸡冠壶;又因其形似马蹬,也称马蹬壶。鸡冠壶的造型便来源于这种游牧民族所使用的皮囊容器,最初称为“皮囊壶”。它是辽代陶瓷中最具草原特色的代表器物,可分为瓷质、陶质、金银质、木质等类型,而以瓷质、陶质为主。陶质皮囊壶数量远远多于瓷质壶,在使用釉陶之前有一段使用无釉陶的历史,契丹建国前的墓葬中曾出土过磨光黑陶皮囊壶,到了辽中晚期,随着技术和工艺的日臻成熟,后来瓷和釉陶慢慢取代了无釉陶瓷。
此藏品为辽代文物,通体施黑釉,釉色纯净,器形饱满,其造型为扁体,直身,下部丰满 ,口部一端有直立的短流,中间凹下,瓶身中间有印花,绘画细腻,精致,外围U型线,让褐色纹饰凸出而立体,平底,带有横梁,细节讲究,线条干净利落,富有韵律感,多数保留着皮革凸起的缝线装饰。此壶整体样式新颖,胎质细腻,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工艺精湛,深具天然淳朴的气息,流釉自然,显黑釉的浑朴质感,大方而庄重,品相完整,不失为一件珍品。
辽瓷,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一朵意蕴迷人的奇葩,它是辽代在继承唐朝的传统技术,吸收五代和北宋中原地区的新工艺的基础上又发展创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