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部落,为什么能征服中原,并建立“草原

前几期我们谈了我国水资源一些基本情况,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从郑国渠至今围绕“灌溉”来说水、论工业化与治水之逻辑思维等系列深度思考问题等,这节我们就谈谈论东亚大陆的草原和中原文化的形成与水的关系,因内容较多,将分两期介绍,本期为下期,与您分享交流。
(本期为下期,接上期,详文末链接)
草原马,是战争的利器。不和草原做生意买马的诸侯国,和其他诸侯国打起来,就会吃亏。如此一来,诸侯国之间竞争起来,草原上的人无论是买还是卖,都能有个不错的价格,小部落们也就没有任何欲望想要联合起来。

因为一旦联合了,贸易利润肯定会被盟主剥去一层,还不如不联合呢。但是一旦中原统一,这个贸易关系就变。中原统一了,就不再有各个诸侯国的竞争,统一的大帝国垄断了中原市场,帝国就可以用政治手段去干涉贸易,要么压低价格,要么干脆断绝贸易。
这样一来,草原上的那么多小部落,他们仍然需要那些必需品,却没法正常地买来了,那就只有抢。要从中原帝国手里抢东西,小部落根本不是对手,那就必须联合成为一个大的部落联盟才行。
于是,强大的游牧帝国出现了。还有一个邪恶的原因,那就是中原统一后,经过休养生息有了庞大的财富和人口,游牧民族就有了动机南下抢钱抢粮抢娘们。草原的兄终弟及继承制,导致胡虏无百年之运。联合起来的草原帝国,其人口仍远远少于中原帝国,但却比中原帝国更有战斗力。
一方面,草原上是骑兵,对上中原的步兵时,基本是碾压性的优势。它想打你的时候,你跑不掉;你想打它的时候,你追不上,中原一方完全没得玩。另一方面,草原上的生产、生活、战斗的单位是合一的,战斗效率高,后勤压力低,远非中原军队可比。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草原上比中原贫穷,对于草原帝国来说,战争近乎是净收益。
对中原帝国来说,则战争近乎是净消耗,两边的战争收益和欲望大不相同。这一系列原因,使得草原帝国会对中原帝国构成巨大军事压力。这个所谓的游牧帝国,事实上是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联盟的大可汗通过垄断战利品的分配权,形成一个由战争衍生出来的中央财政。草原的中央财政和中原那种靠税收的财政体制很不一样,它主要是靠战争战利品形成的财政。
所以,只要联盟的大可汗,能够持续从南边的中原地区抢来东西,持续垄断战利品的分配权,那么他的帝国统一就能维系下去。一旦大可汗没法带人抢回来东西了,帝国统一也就要完了。因此,对北边来说,对大可汗的第一要求是他必须特别能打。
这一条也和南边中原很不一样。中原的官僚制帝国,对皇帝就没这要求,他只要能保证统治的最正当性,也就是保证公认的继承顺序就行了。但是北方的可汗是必须经常出去打仗的,你不能带头抢东西回来,就没人愿意跟你了。由于对可汗战斗力的要求,意味着可汗的继承人绝不能是小孩。

但是草原上战事频繁,可汗的寿命有很大不确定性,当大可汗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很有可能还未成年。所以在草原上,一般来说,继承制不是中原式的父终子及,而是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来继位。草原的周期性继承危机,就会带来一个问题,等到大哥二哥三哥老幺这帮兄弟全都做过了可汗、都去世之后,接下来该谁继位了呢?
第二代的子侄辈们,谁都觉得自己有资格,因为他们的爹都当过可汗啊。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分裂,发生内战。中原有句古语叫做“胡虏无百年之运”,草原帝国没有超过一百年的国运。就是因为开国那一代可汗,他的兄弟几个加一块也活不过一百年。
等到这一代全都去世之后,第二代一定会分裂。草原帝国的军队,并不听大汗的指挥
虽然草原帝国能打,但无法持续。
历史上,大汉远逐匈奴、大唐远逐突厥,实际上就是中原帝国终于熬到草原帝国自然分裂的那一天。只要北边一分裂,南边就有下手的机会了。而南边一定比北边能熬,因为南边有钱啊。除了继承危机,草原上的大可汗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我把这游牧帝国统一起来了,但我没有足够多的钱把所有的兵都养起来,那么,这些兵就不一定听我的。
这些兵听谁的呢?还是听他原来所属那个小部落的小可汗的,只不过这些小可汗认我大可汗做老大而已。因此,草原的大可汗,会始终面临这些小可汗的制约和牵制。比如,在八旗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当大汗的时候,八旗里面只有上两旗是努尔哈赤的,剩下的旗都是别的旗主的。

到皇太极的时候又拨走一旗,上三旗是皇太极的,另外五旗都是别的旗主的。大可汗最多只掌握三旗,还有另外五旗不在你手里,大汗就是没有办法独断专行的。小可汗就是军事贵族,军事贵族对大可汗会形成相当强的制约关系。
草原上的军事贵族民主制可以长期保持下来,这不是因为大汗宽容,而是因为他没辙。这种统治形式也和中原很不一样。中原这边,在商鞅变法后,军事贵族基本上就都不存在了,以官僚体系为代表的皇权,在中原是非常强大的。
于是,我们在中原和草原上,就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理逻辑,以及完全不同的命运循环。就草原来说,它面临的是周期性的继承危机,每逢百年大限到来,它一定会瓦解。




本公众号设有投稿专栏,诚邀各位专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