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觞醉月丨诗词创作之我见(三)
作者简介
李志刚,号梅林山人,湘人,居鹏城。网名飞觞醉月,又一网名老鱼吹浪。烟雨楼诗社社长, 深圳市长青诗社常务理事、顾问。2011年2月创办了烟雨楼词苑网络学校,培养了1500多学生。2016年主编并出版烟雨楼词苑师生作品集《词苑拾叶》,2017年主编并出版专著《实用填词教程》。
诗词创作之我见(三)
飞觞醉月
诗词创作体现的是审美艺术(续)
二、盘泊缥缈的意境
作为现代人创作诗词,要使得作品具有盘泊缥缈的意境,一定不能受花间词的影响,它表现在意象的细密堆砌,意绪隐约,在镂金错玉中,呈现一种云遮雾罩、曲折回环的效果,由于它注重的是意象外在的描摹,使得词章静止、凌乱、单调。始终有隔的感觉。这在我们初学者的作品中,时常看见,流于表面的陈述,意象的堆砌。而真正体现幽深意境的词,在语言上流动清新,以描述对象的心理活动、感情起伏为主线,把视觉意象贯穿在情绪主线中一一呈露,意象于意蕴结合自然。
例如: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词体并不需要靠外在的描摹来烘托气氛,而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让一切都笼罩在自己的思绪中。这样,词中所用的意象自然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和谐完整的意境。这种有感而发的遣兴之作,就具有“盘泊之意”“缥缈之情”了。
又例:
临江仙·铁轨
燕语呢喃
面对面还遥远,心连心却幽怨。半涵杏雨半涵烟。相依万里路,相伴不相牵。 月白当从何去?共谁问候蓝天?蒙茸细草远伸延。两行相思枕,一世镜花缘。
三、堆金涌翠的修辞
创作中,词语是作者心绪的表现,而心绪的表达,主要靠语言。文字是寂寞的,而心绪是复杂多变的,在表达过程中,常常觉得词不够用,需要静下心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复杂的心绪,才能把悲喜反映出来,如果不采用修辞手法,作品就显得苍白无味,意浅而脉露。受时间和篇幅所限,针对这种情况,我这里只选取“比喻”和“留白”两个修辞手法来强调其重要性。这两个修辞手法是初学者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1、比喻
清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借物以寓其意,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 ,不能直言,必低徊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这里就点到了比喻修辞中须“低徊要眇”的要求。
一是作品中的“明喻”。其特点是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若”“如”“犹”“似”之类的喻字。如苏轼的《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二是作品中的暗喻。暗喻常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如王观的《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三是用比较的形式表示比喻。这种比喻带有相似点,用来作比的事物位于相似点之后,说明在某一点上前者胜于后者。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又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四是复喻。一个本体并列两个以上的喻体者。如贺方回的《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三种不同的喻体来比愁多,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在我们的诗词创作中,比喻是常用手法,不得不晓。写句子如果词句堆砌,意象堆砌,却不懂得用这些技巧,那么大家读你的作品,格律看起来倒四平八稳,但是,整个情绪为了编造句子,不停的在各种词汇中来回奔波,容易让人感觉视觉疲劳,少了本心的东西,必然枯燥可憎。
2、留白
词体具有一种含蕴深远耐人寻味的特殊美质,与诗相比,它别有一番妩媚风姿。因而,词除了有美的质地外,还有一种“媚”的资质。“诗庄词媚”,正是对它的精到概括。前人言:“长短句命名曰曲,取其曲尽人情,唯婉转妩媚为善,豪壮语何贵焉?”所以,用曲尽人情的眼光来看,就连苏轼那样的“豪放语”也蕴涵着幽咽怨断之音。
其实,媚并非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也不是词体必须有缠缠绵绵内容,相思也非词的唯一题材,“媚”是 指一种动态之美。而这种动态之美常常就设置在她的空白中。“曲尽人情”乃是解读词“媚”之真谛。
空白亦称留白,始于中国绘画,其作用我不多作解释。只是让大家知道:“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多不着眼空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正是这个道理。我们留出一定的空白,让读者可以想像,是我们创作常用的手段。但词的留白比绘画要求更高,否则就会晦涩。绘画是将形象置于眼前,而诗词则将形象置于想象力之前。它更强调创作者主体心灵的审美能动作用。因此,往往在创作中留有大量的空白。前人所谓“词要能空”,要空灵疏宕,让人想味无穷,就是指此而言。
“空白”并非“空无”或“虚空”,而是诗人在字里行间给读者营构的想像空间。它就像一条通幽的曲径,使读者循此而入洞天桃源,设置空白有时比创造形象更重要,作为读者欣赏“空白”,有时确实比欣赏形象更具风味。因为,欣赏者的再创造的欲望满足,再创造的能力发挥,再创造的目的实现,就在于这一片“空白”的吸引和诱发。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好的作品百读不厌,每次品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就是因为欣赏解读“空白”而产生的再创造,感悟到不一样的情味。
一般留白手法有两种:意象空白和结构空白。
意象空白,是词体所创构的意象呈切片式展现,或由实入虚,或以虚现实,为读者提供联想线索,但又留有待读者想像补充的广阔空间,让思绪如江流东注,千浪百叠,然后获得一个完美的意象。这种留白就是“意象空白”。贺方回的《青玉案》就是这样的名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起拍实写,见一美貌女子,倾心不已。次拍转实为虚,想像女子“锦瑟华年”与谁同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皆是外人不可得至深闺密室,无处想见,唯春知之。词人将目送心随之情描写得空幻灵动,给人以想像的空间。最后又由虚入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闲愁化为眼前真实景物: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写景,留给读者的依旧是大片的空白,却写尽了闲愁的绵绵无尽。
结构空白。就是句子之间产生“间隔”,而达到留出的空白,也即“断脉”,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所形成的间隔,给读者想像留出的回旋空间,这就是“结构空白”。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只有三十三个字,有环境描写“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有人物对话,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回环曲折,层次丰富,意味隽永。把惜春怜花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因为词的篇幅短而情感起伏大,所以,词人运用了”断“即结构空白的手法,给读者以想像的空间。如:“试问卷帘人”一句,所问何事?一字不提,成为“断脉”,而于答句中逗出来,成为“明断暗续”的妙笔。由于侍女的感情淡漠,女主人情绪似乎突然激动起来,于是,波澜再起,引出“知否?知否?”的叠问,而侍女的回答又不着一字,意脉又“断”,我们想像到,“知否?知否?”问语急迫,神态殷殷,宛然如画。情节曲折跌宕,最后推出:“应是绿肥红瘦”,含不尽的凄婉怜惜之情,将作品的情感推向高潮。“断脉”所呈现的空灵之气,让人回味不尽。所以我常常说,我们在安排意绪的铺垫陈述时,不要把所有的答案赋予文字,多留给读者去想像、猜测,这样才可以让作品空灵起来,这也是词与诗的区别之处。
本公众号往期作品选读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