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春”:万物苏萌山水醒 大地阳和暖气生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月3日22时59分将迎来“立春”节气。此时节,大地开始解冻,蛰虫逐渐苏醒,鱼儿浮在未融的碎冰下游动,“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偶成》(宋)张栻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为“立春”,也叫“打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四时之始。“立”有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春季到来。
古人把“立春”当成节日来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人对“立春”非常重视,一直把它当成节日来过。
罗澍伟介绍,“立春”一词,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出现。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每逢“立春”,周天子亲率公卿、诸侯、士大夫,在东郊举行迎春大典,然后赏赐群臣并施惠于民。东汉以后,朝野出现“迎春”礼俗,如妇女“剪彩为燕”做头饰,贴“宜春”于门。唐宋时,“立春”之日,宰相以下群臣要入朝致贺。明清宫廷,无论“迎春”还是“鞭春”,礼仪均极为隆重。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减字木兰花·立春》(宋)苏轼
我国民间的“立春”习俗
至今,我国民间一些“立春”习俗依然保存,如农村仍有鞭打泥牛的“打春”之举,意在岁首备耕,企盼风调雨顺。
此外,家中还要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或吃萝卜“咬春”,喜迎春天的气氛随处可见。
“立春”后天气仍会冷暖不定
“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此后一段时间,天气仍会冷暖不定。虽然偏南风逐渐增多,气温常有明显回升,但冷空气不时造访,往往出现大风降温的“倒春寒”。
罗澍伟建议公众,要继续做好保暖,切勿过早减衣。起居宜早睡早起,以保养阳气。三餐可适当选用辛温甘润的青韭、蒜苗、香葱等,少食辛辣之物。注意精神愉悦,乐观畅达,以防肝火上升。日常生活中,勤洗漱、多通风,保持鼻腔及双眼卫生,同时加强户外锻炼,提升自身免疫能力。
链接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春秋时期,即有“日南至”和“日北至”的概念,汉代《淮南子·天文训》中有最早对二十四节气的完整总结。整个二十四节气,既有反映太阳高度角变化的“二分二至”,又有标志四季开始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还有各种与气候、农事、物候变化等相关的节点,汇集了古人对生活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密切相关,实质上属于天文范畴。地球以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一周360度可等分为24个点,每两个相邻点间相隔15度。天文上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就是地球运转到各等分点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