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山水画独树一帜,单凭这个“云头皴”,就可以比肩董巨

文|夏绍毅

【摘要】:郭熙的山水画最早是学习李成的,但他没有被李成技法所束缚,而是在李成的基础上自创“云头”或“鬼脸”皴,笔力劲健,水墨明洁。章法布局独树一帜,早年巧赡致工,晚年落笔益壮,常于高堂素壁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幻之景。本文通过郭熙的传世作品,试分析他的的“云头皴”用笔是如何比肩董巨的?

关键词:董巨;郭熙;山水画;笔法;云头皴;笔墨线条;

如想了解和学习更多关于传统山水画的用笔要领和技巧,别忘了评论和关注!下期更精彩!

一、何为“云头皴”?

何谓“云头皴”?所谓的“云头皴”,是指山石用笔屈曲迂回,向中心环抱,如“夏云奇峰”,故称云头皴,非常形象,很容易让人想到天上的朵朵白云,是中国山水画常用皴法之一,这种效法创自北宋山水画家郭熙。他的山水烟云隐现,奇峰多变,“独步一时”。此法非常适合表现自然山水的雄强气势以及浑厚苍健之貌。郭熙用此法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如:《早春图》、《关山春雨图》、《幽谷图》等。

二、结合郭熙的《早春图》,试分析郭熙“云头皴”的用笔要领是怎样的?

郭熙的传世作品非常多,如:《早春图》、《窠石平远图》、《关山春雨图》、《幽谷图》等。这里挑选郭熙经典传世作品《早春图》试作分析,让大家看看郭熙“云头皴”的用笔要领是怎样的?

郭熙的《早春图》是郭熙的早中年的代表作,此画左署款“早春,壬子郭熙笔”,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钤有“郭熙笔”长方印。

郭熙“云头皴”画法要领:

此画法,最好在绢帛上进行,如果没有绢帛,也要选择半生熟的宣纸,这样有利于多次积墨渲染。如果选用生宣纸画,那么难度稍高,没有一定经验的画家,是很难画好的。

画山石轮廓线时,先用淡墨中侧锋勾勒,用笔要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手腕灵活,运笔显得非常沉稳轻松,毫无僵硬死板之感,收笔有回环之感。山石皴擦墨色稍淡,中侧锋快速点扫,落笔沉稳劲爽,力透纸背,不能柔弱轻飘。笔头蘸一次墨要一直不停的画,不能停滞不前,要一气呵成,直到笔头水分完全干枯为止,以此循环往复。山石皴擦要注意根据山石轮廓走势点皴,不能太乱,要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再加以多次的淡墨晕染,其山石状如云头,非常有味道。

由于此皴法多用侧峰皴染,并要求湿笔画皴法,变化多端,这一点很难掌握,须常加练习方能做到。因此,不建议使用生宣纸。在渲染时,一定要重点突出,不可平均施力,层次变化多,黑白变化明显。此画法贵在浑厚,技法要求颇高,难以掌握,后人很少用此法(成本高——最好用绢本,作画时间长)。清代的袁江、袁耀虽是用此法的高手,但画的清逸单薄,不能很好把握此法。

三、郭熙是如何比肩董巨山水画的?

董巨,指的是董源和巨然两位山水大家,董源开创南派山水画新风,以“披麻”皴画江南山水,称之为南派山水画之祖。巨然深得董源的画法要领,在董源的基础上,将“披麻皴”的线条变长,显得更加苍茫浑厚,将中国山水画推向一个至高峰。

当山水画发展到北宋时代,出现了范宽、李成、关仝等山水大家,郭熙在这些巨匠的基础上,将中国继续向前推进。他画的山石尤其惹人注目,如卷云、如鬼脸,他把坚凝的石头变得灵动飞扬,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显得非常富有诗意,自然与人之间变得不再那么生疏隔膜。大自然不再是永恒的独自存在,近景山石被刻意夸张、扭曲、膨胀,宛如一个气囊,传递画家对山水的独特个人感受,不再追求沉静的永久。这意味着荆浩、范宽的审美理想被郭熙给改变了。这从他的理论著作《林泉高致》可以非常清晰的知道郭熙的绘画理念,他主张写自己内心所感所想,不再被动的描摹客观大自然。由此可见,郭熙的山水画成就比肩董巨山水画是可能的,也是存在的。之后的元明清山水画,几乎都受到郭熙的绘画理念的影响,他们不再被动的一丝不苟的刻画大自然,而是通过自身的感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以山水画的形式挥写出来,适当的通过夸张变形等多种用笔变化来完成。

四、结语。

郭熙“云头皴”的画法,用笔千变万化,最关键的是他对前人皴法,以及章法布局,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到了真正创作的时候,心情非常放松,随心所欲,运笔手腕自然灵活,对笔毫的弹性了如指掌,往往可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这就是郭熙云头皴的秘诀。不像当代某些画家,他们对古人的东西,浅尝辄止,不愿意下苦功夫,老是搞一些博眼球的东西来糊弄观众,很快就会被历史所淘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