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医学——间叶、非脑膜上皮性肿瘤
间叶、非脑膜上皮性肿瘤
Mesenchymal, Non-Meningothelial Tumors
CNS肿瘤2021年WHO分类,已经努力使间叶、非脑膜上皮性肿瘤这个名称术语,与WHO的《骨和软组织肿瘤蓝皮书》中的术语保持一致。
一些常见的软组织肿瘤,特别是在CNS中发现的,如平滑肌瘤,因为它们的诊断特征与软组织肿瘤相同,不再包括在内。
新增加的类型中,有颅内间质肿瘤、FET-CREB融合阳性的(暂定),CIC重排肉瘤,和颅内原发性肉瘤、Dicer1-突变型。
免疫组化特征
(A)示颅内间质肿瘤、FET-CREB融合阳性;这些肿瘤的形态各异,存在着一个FETRNA结合蛋白家族基因和一个CRE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融合;
(B,C)示 CIC重排肉瘤,其中(B)示低分化细胞,和(C)可见ETV4在这些肿瘤中被频繁上调;
(D)原发性颅内肉瘤、DICER1-突变型,具有特征性嗜酸性胞浆小滴。
例述一
6例原发性颅内肉瘤、DICER1突变型,男2例,女4例,1名成人和5名儿童。
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19岁(3岁~73岁)。小脑肿瘤1例,大脑半球肿瘤5例。所有肿瘤均累及软脑膜,并延伸至皮质和白质。
A. 病例1,T2序列:右侧颞叶肿瘤累及软脑膜和皮质;
B,病例3,Flair序列:左侧额叶实性肿瘤,累及软脑膜和邻近皮质;
C,病例4,T2序列:小脑实性和囊性肿瘤;
D,病例5,T2序列:右额顶致密性肿瘤,伴周围水肿;
E,病例6,T2序列:右顶致密不均匀肿瘤,伴周围水肿。
例述二
1号患者,10岁的女孩,因突发严重头痛和上肢瘫痪而就诊。
2个月前,经历了呕吐和穿衣失用症,并接受了右顶叶血肿清除手术。
本次入院时,头颅CT和MRI像显示同一区域有血肿,大小为6.0×6.0×6.0 cm,伴灶周水肿(图1a,b,c)。
第二次血肿清除术中发现肿瘤,初步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NOS。
全身CT扫描、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骨髓活检结果正常。
怀疑患有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而使用长春新碱和局部放疗;后来改为更强的化疗方案。
2个月后复发,再行肿瘤切除术。基于横纹肌肉瘤的最终诊断和切除后瘤腔内的增强病灶,给予联合放疗(50.4 Gy)和包含阿霉素、依托泊苷和顺铂的多药化疗。
41个月内观察到积极的治疗反应,直到发现第二次肿瘤复发。
因为有大静脉的侵入,肿瘤未被完全切除;因此,给予了伽玛刀治疗。在第二次肿瘤切除后16个月随访影像时观察到了在原来瘤腔附近的复发。
最近进行了第三次肿瘤切除术,确认为横纹肌肉瘤复发。
在初始治疗后68个月,患者仍存活并继续接受治疗。
颅内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特征
1号患者(a–c):右侧顶叶血肿伴有水肿 (a),T1像(b)显示等信号,T2像显示高信号(c)提示血肿急性期。
2号患者(d–f):左侧顶叶肿块:T1像(e)上呈低信号,在T2像(f)上呈高信号,提示血肿的急性期。
2号患者,是一名29岁男性,表现为右偏瘫。
脑CT扫描显示左侧顶叶7.5 cm肿块,伴有内出血,破入到脑室(图d)。MRI显示肿块在T1像上呈低信号,在T2像上呈高信号(图e,f),并且呈不均一的增强。
肿瘤通过开颅手术被完全切除。患者接受长春新碱放化疗,局部放疗剂量为32.4Gy,颅脊髓放疗剂量为23.4Gy。
后来,患者接受了包含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和环磷酰胺的VAC化疗,并在发病后11个月依然存活,无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