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新年论坛(2016)】 绿色发展需要改革和创新环保机制
【绿色发展新年论坛(2016)】
绿色发展需要改革和创新环保机制
——在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绿色发展新年论坛”(2016)上的发言摘要
胡静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低碳经济研究中心 副主任
1,绿色发展需要跨部门合作
跟“十一五”、“十二五”比起来,这一轮“十三五”环保规划的编制非常艰难,主要就在于特别关注跨部门的协同合作,要让环境保护的目标真正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头规划。这其实也是令人欣喜的,那就是部门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了,各个部门的规划不再是封闭的,环保规划是在跟发改、建交、水务、农委等委办局非常紧密地沟通下开展的。部门间的合作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的转变,而只有如此,我们的环境保护才会变得更加综合和平衡。
2,环保的核心目标是改善环境质量
“十三五”规划编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确定环境质量目标,如,到2020年上海PM2.5年均浓度到底能降到多少?围绕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会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开展专门的环境经济研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未来的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会非常广阔。
我们都知道PM2.5的来源非常广泛,究竟控制哪一个环节最具成本效益,对AQI的改善最有效?近期应该控制什么?远期应该控制什么?以流动源污染控制为例,上海不光有机动车污染,还有航空造成的污染,还有内河和近海这些船舶造成的污染排放,相比之下,机动车污染只是流动源中的一部分。那就不得不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彻,所提的环保目标和措施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为此,环保部门需要对其他社会经济发展领域有更多的了解,而其他各部门也应该对环保有更多的了解。面对“十三五”,我们要把环境、经济、能源,甚至金融等相关领域更好地融会贯通,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环经会作为一个智库肯定会发挥非常好的作用。
3,开展环境经济研究恰逢其时
上市公司之前是要做环保核查的,现在简政放权之后,环保核查不需要做了。如果说不再做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完全就是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也就是任由企业自愿地去进行信息披露的话,所披露出来的这些信息到底可信不可信?真实度怎么样?全面性怎么样?是不是能够体现一个上市公司的引领的作用?政府如果说不去审了,它下面就需要考虑说用什么样的机制,能够让这个环节不会出现一些真空的地带。我们可以不做审批,不做核查,但需要给上市公司提供一定规范,明确应该披露哪些信息?披露到什么程度?如何规范数据来源?应该有这样的东西给到专业的机构,给到公众,从而可以让社会各界广泛地评价企业披露的信息到底是好的、坏的。这个实际上也是一个趋势,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之后,如何从原来的重审批转到重监管,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政府搭好平台,规范好市场,让更多的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切实推动环境保护的社会共治,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环经会同样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下一步也希望环经会和更多的机构,包括公司、企业和金融机构一起联合开展研究和实践,让智库提出来的政策建议更好地去落地。
总之,我认为,接下来要进一步高效推动绿色发展,就必须在环保的体制机制上做出改革和创新,吸纳更多的力量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