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买基金,我是这么做的!
作者:懒人养基
来源:雪球
与趋势投资相反,逆向投资是主要的价值投资方式,在低估(大众恐慌抛售)的时候买入,在高估(大众狂热买入)的时候卖出;我们每个人都懂投资赚钱必须要“低买高买”,也知道“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可真正做得到的能有多少?
不仅普通投资者,专业机构投资者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低估之后可能继续下跌,深不见底;高估之后好像会永远上涨,看不到天花板。
正面的意义是,低估之后继续下跌,正好给我们不断买入低成本筹码的机会;高估之后继续上涨,我们有时还可以让子弹多飞一会,可以启动最高点下杀5-10%止盈,获取更多的利润。
然而,当你止盈了高估的证券(比如现在的新能源)出来,去买入正在下跌的另一只低估的证券(比如中概互联或保险主题)时,你往往会发现,高估的在你卖出后还在不断上涨,低估的则是越投亏损越大。这时候,你会后悔得要死。
此时伴随着你的,还有对你非常不利的言论。凡是高估继续上涨的,都是好消息,比如高需求、高盈利、高景气;凡是低估继续下跌的,坏消息却接踵而至,譬如各种“打压”、“限制”政策出台;吸取美国的教训,国家要“重制造、轻服务”,“互联网盈利逻辑已经改变”;“险企制度改革未成”,“险企投资能力不足”,“保险消费萎缩”,各种负面消息满天飞!你还可能会被吓死。
基金经理如果今年早早止盈了高热度、高估值、高拥挤赛道,转而拥抱低估值、低关注度、低景气度行业,今年以来业绩落后,一定会被骂死。
聪明而善用逆向投资的基金经理,比如国富基金徐荔荣,以构建“三三三”组合为目标,希望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创新高的股票(在左侧提前布局的股票被市场认可,股价处于创新高过程中)占三分之一,创新低的股票(基本面良好但被阶段性低估或错杀,股价正在下行创新低)占三分之一,中间趋势的股票(大体上处于横盘状态)占三分之一。这样平衡的组合能让自己舒适,让投资者体验较好;可在前三分之一股票创新高趋势出现之前,一样要经受被折磨死、同时被骂死的过程。
我清楚记得2018年开始定投创业板的时候,它已经从2015年的高点4037.96点腰斩了,可还是一边投一边跌。当时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随着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指数估值只会越来越低,换言之,创业板这样的“高估值”指数是没有前途的。当它跌到1180多点的时候,从我开始定投算几乎又接近腰斩了,虽然没有被“吓死”,说一点不慌张肯定是假的。
好在我的投资比较分散,主动基金占大头之外,指数基金同时等比例定投了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和中概互联;即使创业板有问题,其他宽基指数不可能都“完蛋”吧?所以算是硬着头皮坚持下来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当时让人最不放心、跌得最惊心动魄的创业板,是这两年涨得最好,而且到现在来说仍然风头最“劲”的宽基指数。
今年我从场内高点2.65元跌到1.80元左右开始定投中概互联,0.85元左右开始定投恒生互联,0.94元左右开始定投保险主题基金,开始定投之后仍然一路下跌,最近两天甚至暴跌,与此同时伴随着各种负面消息甚至鬼故事。可现在的我已经能做到没什么感觉了,大幅下跌的时候还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因为我又可以捡点更便宜的筹码了。
我自己总结要做到这点有几个方法和前提:
一、逆向投资一定是投资标的下跌到估值合理或偏低才开始投资,我自己有个参考标准,从最高点下跌30-50%(看热度)开始布局;
二、逆向投资一定不是一把梭,而是长达1-2年的定投;
三、定投过程中绝对不要“抢跑”,逢大跌可以临时加仓,但一定要以不显著缩短定投时长为原则;
四、2018年以来的逆向投资已经积累了丰厚的利润,算是一种安全垫;
五、分散投资,单一行业或单一主动基金一般不超总投资额的10-15%,现在用新增资金做部分逆向投资出现的亏损,比起前面总的盈利基本上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至少不会伤筋动骨;
六、亲身经历过,有经验了,“后悔死”、“吓死”什么的最后不仅不会死反而获利颇丰。
每一位新进入的投资者,逆向投资这样艰难的煎熬,最起码要经历两到三年,有了盈利安全垫和较为丰富的经验之后,投资才能进入一个较为“舒适”和自在的状态。这期间熬不过去退出的,注定与长期投资、获取丰厚回报无缘。
今年已经有两次大幅调整,已经给新入市的投资者提供了极好的低成本进入机会;如果下半年继续调整,今年会成为新入市投资者难得的入场之年。站在我的角度看,在连涨两年之后,如果今年出现像样的下跌或调整,能够把债基部分完全转换成偏股基金,那么未来3-5年又可能再次迎来资产大幅上涨的良机。
最后,用一句略为粗俗的大实话与各位共勉:先盈后亏傻X,先亏后盈牛X!
毕竟,笑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