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医疗界的骄傲:平乐郭氏正骨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保护优秀案例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河南省共有豫剧、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3个项目入选,数量与浙江、江苏、四川并列第一。作为全国知名的正骨品牌,平乐正骨历史悠久,在民间影响力巨大,本次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不仅是品质本身的彰显,更是传承创新的典范。
平乐郭氏正骨法,为什么能够做到“国家级”?
今天河南广播电台健康大河南栏目邀请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副院长郭艳幸,骨关节病非手术治疗中心主任兼平乐正骨研究室主任郭珈宜作客健康大河南直播间,给大家聊聊平乐正骨的故事。
郭艳幸,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名中医,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骨关节病防治创新型科技团队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得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8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郭珈宜,女,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法”洛阳市代表性传承人,现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关节病非手术疗法研究治疗中心主任,平乐正骨研究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常委,世中联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中联骨伤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洛阳市委副主委,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政协副主席,洛阳市人大代表。
河南省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介绍: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与豫剧、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为我省3个入选项目 。
自2006年起,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四批共137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及时总结各地宝贵经验,充分发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分类保护工作水平,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遴选工作。我省11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了17个优秀实践案例,经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评审,最终3个项目入选。
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
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起源于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郭氏家族,形成于清朝嘉庆年间,郭家世代居家乡行医,族内秘传,建国前盛传五世,以疗效独特、医德清廉而闻名。经过二百余年历代传人的实践,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即三原则(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四方法(治伤手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康复锻炼)。具有与中医事业相依存、传奇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平乐郭氏正骨是我国中医骨伤科最大学术流派,已逝洛阳正骨医院院长、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是全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荣获卫生行业最高荣誉奖“白求恩奖章”,获得“国医楷模”称号。以平乐郭氏正骨法为特色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该项目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名。
平乐正骨文化传承与保护形式
1.收集整理非遗项目相关资料,编撰出版系列图书。近几年来,医院先后整理出版了《洛阳正骨传奇》《平乐正骨》《大医精诚——郭维淮》《纪念高云峰诞辰100百周年纪念专辑》等书籍;组织录制医院形象片《正骨奇葩》、郭维淮老院长从医60年形象宣传片《大医精诚》等影像资料。2017年,700余万字的《平乐正骨系列丛书》被评定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计划项目”,该丛书包含《平乐正骨发展简史》《平乐正骨基础理论》《平乐正骨平衡学》《平乐正骨骨伤学》《平乐正骨筋伤学》《平乐正骨骨病学》《平乐正骨养骨学》《平乐正骨药物治疗学》等18个分册,集平乐正骨发展之大成,汇聚了几代平乐正骨之心血,弥足珍贵。这让口传心授的“平乐正骨”技艺通过这些形式固化下来,使得医院非遗项目的珍贵资料得以保护和延续。
2.挖掘传承空间,赋予国家级非遗项目多重生命力。我院历时四年编写拍摄反映洛阳正骨传奇历史的36集电视连续剧《大国医》,于2009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八套、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南卫视以及港、澳、台等多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当年,电视剧《大国医》被评为国家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3.拓宽非遗项目的传播展示手段。医院根据平乐郭氏正骨法三原则四方法中筋骨并用康复锻炼的基本理论,创编了一套骨关节健身操——“舒筋养骨操”。这套“舒筋养骨操”动作涵盖全身多部位关节、肌肉和筋腱,把养筋续骨与保养健身有效结合,达到利关节、疏气血、伸筋脉、强肌肉、壮髓养骨的目的,作为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创新成果重点项目并在全国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上受到推广。2014年“千人学跳舒筋养骨操”大型户外健康公益活动在郑州绿城广场举行,受到了各大媒体的争相播报。
4.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平乐正骨”影响力。近五年来医院成功举办“平乐郭氏正骨”流派学术年会6次,承担国家级、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29次,共培训4938人。先后接待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学术代表团来访,与俄罗斯37号医院签订了合作意向,与德国阿斯皮奥斯骨科医院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医院各类骨干人员赴德国、新加坡医院进行参观和学术交流。
5.开展商标注册,加大对平乐正骨品牌的保护力度。为了抵制平乐郭氏正骨术被假冒的现象,从 2001年开始,医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积极对平乐郭氏正骨传统疗法、传统药物申请专利保护的同时,先后申请注册了“洛阳正骨”“平乐正骨”“白马寺正骨”“益元堂”等二十余个与我院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商标,并与省中医管理局、省卫生监督所一道,先后取缔了8家严重侵犯医院名誉的假冒医疗机构。2016年,医院注册商标“平乐正”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豫剧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又称“河南梆子”,因河南省简称“豫”,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北京、四川、宁夏、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市、自治区也长期有豫剧专业剧团活动。
太极拳(陈式太极拳)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实践。该项目注重意念修炼与呼吸调整,以五步、八法为核心动作,以套路、功法、推手为运动形式,通过对动静、快慢、虚实的把控,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的,为相关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
致谢:本篇图文综合河南非遗、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微信公众平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