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10个问答,全面解读思科新认证考试大纲!

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思科2020年2月24日发布新的认证体系的消息了,今天小编就用10张图再带大家回顾下此次变革,并且荣幸邀请到了教出1400+CCIE教父林德辉先生对此次变革进行解读。

第一部分  10张图带你了解思科变革

  • CCNA各方向大纲变化

所有方向CCNA合并成一门CCNA,原设计方向CCDA变更为Devnet CCNA

  • CCNP各方向笔试考试变化

路由交换方向和无线方向CCNP方向合并为企业CCNP,原设计方向CCDP变更为Devnet CCNP

  • CCNP各方向笔试考试变化 

原先不同方向CCNP需要考取的笔试数量不同,比如R&S需要考3门,而DC需要考5门;更新认证体系后,所有方向的CCNP都只需考2门,分别是1门核心考试+任选1门可选考试

  • CCIE各方向大纲变化

路由交换RS更名为企业基础设施EI,无线更名为企业无线

  • CCIE各方向笔试考试变化

所有方向CCIE笔试与CCNP核心考试为同一门,意味着考取CCNP核心考试,你可以再考一门可选考试成为CCNP,也可以考取LAB成为CCIE,选择更多样更灵活。

  • 当前CCIE Lab考试形式

除了考试大纲有发生变化外,CCIE Lab考试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原先有两种:

以R&S为代表的三段式

以及以DC为代表的两段式

排错:2小时(30分钟向上浮动)

诊断:30分钟固定时长

配置:6小时(30分钟向下浮动)

  • 新版CCIE Lab考试形式

而在这次变革后,所有方向(除Design)外,全部采用两段式

  • 新版CCIE Lab通过形式

每个模块有2种分数线:通过分数线和最低分数线

每个模块分数不能低于最低分数线

两个模块得分相加不低于总考试的通过分数线

  • CCIE大纲新增知识点

软件定义基础设施(25%比重)

基础设施自动化及编程(15%比重)

CCIE R&S更名为CCIE Enterprise Infrastructure,不仅仅只是名字的变化,考试大纲也有非常大的变化,最明显的是加入了SD-Access, SD-WAN, Automation and Programmability

更多变动参考:思科今日发布全新颠覆性网络体系!再见了路由交换!

第二部分   CCIE教父解读此次网络变革

嘉宾:林德辉

林德辉,11年网络工作经验,共计培养出1400位CCIE,是思博史上带CCIE,通过人数最多,通过率最高的CCIE讲师,被誉为思博CCIE教父;曾在华侨大学任教三年,长期致力于教育培训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在线教育培训经验。

以下是采访原文:

Q:

辉哥你好,思科这次的变革来势汹汹,很多学员都在关心新技术的问题,我这边搜集了一些学员的问题,希望能得到您的解答。

A:

好的,我们现在开始吧。

Q:

首先,思科的新版本出来后能直接考吗?

A:

不能。新版本无人能硬解,即使思科主考官也不行!

Q:

新版本RS都变成EI了,那是不是没有必要学习RS了?

A:

首先网工是靠经验吃饭的,越老的网工越值钱,拿下EI只代表多学几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就比RS强。反之,RS网工学会新技术后,比EI网工多出的经验则会让RS网工领先一截。

其次,RS证书即将绝版,考一次IE可以获得两种证书RS+EI,多年后也是种资历的证明。

Q:

那是现在学?还是等新版本出来后再学?

A:

我的建议是现在就可以学习了。

因为明年2月底变题,拿题1个月,解题1个月,上课2个月,通过要到7月份以后了。

而现在学的话,今年8/9月份就能学新技术,可以领先别人近1年的时间。

Q:

0基础的学员现在学习还来得及吗?

A:

思科即将大改,现在是考试最稳定的时候,距离变题还有将近8个月时间。

而思博RS 0基础的同学通过7个月学习就能拿下IE,1个月学习NA,2个月学习NP,1个月学习IE理论,3个月学LAB。

如果学员有RS基础,想学习其他方向时间更充足了。

现在在思博学习CCIE DC只需1个半月,CCIE 安全则需要1个半月,CCIE无线2个月,CCIE协作2个半月, CCIE SP更是仅需21天!所以现在学习,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Q:

如果现在开始学习,是学的新技术还是现有的技术?

A:

我们的新课程正在如火如荼的研发中,目前已对官方考试大纲进行了改革,针对网工必需的技能进行技术点扩充和优化,预计在今年8/9月份上线。

所以现在开启学习,新技术也不会落下,反之现有技术的学习将会变成新技术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能更快上手新技术,一份学习两份收获,实现技术和证书的双丰收

Q:

所以是不是应该等新课程出来再学习?

A:

在服务期内的学员将会免费切换成新版课程,不再额外收费。

同时专门针对学习现有知识体系的同学和之前已经考过的1400名CCIE学员,我们将额外研发一门课程拓展包,在现在的基础上进行新课程的补充,让老学员也能无缝学习新技术。

同样的,在服务期的同学将免费获得拓展包。

Q:

我们学员服务期的权益这么好,那要是过了服务期咋办?

A:

拿CCIE直通车举例,0基础的学员通过7-8个月的学习就能拿下CCIE,而CCIE直通车而服务期长达18个月,所以不必担心考过了而服务期不够用,原本就是为了防止学员一些不可抗力因素,而承诺的充足的服务期。

Q:

新版本的思科会比现在贵吗?

A:

费用方面现在不好说,但可以猜测下

首先,CCNP的核心考试代替CCIE的笔试,这意味着核心考试的费用应该不会低于现在CCIE笔试的$450

其次,由于CCNP不再需要先考取CCNA,以现在的CCNP R&S为例;现有考试费用CCNP R&S= CCNA R&S + CCNP三门,费用= $325+$300*3=$1225;而2020年2月24日之后,CCNP=核心考试 + 可选考试

你认为思科会大发善心得降低考试费吗?

所以SPOTO猜测,核心的考试费不会低于$450, 可选考试也不会低于$450

Q:

那现在很多IE学员关心的重认证会有什么变化?

A:

首先,重认证CCIE来说,原先仅需考取任意一个CCIE笔试,花费$450即可延长CCIE有效期2年,平均$225/年

而在以后的重认证程序中,则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我们假设在上一Part中关于核心考试和可选考试的考试费猜测是正确的,且Lab Exam仍然保持$1600,我们来计算一下重认证需要花费平均每年多少钱?哪种最划算?

我们可以看到最便宜的一种方式(重修一门核心考试+一门可选考试)也需要$900,虽然有效期是3年,但是也需要$300/年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对考试价格的预测,你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如果你和SPOTO想得一样,那还等什么,赶在明年2月24日之前,多考取几个CCIE的笔试来延长你的CCIE状态吧(前提是你有CCIE, 哈哈)

其次,新的重认证策略将会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你的简历上将会有非常多方向的CCNP认证

最后,由于新的认证体系中核心考试的重要性,导致今后在重认证时会有很多人选择考取各个方向的核心考试,而在已经通过核心考试的情况下,仅需再通过Lab考试就可以获得对应方向的CCIE,这会使得尝试CCIE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是你,你会去尝试吗?

Q:

那为什么选择思博学习新的思科网络体系?

A:

思博现在即将培养出1400+ CCIE,每天通过不止1位IE!

我们16年沉淀出的独有的一套,在RS/DC/安全/无线/协作/运营商全方向教学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仅今年就多次取得全球第一的成绩!对于新版本,我们向来是不仅更新快,而且题库准确率高,题量最少且100%真题覆盖。

这一点我们是很有信心的。主要是不仅要让学员们能学的好,而且要学的快,因为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这一点是很多学员容易忽略的。

Q:

思博的学习环境怎么样?

A:

思博采用真机+云端混合教学,有着数量充足机架,且大部分学习都可在云端完成。

我们提供是全球范围内机架设备最全,考场还原度最高的教学环境,在随时随地便捷的同时又能保障学习效果。

目前云端可同时承载CCIE RS 100+的学员同时练习,而其他比较火的方向如CCIE 安全和CCIE DC 各自配备了20多套设备机架,其余的像SP拥有5套完整设备,无线5套,协作7套完整设备等,让学员随时预约练习环境!

Q:

为什么思博能通过这么多学员?

A:

除了思博独特的课程体系之外,思博提供多对一服务体验,有20多人的IE导师团队和同样20多人的IE助教团队,还有10多人的班主任辅导团队,共同保障学员的学习成果,一群人的坚持比一个人的坚持更容易。

Q:

最后有哪些话想对我们的学员说?

A:

思科的这次改动在某种意义上对我们的学员来说是件好事,新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的学员可根据自身的兴趣或企业业务需求,灵活选择学习的方向和内容。这意味着,学员在完成我们新课程学习后将更为系统化和多样化,朝着一专(核心技术)多精(可选技术)发展。

同时每个方向中都有涉及自动化和开发,使原先较为简单的实施交付工程师有机会向更高层次的设计与研发迈进!

思博新的思科网络体系课程,依旧秉承着一贯对学员负责的态度,将为大家带来更高效的课程体系和更接地气的职业教学,请拭目以待。

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今日对思科变革的解读,

思科用6年的沉淀定义了下一代网络体系,思博则花了16年沉淀了一套独有的人才培养体系。

新的网络体系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忘掉过往的荣誉,重新出发,回归到课程本身和人才本身,朝着一所全球IT技术人才在线新职业大学方向努力前进。

让我们共创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