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何捷:名著阅读单元应成为教学焦点
统编教材在小学五、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都安排了名著阅读单元。其中,五年级优先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六年级推荐阅读世界名著。两个单元的布局设计正体现了统编教材“鼓励海量阅读”的编写理念。毫无疑问,这两个非常醒目的单元,应成为教学的焦点。
整体观照两个名著阅读单元,除了在内容上区分为“中华传统经典”与“外国文学名著”之外,这两个单元的编撰体系是一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 位置
名著阅读单元都编排在第三学段下册的第二单元。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对阅读的需求量增加,阅读的品位也必须得到提升。此时进行名著阅读,极为合适。
入学后的第一单元学习,在教学中更多涉及学习状态调整,学习习惯恢复,并不是最佳的学习时间。在稍作稳定之后进入的第二单元学习,正是学生精神头最足、学习效果最佳的时候。此时选编名著阅读,编者的用意很明确:准备好了吗?开始阅读吧。往后学,可以“一路学,一路伴随着名著阅读”。让阅读成为一个学年起始阶段的最美发端,时间的保障有助于习惯的养成。再从教学指导的空间上看,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得法,可以用在不同的空间。学了要能用,要有空间,有时间去用。
2. 设置
名著阅读的两个单元都作了同样的设置。先是出示单元学习目标。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目标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单元中结合目标选取了经典名著的片段。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的是出自《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出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出自《西游记》的《猴王出世》,以及《红楼梦》中的《红楼春趣》。课后设计的具体的练习项目,无一不对应着课标以及单元学习目标,为抵达目标指示方向。
例如《草船借箭》课后练习第一题:“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此题让学生了解阅读名著的方法,建构从整体关照到细节品味的学习路径。又如第二题:“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括号里的问题是:“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此题切中对人物的思想、品性、谋略的体会,这是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也是“规定动作”。
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也与本单元的“气质”相匹配,“语用”的理念也在此凸显出来。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是“表演课本剧”,而课本剧的剧本,可以选自单元课文,也可以选自经典的名著片段;习作则安排了“写读后感”,更简单直接地与单元课文对应。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罗列了阅读名著的具体方法:“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借助资料对人物有更多的了解”“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些阅读名著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在复习巩固时更为注重学得方法。
“快乐读书吧”的编排则彰显了“读一本,带多本”的粘连式设置。“你读过吗”对《西游记》作进一步介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出了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如“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我很喜欢读回目,只要看一下某一回的标题就可以猜出它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而在“相信你可以读更多”中,一次性推介《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让单元精读课文的学习和整本书的阅读构成一个系统。
3. 安置
首先,从内容方面看,安置了中华文化,安置了与小说相关的文史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且关键的知识。可以说,学语文,没有读过名著,不知道世界名著,就是白费功夫。其次,从素养层次看,安置了阅读学习的能力训练点、提升点,对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自觉意识,养成阅读的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从教学角度看,安置了微型、自洽的课程。
我们说名著阅读单元是小课程,并非肆意扩大其意义,也不是将其当作学习的点缀,而是根据教材的编写系统,把名著阅读作为课程化的学习,有目标,有计划,有指导,有评估,最后有成果。课程目标就是单元学习目标。课程的检测系统就是一次次的课后练习,一项项需要结合阅读完成的学习任务。课程资源也较为丰富,有文本,学生也可以参考电影、动漫、电视剧等。课程的实施与推进有对精读课文的教读,对自读课文的扶读,以及课外阅读中的自由阅读。
同时,课程的属性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之一——“实践性”一致。课程中不断提供语用契机,让学到的知识能在真正的实践中用得上,能好用。听、说、读、写、思五个维度的实践都在名著这个节点上汇聚,形成相得益彰的协同发展状态。整个单元的小课程构成一个圆满的闭环,同时又以“阅读”为线头再次延展开来,联结更为丰富、多样、精彩的文学世界。
结合对名著单元的教材解读和教学分析,我们提出由“点”到“线”再到“面”的三层教学建议,希望最大限度地开发名著阅读单元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素养的发展。
1. “点”的精教
统编教材的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课型,自然对应着精教和略教两种教法。名著阅读单元中的经典篇目,可以选定一两篇,定为重点,实施精教。
例如五年级的《草船借箭》,堪称经典,值得精教。所谓精教也是分层次的。保底的教学,要做好品味语言文字的功夫。经典篇目源自名著整书的节选,提炼出片段之后,也更倾向于归属“定篇”型文本。因为是选取出局部作为课文,缺乏前后的语境观照、语意关联,因此针对单篇在写法上去关注“如何行文布局”“怎样写成”,教学的滋味相对寡淡。节选的片段也应放置在整个语境中才能尽显风流。我们可以更多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对语言文字的品评上。如文中写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笑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这里的“笑”意蕴非常,一段不长的话中诸葛亮笑了不止一次,每次笑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思维结果。而这一次,在周瑜的步步紧逼之下,诸葛亮笑着说要立下军令状,更是值得推敲。并非是周瑜要求立军令状,一个“愿意”表示诸葛亮早已成竹在胸,反倒是周瑜被蒙在鼓里还自鸣得意。普通的字眼,暗藏玄机,不驻足停留,很容易滑过。
保底之余,还有提升的教法。如果仅一味停留在对局部语言文字的品味上,则又容易陷入碎片化教学的泥潭,教得支离破碎。因此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意蕴”,同时还要兼顾学得一定的阅读方法。以《草船借箭》为例,诸葛亮神机妙算,这是一号主角最为显要的特征;周瑜嫉妒心强,同样也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而要细品的是鲁肃,作为本文的第三号人物,却显得平庸、愚钝。鲁肃的忠厚老实到底能不能成为定论?难道作为东吴后续军队统领的他,只是傻乎乎地跟着诸葛亮去“借箭”,事后真的不报告周瑜?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在文字中咀嚼,更要回到整个文本中去求证。再如《骑鹅旅行记》中那个调皮的小男孩,他是那样淘气顽劣,欺负各种动物,几乎是一个“坏透了”的小孩。真的吗?如果是那样,又怎会以他为主角写下一段传奇的故事?这样的体验、感受、领悟、理解,都是阅读经典名著时要去努力攀爬的云梯。
温儒敏教授曾说:“比起其他版本,‘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统编教材名著阅读单元也注重阅读方法的授予,读一本名著,获取一种读书方法,或者是形成读一类书的阅读策略。
值得提醒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教授基本的读书方法,如其他阅读单元中提及的精读、略读、跳读、速读、批注、摘抄等,鼓励学生将其运用于阅读不同类型书籍的实践中,形成“用恰当的方法阅读”的策略。
2. “线”的连缀
名著阅读单元,教好单篇绝非“终止符”。教学要力图拓展,这才是这一特殊单元的教学要义。“点”教得精是基础,各“点”连缀成线,才是目的,也才能让教学成体统。
单篇教完,直接引发阅读原著整本书,这是最为直接的连缀,也是教学带来的一大收益。在这一点上,教材的编撰为我们作了非常好的提示。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阅读提示,就直接写明:“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如果你还想知道汤姆的其他故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我们一定发现了编者的呼告“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
同样,《骑鹅旅行记》的阅读提示也点出“《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读读下面这个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作品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猜猜它们又将讲述怎样的神奇。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原著读一读”。这里的“兴趣”就要靠教学点燃。
《鲁滨逊漂流记》最后一段,则写下了意味深长的文字,在教学现场就能引发学生对原著阅读的兴趣。文中写道:“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鲁滨逊到底是怎么面对荒岛恶劣的生存条件的?他的未来会有新的磨难吗?他的结局会怎样?教学时就要有连线的意识,教学后更要注重拓展,让阅读成为教学中顺势引发而出的绵长的学习线。
连缀成线还可以在单元统整教学中进行。基于统编教材的编撰特色,名著阅读单元在连缀教学上已经作了安排。教学单篇,可以连缀本单元的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进行统整教学。尤其是“交流平台”,需要高度关注,可以提前响应,更早介入。
例如,在教学《骑鹅旅行记》前,可以直接引用“交流平台”上的话:“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如,很多人觉得尼尔斯太淘气、太顽皮,但是当我们读到‘他心里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孩子。”这段话可以作为全文教学的切入口,让学生沿着“找句子——找证据——找到人物品质真相”的流程推进学习。学习时,注意前后关联,用足统编教材中的助学系统,就能有效连点成线,更为系统地学习,拥有更加周全、完善的学习结果。
莫提默·J.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线的连缀让整个单元的阅读学习更倾向于“主题阅读”层次——不断聚拢各个小点,积攒成为一个共同的话题圈。这是一个有召唤功能的话题圈,可以不断吸纳与此话题相关的更多的散点融合进入。例如我们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之后,可以对“冒险”一类小说进行主题阅读。阅读了《三国演义》,还可以拓展阅读《三国志》。当然,线的延伸有多长,耗时要多久,都取决于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和阅读品质高低,是长效的工程。无论如何,线的连缀,主题的获得,都成为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更高层次的收益。
3. “面”的拓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