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战:张仪诈楚(5)这是一个走四方的美好时代

战国的“士”

战国时代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大量的无业游民,闲散人士,逃犯,武士,知识分子在全世界(相对于当时人们的认知)肆意流动。

他们也许今年在楚,明年就在齐,后年也许又跑到了赵。

他们甚至可以穿梭于不同的甚至是敌对的两个国家间做高级官员,比如说前面我们提到的张仪。

张指导就在秦魏两国分别当过国相,而且刚忽悠完老东家秦国打魏国,然后丝毫不耽误他还能去魏国吃饭。

只要不像商鞅那号将事儿做绝了的,将人家王子骗过来干掉还去投奔人家的,基本上只要是人才,各国还都是会聘用的。

这种不计前嫌,这种不在乎你是否有间谍倾向的对人才的包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仅此一段时间出现过。

秦并天下后,再未出现过。

有人说知识分子的黄金年代是两宋,宋太祖作为少数厚道的开国之君,欺负了人家后周老柴家的孤儿寡母后,明文规定后世皇帝要厚待柴氏子孙,还规定刑不上士大夫。

两宋几乎就没杀几个大臣,杀倒霉蛋张邦昌(被逼着当过傀儡皇帝)和岳爷爷是没办法。(我万分敬仰岳爷爷,但针对岳爷爷的故事我们后面会讲,他有的地方确实有些太过分)

对知识分子的优待,薪酬也是从古至今包括到现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法和宋朝比的。(民国时期可能有一拼)

不过即便两宋开明如此,知识分子包括三教九流最幸福的岁月,应该还是战国时代。

为什么呢?

因为战国时代,是知识分子,三教九流(后面我们统称“士”)最自由的年代。

自由,是所有生存空间中,最重要的存在。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是什么造就了如此特别的战国年代。

春秋时期的政治环境普遍上就是简单的贵族政治,连打仗都是有钱人才玩的起的游戏。

因为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太弱了。

如果你不是贵族集团,几代人也许挤出点粮食才能供出一个有点脑子的人,民间的力量冲不出来,贵族集团长期占据着上层建筑。

这其实是阻碍各个邦国间发展的。

不过没办法,这个时代就这样。

各邦国间的综合比拼往往也是看哪个邦国的贵族培养的更靠谱。

或者说哪个国家更幸运,自己的这帮贵族出来有出息的了。

比如说秦和楚,最早都是不足百里的小弹丸,而且远在中央文明的最外围,很难讲它的最初几步有没有幸运的成分在里面。

再重来一遍,也许结局会很不一样,他也许上来就让旁边村给灭了。。

就好像整个人类如果再重来一遍,地球上会不会有人类都很难讲。

春秋总体上来讲,是君子多的。

因为成分问题。

毛泽东同志曾经抨击不肯击敌半渡的宋襄公为蠢猪一样的人(大大方方把楚国放过河决战,不肯击敌半渡占便宜,结果被血虐)。

不过宋襄公的这种所谓堂堂而战的君子做法其实是当时整个时代的精神风气。

这就好像今天你穿几根线出去,大马路上顶多回头率高一点,但五十年前你要是穿个短裤上街就得挨批斗一样。

你要是跟他说,五十年后,海滩上全是大白腿,他非跟你拼了不可。

因为他没办法想象!

今天你看着匪夷所思,或觉得二到了极点,但在当时,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整体风气。

春秋多君子,原因主要在于牌桌上的大部分是贵族,是玩的起的,是不被温饱所裹挟的头部群体,所以君子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无论何时都是经的起考验的。

周天子用井田,宗法,分封,礼乐等制度统治天下,其实也是贵族间的游戏。

一套套复杂的礼仪,一出出难演的乐章,都在无形的屏蔽掉了底层的百姓。

所以,春秋时期,人们张嘴闭嘴说的都是“礼”,唱的都是曲,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是下锅的米。

总体上,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那一套后来到了战国时期,发现不管用了。

我们在三家分晋那一章中讲到了铁的普及导致了农耕的大发展,养活的人越来越多,家里的余粮也越来越多,能供出来的有脑子的人也越来越多。

客观上,基数的增大就缩小了或弥平了百姓与贵族们间的差距。

大量的平民子弟开始脑子里有东西了。

与此同时,诸侯们之间的兼并越来越严重,各个邦国间天天上演的都是生死存亡。

这时候,“礼”就已经不再是刚需了,活下来则变成了第一要务。

成王败寇的紧迫原因导致了各个国家对于任何可以强大自己的方式都不放过。

像王室之间的通婚,有能力的大夫养士,国与国之间的结盟,利益驱动的背约等等情况都开始司空见惯。

比如说战国有非常著名的四公子,现在乱七八糟的这个四少那个四少从根上找,都是在向这四公子致敬。

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这四位公子的府中,都养着大量的“士”。

你说这帮“士”们都是什么组成的呢?

很杂,包括社会闲散人员,逃犯,打手,读书人,手艺人等等。

你说这帮“士”靠谱有本事的人多吗?

非常少。

比如说齐国的孟尝君,他被罢相后,三千门客蜂拥而散。

只有一个之前并不起眼的冯驩对他不离不弃。

先是找孟尝君要钱去秦国,见了秦王说齐国之所以这么牛,就是因为孟尝君,现在齐王二百五,你还不赶紧把这么一杆大旗立到咱秦国?

秦王于是派了十辆车去齐国接孟尝君。

冯驩赶快又一路飞车赶到齐国,对齐王说赶快给孟尝君平反,秦国一听说咱国男神受了委屈,正连夜驾着十辆大车来抢男神呢!

你再不复婚就让人抢走了。

齐王一听,调查后听说秦国的马车就快开过来了,于是马上恢复了孟尝君的地位。

养了三千人,就筛出这一颗钻石,但孟尝君也是因为这一颗钻石而再度耀眼,你能说孟尝君养士没用吗?

像后来比较著名的鸡鸣狗盗之辈,荆轲刺秦之流,你能说他没用吗?

“养士”这种行为特别像今天的风险投资们,投了很多公司,但只要投出了一个独角兽公司,就让你把之前赔的都赚回来了。

如果你养了一个商鞅,李悝那样的“士”,那就是投到了腾讯,阿里了。

马云这个“士”,当初你不投后悔吗?

人家真的“一公司而兴邦了”。

因一人而兴邦,因一人而丧邦,这是战国时代特别常见的旋律。

也正因于此,每个国家,只要是有点条件,都希望养一屋子三教九流,保不齐哪天能用上,保不齐哪天某个大神就开始放光芒。

所以苏秦,张仪之流可以满世界去兜售梦想。

这是一个买方的市场,买的是沙堆里面的钻石。

不过也正因为缺乏具体衡量谁是人才的标准,大量的沙子充斥市场,招摇撞骗,比如这个时代著名的那句成语:滥竽充数。

张仪当初没发迹时遭到了毒打,回去问他媳妇第一句话就是:看看爷们舌头还在不?只要舌头还在,咱们爷们就不怕混不出来。

也由此看出“士”的门槛其实非常低。

像苏秦,张仪这号人物,无非就是抛出一个宏大的概念,然后可劲的吹,很类似于今天的许多初创公司,最牛的业务是做PPT,你说他是骗子吧,他有时挺有模有样,你说他靠谱吧,细看全是窟窿。

有一句非常正能量的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说的是一个士的四个阶段的目标,你先得自己真有本事,叫修身,然后辅佐大夫们,齐家,之后再帮助诸侯治理邦国,叫治国,最后实在太牛了,帮助天子平稳天下,叫平天下。

“士”变成了这个时代一群不可忽视的群体。

由于宏大的理想,充足的买方市场,导致每个“士”都是国际主义者。

每个人都放眼的,都是天下。

“士”们在各个雇主那的生活都不错,如果觉得不行而自己觉得自己真有才干的话大可以跳槽,一走了之,没有任何负罪感。

“忠”这个概念此时还并没有走进人们的心灵与视野,各个雇主们也是尽可能的对“士”们放宽要求,像交保险一样的养着这帮人。

“士”们在付出方面基本上无义务,无责任,无制约,而在所得方面却有吃穿,有时间。

有钱有闲成为了知识分子们蓬勃迸发的基本要素。

这也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等的诸子百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于是,这个神奇的年代。

百家开始争鸣了。

(0)

相关推荐

  • 有志有才的屈原在昏聩不明的楚怀王手里怎能打出一副好牌?

    楚怀王统治初期,楚国仍占据地大物博的优势,但与新兴的秦国相比,已显然落后.楚怀王即位后,受到吴起变法的影响,也曾有过变法图强的要求,重用过屈原.可是,在旧势力的包围下,昏庸无能的怀王听信谗言,排斥忠良 ...

  • 战国策读后感范文三篇

    导语: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战国策读后感范文三篇,希望有所帮助! <战国策>读后 ...

  • 看过《大秦赋》,有人写了一篇《六国赋》

    纵横谈天下,真诚论古今.一切烟消云散之后,那熠熠发光的,必然是伟大而高贵的灵魂! 六 国 赋 文/侯川 一 看过<大秦帝国><大秦赋>或者张艺谋<英雄>这类影视剧的 ...

  • 本是同窗 相煎何急?

    时间:2012-06-19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在<史记>里同窗变成仇敌比较出名的有三对人物,一是庞涓与孙膑,二是苏秦与张仪,三是李斯与韩非子.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相关的史实: ...

  • 张仪:玩各国于股掌之中的顶级大忽悠

    张仪:凄凉无说处,秋尽有寒云 随着近来荧屏上战国题材电视剧的热播,那理不清关系的时代也渐渐被世人识得,特别是在<大秦帝国>和<芈月传>中,众多风云人物也从故纸堆中立体了起来,其 ...

  • 苏秦:佩六国相印的鬼谷子高徒

    苏秦:初无二顷田,魂魄千秋后 文革时上体育课,学得一套叫做"红卫兵拳"的花式,至今还记得开始的几个动作,这也是我此生武术的全部功底了. 在老师的介绍中,提到一个词叫"苏秦 ...

  • 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终结者,范雎

    其实,我对纵横家是很不以为然的, 这些纵横家就是把天下看做棋盘,把国家和君臣看做棋子,然后施展纵横捭阖之术, 他们的理想可能就是整点事出来,然后名垂青史, 比如苏秦,出山后先游说秦国,被秦拒绝后又游说 ...

  • 第四战:张仪诈楚(6)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诸子百家 什么是诸子百家? 在战国时代,有诸多学术开门立派,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百多个没有最终发展成学派的学说. 他们 ...

  • 第四战:张仪诈楚(4)为什么要写苏秦和张仪?

    春秋战国几百年演化下来,各国之间往往有一些各自多年经营的战略合作伙伴. 比如说秦与楚,世代通婚,秦国政坛有很多的楚国根系的人. 这其中,有大故事. 我们会在战国系列的倒数第二战,为大家详细说一下六国间 ...

  • 第四战:张仪诈楚(3)苏指导的艺术人生

    张仪,魏国人,也是鬼谷子"言学班"毕业的,毕业后也像师兄苏秦一样满世界找风投,但一直也没有混出来,现在困顿在楚国. 苏秦的"合纵"之所以会起到效果,就在于秦国动 ...

  • 第四战:张仪诈楚(2)“合纵”从理论上站得住脚吗?

    有时候,人的运气来了,谁也挡不住. 苏秦此次南下赵国时,之前不待见苏秦的赵国丞相赵成死了,而且这回苏秦有了本钱,没有再等一年多,直接买通了和一把手赵肃侯会面的机会. 苏秦见了赵肃侯,压根就没提之前的投 ...

  • 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

    话说苏秦既"合纵"六国,遂将纵约写一通,投于秦关,关吏送与秦惠文王观之.惠文王大惊,谓相国公孙衍曰:"若六国为一,寡人之进取无望矣,必须画一计散其纵约,方可图大事.&qu ...

  • 张仪欺楚记(上)

    张仪和苏秦齐名,但相对于苏秦的言大于行,张仪倒真是做成了几件大事,其中两次成功欺骗楚国堪称教科书案例.我们来看看这个厚黑学大师是如何行骗的. 奖品和手续费 当时秦国以东的六国(齐楚燕韩赵魏)中以齐国和 ...

  • UC头条张仪欺骗楚怀王后,楚怀王冲冠一怒,发起了一场六国大战!

    张仪欺楚,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战国中期,为了抗衡强大的秦国,楚国和齐国建立了联盟.对此,秦惠文王派遣张仪去瓦解齐楚联盟.在此背景下,张仪劝说楚怀王,答应归还楚被侵占之地,条件是要楚与齐绝交.楚怀 ...

  • 长达120公里的楚鲁特岩画,记载着蒙古国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历史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有一条向北流入贝加尔湖.日夜奔腾不息的著名河流-色楞格河.她宛如蒙古人腰间系着的一条蓝色飘带,点缀着蒙古辽阔北方的大小山川和草原.在色楞格河中上游的南岸,位于今杭爱省境内的楚鲁特 ...

  •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群是一个春秋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群

    中文名淅川楚墓 时    间春秋中晚期 位    置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 释    义楚国贵族墓群 下寺春秋楚墓群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群是一个春秋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群,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西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