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唐诗解读——李白之《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

潨:指庐山上的山泉。

宿:一直以来,向来。

解读:

两首诗写的是同一事物——庐山瀑布。一为五古,一为七绝。尤以七绝最为出名,苏东坡对第二首诗曾点评“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还有人认为第一首诗中“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是“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其实这两首诗各有所长,如果说第一首是具体描写庐山瀑布,那么第二首则则极尽庐山瀑布之壮美。

第一首大段描绘了瀑布形象,“三百丈”“数十里”这是气势上数字的夸张,“飞电来”“白虹起”则是动静形态上的比喻。诗人起初被瀑布的壮观所惊讶,随之渐渐领悟到这瀑布多年被海风吹拂,始终未曾终断,江上月起,瀑布更显空灵。总的说来,诗人写瀑布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面到点,营造出张弛有度、动静结合的效果。

第二首更是家喻户晓,瀑布在曝光的照耀下,云雾渐起,香炉峰烟雾缭绕,气象万千,如梦如幻。“飞流”有迅疾的速度,“直下”有凶猛的执着,“三千”营造出磅礡气势,并非是实指瀑布就是三千尺,而是通过数字的夸张化、文学感性的遐想,决非实指的量化,这种雄奇壮观的景象令人砰然心动。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