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我的母校,记忆里的长寿

我的母校,记忆里的长寿

长寿中学是我的母校  ,虽然我在这里只待了两年九个月,但它使我记忆犹新,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岁月宛如记忆的长河,从时光中能回味的星星点点。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不经意间离开学校已五十年,岁月的流逝不但没有冲淡对母校的记忆,相反却越发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闲暇之时,总会想起当年的师友;好友相聚,总会想起当年的趣事;走进梦想,总会神游当年的一草一木。  往事依依,初中岁月是决定人生的驿站,这个驿站存储了我们最闪亮的一页,无论在哪儿、无论走多远,都无法抹去的印记。时光如水,斗转星移,时光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改变不了我们对母校的祝福与依恋。

1966年12月我从西安随父母来到了宝鸡。离开了繁华的大城市,到宝鸡还真的不习惯。父亲的单位,教师进修学校恰好就在长寿中学的隔壁。那时还没有复课,学校的老三届同学,都在忙着政治活动。晚上偶尔听到喊口号声,我很好奇,便悄悄溜出家门看个究竟。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学校,大礼堂灯火辉煌,礼堂里熙熙攘攘,群情激昂,原来在开批斗会。学校的校长李世杰挂着牌子,低着头,任凭同学们的声讨。我看了心里不知是什么样的滋味,这样的情景见的太多了,那个年代是怎么了......

1967年3月我们终于进学校了。那天我冒雨到学校去报到  ,看到许许多多的陌生同学。他们都是来自宝鸡,许多都是一个小学的同学。唯有我是从西安转过来的。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还真有点孤单的感觉。还好我的性格外向,和同学们一会就熟了。从此,我就在反修战校69级一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上学的第一天,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两边高墙上,贴满了批判老师的大字报。学长们不上课,主要搞批判学校的封资修。好的是我们没有介入这些政治色彩的活动。那年我们十二、三岁,天真烂漫单纯。刚到班上没有老师,是高六六的一位彭学长代管我们。领着我们选定各组长,和班上的文革小组。过了不久,田盛静老师来了,她是我们的班主任,主带语文。田老师个子不高,优雅,文静,说起话来总是笑眯眯的。那时我们没有课本,老师就教我们毛主席诗词,教一首,讲一首,唱一首。毛主席诗词  是当代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世界文化的灿烂明珠。诗词的格律,经典诗词,至情至性,何等的霸气!“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  外,惟余莽莽......”令我至今难忘,这也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课程。

现在回想起来,田老师用灿烂的笑容温暖着我们的心,用公正无私的关爱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您不但教会了我们学问,也教会了我们善良和做人。老师您呕心沥血桃李满天下,大爱无疆寄苍生。您用一生的春秋之笔,书写了天下满桃李的文华,为教坛竖起一座巨大的丰碑。

在学校的那些日日夜夜,各科老师都给我们付出了很多。教英语的罗继华老师,给我们上英语一丝不苟,每个发音,每个音节,反复带着我们练习。虽然出校都五十年了,26个英语字母一点都没有忘。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罗老师教给我们的第一个英语句子,永远在我的记忆里。

记得学校有位卢振汉老师,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的,他的一条腿因伤丢到了朝鲜。一直用假腿支撑着走路。一次我们到老师宿舍,刚一进门,哎呀!一声惊叫,我们看到墙上挂着一条黑乎乎橡皮腿。太吓人了  !老师只笑了笑,说那是他的假腿。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好。后来好久不见卢老师了,有人说他受不了批斗,越境让边防部队抓回来了。一个保家卫国曾把自己的腿献给了朝鲜的好老师,他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却在文革就这样的下场,真是不可思议。

68年10月老三届的学长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到广阔的天地里。我们送走了他们。往日热闹的学校,冷清起来。只剩下我们六九级了。在学校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军训,迎来了工宣队  。那个年代,我们学工学农,最多的是在大礼堂,听讲学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在舞台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是每天的必修课。记得那年冬天,田老师带我们到桥梁厂学工,天黑乎乎的,冷风嗖嗖,天上飘着雪花,我们去饭堂准备吃饭,因为起的太早,我们就在毛主席像前跳起《敬爱的毛主席》、《大海航行靠舵手》舞蹈,同学们跳的群情激昂,热血沸腾。北风中的落叶,飘扬的雪花,也和我们一起翩翩起舞。这一幕幕的情景宛如昨日......

那年我们到农村去秋收,在那里,睡土炕,掰玉米,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于我这个城市长大的孩子,真是一次最好的锻炼。从那刻起我知道了农村的艰辛,农民的不易。半个月的劳动,虽然晒黑了,手上磨上了茧子。但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回来的路上,我们唱着歌,打着崖上的酸枣,黄背包里装的满满的。好开心呀!哪知富霞碰上了漆树,回家第二天脸全肿了......那时的我们多么单纯,多么天真烂漫。流逝的岁月一去永不复返了!

我常常梦见,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日子,早上迎着朝阳一起上课,课间一起戏耍。晚上在操场上的草坪看星星,畅谈我们的理想。69年中苏关系恶化,全国都在备战备荒。我们也不例外,在学校操场北面的山坡上挖起了防空洞。我们分成小组,女同学负责挖洞,男同学负责运土。那个年月我们上午上课,下午几乎全部挖洞,别小看我们这些十五六的孩子,还真挖的有模有样。尽管有的同学手磨破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长寿中学操场北面的防空洞,记载着我们这一代的劳动结晶。

69年12月城市疏散人口,我不得离开难忘的母校,离开了宝鸡,离开了我敬爱的老师,离开了我那熟悉的同学。多少年的离别,多少年魂牵梦绕。我怀念学校那一排排整齐的教室,房舍青青花扑面。还有那窗前的桃树,石桌,石凳,诗情画意在其中。怀念我们一起上课的教室,一起跑步的操场,一起用餐的饭堂。我们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淳朴,那样其乐融融。

今年同学们离校五十年聚会,我特意和罗克萍同学去了母校。现在的学校已经成为省的专科学校,门口富丽堂皇,当年学校的一切都变了!唯有大礼堂还依然那么雄伟,只是外面装修的更加漂亮了!站在校园里,我思绪万千,感慨万分。这里记载着我们的一切,最美好的年华,最美好的岁月,留在了我的母校,记忆里永远的长寿。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郭明,渭南二号信箱退休职工。爱好文学,喜欢写诗和文章。在网上平台,老年大学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临渭区反邪教合作平台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本平台现调整为每周一至周五刊发,周末休刊

(0)

相关推荐

  • 张继荣 | 母校激励我奋进

    往期回顾  ·  赵处亮 | 母亲的银发 ·  县长三件宝之一 | 东许程鹏飞 ▼  点击收听  ▼   作者:张继荣   家乡传来了孝中建校60周年的信息,让我这名学子精神一振.转眼间离别孝中已半个 ...

  • 郁土: 我和范用比小学

    喜欢请点标题下方蓝字"郁土"关注 热爱读书的朋友,大约没有不知道范用(1923-2010)的.他的<我爱穆源>出版于1995年11月,定价6.80元.二十多年后,我自旧 ...

  • 回忆我的母校——博兴县五七小学

    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校--博兴县五七小学和那些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同行们. 1979年,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当时博兴县城里只有一处小学,就是五七小学.至于为什么叫五七小学,我问 ...

  • 母校,厮守着一截回忆

    [往期回读] 麻姑爸 棋人棋事 扬州的"喊魂" 阴阳损 无法替换的经典记忆 母校,厮守着一截回忆 徐叶舟 作者徐叶舟:男,宝应人,70后,地方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电台.报刊及多个网 ...

  • 陈中记忆

    陈中记忆 文/杨军 读到卜老的<陈中情结>,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三年陈中生活,历历如在目前,曾经的过往不断撞击着我的心扉. 初到陈中,一下子就被陈中整齐的校舍,整洁的环境吸引.那时,陈中的大 ...

  • 回忆我在商都二中上学的日子

    昨天看到了母校商都二中的文章和照片,勾起了我深埋已久的记忆.于是我从电脑中找到了我曾收藏的母校老照片,一张一张地翻看着.回忆着-- 看着照片中一排排整齐的教室,眼前浮现出数学老师高大魁梧的身影,他那风 ...

  • 富春三小 孙晨峰|| 点亮心灵的灯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新会员作品选刊 点亮心灵的灯 富春三小 五(1)班    孙晨峰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终于拉开了帷幕,操场上彩旗招展,广播里奏着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现场非常热闹喜庆.同学们精神抖索地投入到 ...

  • 我的母校

    时间是一九八六年. 两个毕业班,七十多名学生,最终八名学生被陕西省省级重点高中户县二中录取. 那一年,我的母校--户县青峰初级中学,小县城最西南边陲的一个山村初级中学,一下子在当地名声大噪. 三十多年 ...

  • 向阳计划||郭文学老师吕兆航关于南阳地名文化和老南阳记忆6

    向阳计划||郭文学老师吕兆航关于南阳地名文化和老南阳记忆6

  • 陇西县志1986-2005艺文选辑作品:散文(二)

    陇西县志1986-2005艺文选辑作品:散文(二) 记忆中的母校 王       东 今年是我的母校 -- 陇西一中,建校70 周年华诞. 七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到了古稀.而对于母校来说,正值风华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