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国女排3:0击败阿根廷,又赢了一场漂亮的球。这个从不服输的女人,带着遗憾离开了她追逐一生的梦。
1960年出生的郎平,13岁开始打排球,18岁破格选入国家队。
“这个小孩特别逗,傻傻的,特别可怜又特别可爱,人特别瘦,特别高,脸特别窄,小孩似的没发育开。
头发扎两个刷子,翘在头顶上,像立在天上一样,显得人更高了。”
当时的国家队,条件很简陋。
又要躲扎,又要接球,一场训练下来,往往青一块紫一块。
郎平就曾一不小心,被砸出了轻微脑震荡。
但她对自己特别狠,总是加时加点地训练,有时会不吃不喝地扣球7小时。这样流血流汗的高强度训练,让她拥有了一身扣杀绝技。
1981年11月16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第一次杀入决赛,对阵东道主日本。全国的大街小巷都静悄悄的,人们都围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旁,紧张地听着宋世雄的激昂解说。
最后的结果不负众望,3:2,中国姑娘们顶着客场的压力赢了!
足球、篮球、排球,这三大球,我们终于有了一个世界冠军!
那夜的天安门广场,挤满了北京的居民和学生,他们激动地彻夜高呼:
第2天,《人民日报》发文,倡导全国上下“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那一届世界杯,中国女排7战7胜,共扣球1116次。其中407次,都是由第一主攻手——21岁的郎平狠狠扣下。
回国后,郎平收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几千份信件、礼物。
大家亲切地叫她“铁榔头”,她的扣球英姿,被印在了当年的邮票上。
从1981年开始,中国女排所向披靡。
郎平和她的队友们,不只创造了历史,更成为了“五连冠”的传奇:
这样的风光无限,在整个体育史上都极其少见。
女排精神,成为了“绝不服输,勇争第一”的时代精神。
可是,1986年之后,这面旗帜没了。
因为伤病,她做了多次膝盖手术,整个髌骨的软骨,几乎都没有了,正常走路都成问题。
国家给她安排了工作,北京体委副主任。
可“铁榔头”没接这个“铁饭碗”,她说自己不是当官的料。刚刚结婚的她,决定努力学习英语,然后自费去美国,学体育管理。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郎平。
大家多喜欢你啊,国家也不会亏待你,干嘛非要出国呢?
郎平说她被误解了:
“我就是觉得,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
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
我希望自己能学点实在的、科学的、真正有用的东西。”
最后这句话,我觉得值得所有成年人深记于心。
长大以后,我们常常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那些虚假的周旋和伪装上。想怎么讨好领导,怎么维护关系,怎么包装自己,怎么利用人脉……但事实上,一个人怎样才能有更大的成就,更好的人生?就是你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学“实在的、科学的、真正有用的东西”。但到了美国,就完全是一个外地小白,没钱、没熟人、没工作签证。她不得不做助教换学费、生活费,每天累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这么大的体能消耗,却穷得只能吃面包夹白菜,每天都吃这一样,吃到想起来就恶心。
后来,郎平为了生计,到意大利的一家俱乐部打球,卖命打成了“最佳运动员”。
她又受邀,以20万美元年薪,执教了八佰伴世界明星队。
她的教练才能显现了出来,日子也过得好了起来,能在异国他乡站得住脚了。
老将们退役后,新的队伍在奖牌上颗粒无收。
可她正面临着离婚风波,两岁的女儿是她最割舍不下的。
犹豫之时,体委的一通电话打动了她:
郎平这辈子,最受不了这句话。
每次听到这句“祖国需要你”的呼唤,她都会应声而来。1995年,她毅然离开幼小的女儿和国外优越的生活,执教中国女排,拿900元的工资。“我骨子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郎平回国的第一年,就化腐朽为神奇。
在她的执教下,本是一盘散沙的中国女排,1995年夺回了亚洲锦标赛冠军。11月拿下了世界杯季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斩获银牌。
郎平获奖“世界最佳教练员”,就像白岩松说的:
带队进四强的目标,其实已经实现了,郎平本来可以申请离任,和女儿团聚。
而且当时的美国、意大利女排,都有意邀请她执教。
一直等到1998年,她率领中国女排获得了亚运会的冠军、世锦赛的亚军,才终于离开,去治一身的伤病。
后来的几年,郎平一边治伤病,一边在意大利执教,拿遍了欧洲联赛的冠军。
期间,她看到中国女排连夺世界杯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确信中国女排已经走出低谷,不再需要她了。
于是,2005年,她接受了美国女排的邀请,出任主教练。一方面是她需要更高的平台,另一方面是想好好照顾在美国生活的女儿。
她当时没想太多,只是觉得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又离女儿比较近。
没想到,这个选择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
她说,如果更多的中国人不赞成她当美国队的教练,那她会放弃。
“如果大家都不喜欢,我干吗要让这么多球迷伤透了心呢?
但是话说回来,这不是可悲的事情,不是给中国人丢脸的事情。”
当时,中国女排势头正劲,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冠军。
而美国女排,完全不是强队。
可谁知道,2008年的北京,中美相遇,郎平带领的美国赢了,还拿下了银牌。郎平当时曾跟美国队员说,她的内心很复杂,但作为一名职业教练,她又必须全身心地做好教练该做的事。
郎平超强的执教能力,又一次得到印证。
大家都忘了13年前,她曾如何抛下一切,挽救中国女排。
一片骂声里,郎平没有争辩。
而女排国家队,再次陷入了长期低迷。
当她见证了中国女排“止步五强”的惨败时,忍不住在镜头前泪流满面。
那时的中国女排,看起来已经无法挽救了。
人们对当时的主教练非常失望,可是国内已经没有其他教练能够接手和敢于接手。在这最寒冷的低谷,郎平又一次临危受命,接下了这颗“烫手山芋”。
当时的中国女排,刚刚拿到了38年以来最差的成绩,亚锦赛第四。
她一边改革技术,一边重新洗牌。
如今的名将朱婷和袁心玥,当初刚进国家队时,都是郎平手把手地教。
很多人不看好女排,离奥运会还有3年,从基本功练起?做梦吧?
她从美国请来体能训练和伤病康复专家,让她的姑娘们少受她受过的伤病之苦。
她搞人性化管理,允许姑娘们化妆打扮、看剧网购。
她经常深夜还在研究一场比赛的数据,每个球的落点,每个选手的特点……她执教时很严格,私下却很温柔,队员们都亲切地喊她“郎妈”。
而女排姑娘们,也给郎平和中国球迷带来了惊喜:
2016年奥运会,冠军。
2019年世界杯,冠军。
而郎平,作为一个世所罕见的国家队女主教练,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专业。
而她也成为了2019年的“中华之光”,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
陈可辛把她的经历拍成了电影《夺冠》,由巩俐出演。
最近几年,郎平一直在认真备战东京奥运会。
球迷们也是摩拳擦掌,拭目以待。
奥运小组赛,中国女排第一场对战实力不是很强的土耳其,就0:3大败。第三场,站在了悬崖边上的中国女排,和俄罗斯背水一战,这次打得很激烈,但最后2:3,又输了。上届的冠军,竟然就这样连败三场,直接在小组赛出局了。
“郎平和女排这几年忙着赚钱,训练没跟上。”
“郎平的战术已经过时了。”
“郎平用人不对。”
……
但事实上呢?
在剩下的两场比赛里,先是3:0战胜意大利,又3:0大胜阿根廷。从这两场姑娘们的状态看得出,她们不是技不如人,不是疏于训练,她们的实力其实在线。而竞技比赛是残酷的,没有人管你实力行不行,你输了就是输了,出局就是出局。“对不起,之前确实没打好,我作为教练,工作没有做好。”
“没想到这么早出局,我负主要责任。”
这次提前出局,到底教练有多大责任,其实很难说。
而最最遗憾的是,这次东京奥运会,是她最后一次带队出战了。昨天的最后一场球,是郎平最后一次作为主教练,看着自己的队伍在赛场上拼杀了。赛后,女排姑娘集体给郎平鞠了一躬,又一个个地拥抱郎平,哭得不能自已。
漫长的“郎平时代”,就这样落幕了。
这48年来,郎平承受了太多非议,太多伤病,太多挫折,太多惊心动魄。
很少有人知道,郎平其实是残疾人证持有者。
她忍着一身伤痛,鞠躬尽瘁。
其实5年前,她本可以在里约夺冠的辉煌中,就带着十二分的荣光离开。
可那时女排依然非常需要她。
她思虑再三,放弃了所谓的圆满,选择留下来,带着女排再冲一届奥运会。她对排球的纯粹热爱,她对祖国的一腔热血,都让她可以忽略自我的得失。而在这份挚爱面前,所谓“完美结局”也不那么重要了,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只要过程足够努力,足够精彩,最后无论是何收场,都应该欣然接受。感谢郎平,用满腔的爱和执着,带着一身的伤痛和疲惫,撑起了中国的女排精神,让亿万中国人看见了绚烂的彩虹,也多了一个精神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