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刘希夷之《代悲白头翁》(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解读:
这首诗用了六个韵脚下,即转韵了五次,第一联和第二联都是两句一韵,第三、四联四句一韵味,由此可见,在刘希夷的时代,这种诗歌体制还是受六朝的影响,诗歌各方面还属于探索阶段。然面单就诗而言,这首诗无疑是成功的,尤其是前半段少女惜春一段,可以说是对后世影响极大,我们熟悉的《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就是对刘诗的全面吸收与改造,我们不妨对比看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两首诗的对比,此处不议。想来观者能从中感受到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孰高孰下,心中自有定论。
刘诗共二十六句,前段“以落花起兴”,即先讲一个事物,引起自己主题思想中要用到的事物,它不是直接比喻,而是间接比喻。从刘诗看,前半段落花与人的关系这是“比”的关系,而前段与后段的关系,却又是一个“兴”,这就是所谓“比而兴也”。先以落花为比,以引起白头翁之可悲。
刘希夷终生落魄失意,这首诗可以看成是他个人心态的真实写照。全诗融会了自汉魏以来可行、南朝的近体以及梁陈宫体诗的创作经验,又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巧妙运用了对比、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法,景、情完美融合,堪称初唐诗作中的精品。
刘希夷(651—?)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才华,擅长音乐,喜欢饮酒。高宗上元二年进士。诗以从军、闺情题材为擅长,《全唐诗》存诗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