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杜审言之《赠苏绾书记》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注:

翩翩:文采优美。

红粉:指苏绾的妻子。

燕支山:即焉脂山。泛指边塞地区。

解读:

唐建国之初,为了不断拓土开边,不断发生战争,这也激起了当时众多仁人志士从戎出塞,使得这一时期以边防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大量涌现,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所说到的苏绾,曾是负责公文书信工作的官员,此次他去北疆担任节度使府的掌书记,作者作诗以赠之。

诗开篇以热情洋溢的赞美之词,盛赞苏绾文章神采飞扬,此处的“书记”指笔墨文章作者深知苏绾文章风流,只是不理解他为什么投身军旅、奔赴边疆呢?“为许”意为“为何”。当然这种问是明知故问,杜审言自然知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道理,不过是借这一问来表达自己难舍之情罢了!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诗人写别离之情,另辟蹊径,借他人之口叙之,显出情感的细腻与委婉。诗人揣测此时独守空闺的苏绾妻子的心理,你离家千里,妻子却只能在家日复一日地计算你的归期。燕支山,位于甘肃张掖,唐时此地与东突厥接壤。意思就是:你可千万不要在燕支山长久不归。换句话说,也可理解成作者对苏绾的殷切叮嘱:建功立业固然重要,可也别忽略了妻子对你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时刻期待着好友的早日归来。

近代有人曾经对这首诗作了另外一种解释:你这文采风流、风度翩翩的大才子,为什么一定要远去从军呢?莫非是因为燕支山下那些漂亮的女子,你这一去可不要沉浸在温柔乡里,忘了回家。

同样一首诗,读者作出完全不同的解释,或正说,或调侃,也许是作者的无心之举,致使读者才会有不同的体会,这或许才是艺术的魅力吧!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排行五。祖籍湖北襄阳。其父迁居河南巩县。670年,登进士第,其后任隰城尉,后转洛阳丞。698年,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后遭吉州司马周季重陷害,几乎被杀。其子杜并刺杀周季重,并与之同归于尽。武则天听闻此事,甚加叹异,授杜审言为著作佐郞,不久被升为膳部员外郞。705年,与宋之问、沈佺期同时遭贬,流放峰州。次年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生平见新旧《唐书》,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对近体诗的形成颇有贡献。存诗43首。其中五律尤为量多质高。其孙杜甫深受其影响。《全唐诗》存诗1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