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卫红博士访问若光医学中心进行学术交流
顾卫红博士访问若光医学中心进行学术交流
张艺凡(美国拉文大学MBA),王陆阔(美国拉文大学MBA)
4月12日(农历3月16日),顾卫红博士(顾大夫)应邀访问若光医学中心,进行学术交流与专业指导。
顾卫红博士(左)与王若光博士(右)
顾卫红博士在杭州等地参加学术会议间隙,受王若光博士邀请,来到长沙麓谷梅溪湖若光医学中心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顾博士与王若光博士畅谈了关于当前临床医学与基因检测、医学信息化以及科研与临床的关系等问题,探讨了目前基因检测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谈到医疗之本真与归宿。
交流内容:
一、临床数据的信息化与连接
临床信息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十分重要,限于国内的条件,目前临床信息化层次较低,不利于长期保存与共享,限制了临床资源的开发利用。
电子病历是临床信息数据化的基础,电子病历规范设计并不容易,需要具备临床数据管理基础,病历录入要做到表型标准化、兼容、共享和规范。顾卫红博士介绍了与基云惠康(一 脉基因)合作开发的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专病门诊数据库,王若光博士仔细了解学习了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如果能够与HIS系统功能相结合,将会大大提高医疗效率以及临床数据的科研价值。这种专业数据库超越了一般的电子病历系统,具有临床数据中心的功能,不仅适用于遗传病,可针对各科疾病进行设计开发,有助于提高数据管理层次,更加规范,方便共享,同时可实现医患交流以及医生之间共享会诊。如果与CHPO、OMIM等在线数据库/知识库建立连接,可建立临床辅助诊断系统,更利于纵向和横向网状连接。
二、基因检测的现状与局限
基因检测的核心是服务于临床,来自于临床,回归于临床,形成闭环。检测与解读都不能脱离临床,需要临床医生直接参与,不能只停留在数据和检测结果。同时,检测方法的选择需要基于临床表型信息,应建立参考检测方案。目前,许多基因检测结果仍然无法圆满解读,表型与检测结果不一致,仍然存在较多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在遗传病、出生缺陷、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方面,基因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如何连接、解析临床疾病表型信息和基因数据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新的瓶颈,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医学发展之本真
疾病、医学之本真是自然,基于此,所谓罕见病与所有疾病一样,共同组成了一个由浅至深的色谱带,程度而己。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所有疾病以及生理或病理生理等过程,无不与遗传或基因相关。自然才是本真,人无完人。所有治疗干预应以更加自然的方式进行,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
中医,西医本无矛盾,二者结合更能体现自然,更能服务生命,需要更高层次,基于化学、药理和病理生理的相通与共溶。中草药是一个巨大宝库,科学开发任重道远。
具体到生殖疾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可将干预窗口前移,最大程度地体现自然,重建卵巢与性轴节律之间的协调,不仅有利于生育,对于生命周期的健康都有帮助。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从基因层面来看是多基因疾病,说其不可治愈,其实是词不达意,存在错位或语义不当,并不科学。易感性所显示的是可能性,合理的生活方式,自然的生理方式,有利于维持稳态而避免疾病。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应该丢弃不可治愈的说法,制造无谓的压力和紧张将加重内分泌紊乱。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是改善代谢最基本和最自然的方法。
顾卫红博士,研究员,临床遗传医师,中日友好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负责人,CHPO项目(中文人类表型标准用语联盟)总协调人。主持“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专病门诊(联合门诊和精准医学门诊)和分子遗传学实验室工作,开展相关疾病的临床和基因学分析,建立了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资源库,承担和参与7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参编5部医学专著,长期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以提高疾病诊疗水平。目前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遗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变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周围神经与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委,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编委,中国罕见病发展中心医学顾问等。积极参与罕见病科普和公益,推动相关医疗和社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力求促进最新科研成果早日惠及患者。
顾卫红博士好大夫在线:http://guweihong.haodf.com/
王若光博士好大夫在线:http://dplnw.haod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