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如:谈“大嗓唱小生”

李少春最近演出了《白蛇传》的许仙,用大嗓唱小生。这一尝试是有意义的,值得引起注意。但有些人思想解放得不够,觉得有点:骇人听闻。其实用大嗓唱小生原是古已有之,从清未的俞菊笙,谭鑫培,杨小楼开如,到三十年前的周信芳,都已做过这一类的尝试,并获得一定的成功,这完全不是什什值得大惊小怪的事。

现在我们一谈到舞台上赵云这个形象,总以为是由武生扮演的;其实最初的赵云是由武小生扮演的,如《磐河战》,《金琐阵》,《长板坡》等戏,都由小生应工(前辈名小生程继仙先生在民国初年还演过《长坡坡》的赵云)。从俞菊笙老先生开始,就把赵云从小生行当搬过来,后来经过杨小楼,尚和玉等老艺人的加工发展,赵云一角便正式由武生扮演了,直到今天,京戏里仍保留了一出《借赵云》是由小生应工的戏。

《翠屏山》的石秀本来也是由生扮演的。谭鑫培老先生早年演武生时,才把这出戏从小生戏中拿了过来。后来谭老先生专演老生戏,于是许多谭派老生如余叔岩,王又宸,高庆奎,贯大元以及马连良等,也都演过《翠屏山》的石秀。黄派武生象瑞德宝,李吉瑞,马德成等也都以演以此见长。路数与谭派虽不相同,其改用大嗓则一。近年以来,这出石秀和《八大锤》的陆文龙,《探庄》的石秀,《战濮阳》的吕布,《小商河的》杨再兴等,大抵是武生,小生两行都演的。也就是说,这一类原属于小生应工的戏都有大嗓小嗓两种唱法。可见用大嗓唱小生并不算什么稀奇事,只是过去演唱工戏较少,武戏较多罢了。

用大嗓唱文小生戏,确始自周信芳。我在一九三七年曾看过周的〈白蛇传〉,〈董小宛〉等戏,都是用大嗓唱小生。近年来信芳同志年事已高,演小生不大相宜,这方面的尝试便没有再有所发展,不过他的筚路蓝缕之功是不可磨灭的。  
       谈到李少春本人试用大嗓唱小生的历程也相当长久了。十几年前,少春演过〈全部罗成〉,叫关一折,就是用大嗓唱小生腔,相当出色。据少春自已谈,他还演过〈吕布与貂蝉〉的吕布,《破洪州》的杨宗保。现在扮演许仙,不过是由武小生发展到文小生而已。  
       我以为,用大嗓唱小生戏,不宜于只是单纯的把本由小生应工的戏拿过来而已(象现在武生演《长板坡》,已完全看不到小生的特色了)而是应该在保存小生表演方面和唱腔特点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发展,同时也要观众体会到这是小生而非武生或老生。记得早年有位老生演员唱《翠屏山》的石秀,第一场在帘内应喊“吓哈”,而他却照一般老生演法“嗯哼”地咳嗽了一声,观众当然不禁哑然失笑。这件事说明一个问题,即无论老生或武生演小生应工戏,总要照顾到这个戏原来由小生扮演时的特点,生搬硬改显然是不妥当的。象少春当年演的《叫关》,实在比他现在演的《白蛇传》更接近成功,这主要在于他唱的都是小生腔,但又纯用本嗓,而《叫关》腔调的复杂程度又远过于《白蛇传》,可惜这个戏没有演多久就搁下了。

从戏路看,用大嗓唱小生的尝试,确以演武小生戏较为方便。这不仅由于小生,武生两个行当在传统上比较接近,而且也由于艺人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基础比较深厚。少春所以能勇于尝试,也与他本人的条件和基础有关。如果把所有的小生戏,主要是文戏,一下子都改用大嗓来唱,固难当然要多一些,但有因难并不等于绝对不行不通,更不应该故步自封。我想,今天对于用大嗓唱小生的尝试应该做进一步的努力和探求。但一定不能勉强现有的小生演员都唱大嗓。更重要的是:即使小生用了大嗓,也必须保有小生原有的特色,与老生或武生有所区别才行。否则等于换了另一种行当扮演,那就无所谓什么发展和丰富的问题了。  
                                    一九六一年三月

附记;关于大嗓唱小生问题的讨论我似乎发表了不止这一篇文章,但目前却找不到其它的文字材料了。记得我曾分析过小生所用假嗓唱是由于在昆曲中与旦角同唱一个调门的缘故。但昆曲的冠生用真嗓时就比巾生多,而最早的京剧小生(所谓龙小生)的唱法原是真假嗓并用的(同小生现在念白的情形相似),然则今天的小生正不妨参用较原始的唱法来运用嗓音的真假并举,如徐小香,德君如,朱素云等人的腔调即是如此,或许更多的摸索出一条新路子来。这也算是古为今用。这些意见在六十年代前期我大抵是发表过的。现在姑且附加税于此,供有志改革的志士仁人们参考。

(0)

相关推荐

  •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二.一)

    贰 京剧的生旦净丑之生 京剧根据舞台上角色的不同划分出各种行当: --是男是女? --多大年纪? --身份地位? --性格气质? --是忠是奸? 最早,京剧有"十行角色":生旦净末 ...

  • 谈 “ 大 嗓 唱 小 生 ”

    [按]今天,本公众号编辑推送的是发表于1960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关于"大嗓唱小生"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了,但60多年前的这篇文章,从艺 ...

  • 吴小如谈马连良与谭富英

    从富连成出身的老生演员,应该说人才济济.但享大名数十年不衰的,也可以说为内外行众望所归的,只有两位,一是"连"字科的马连良,另一是"富"字科的谭富英.关于马连良 ...

  • 吴小如谈京剧:为什么今天的所谓马派传人,不管怎么学也学不像?

    几年前写过一篇<说马派>,该说的大抵已说过.而马先生的哲嗣崇仁同志却谆谆嘱我再写一篇,只好如命.实则意尽辞穷,并无真知灼见,所以换了一个角度,从怎样学习马派艺术来探讨一下如何继承和发展京剧 ...

  • 吴小如:马连良唱过的“武戏”

    前些时候,马连良的两位弟子王和霖.王金璐同志在北京日报<广场>版发表了一篇<浅谈马派>,文章虽短,写的却很全面,对马派的特点.优点分析得也很准确.文中提到马连良的幼功扎实,能文 ...

  • 吴小如:赏析孟小冬《搜孤救孤》之唱念技巧

    唱念技巧之唱功 1947年孟的嗓音正是处于最佳状态的阶段,二黄戏能唱到六字半调,在当时的老生中已属罕见.三十年代的孟小冬,唱念都还带有雌音,即使在拜入余门之后,也还嫌雌音未净,这原是女演员唱男声一个先 ...

  • 王镛:谈大画与小画处理的不同

    '画理画外' 让您发现不一样的美 上世纪80年代前期,我一直尝试各种表现手法.80年代后期,经历了"美术新潮",经过对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画遭遇的反思,我反而坚定了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绘 ...

  • 从肺癌用理中汤,谈大病一定要小治、巧治

    <内经>云: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顾护胃气,是迄今世间医学中仍最具超前之认识.如何顾护,则为医家各显神通之艺术. 大病以胃的典型病案 中医诊病诊什么?中医治病治什么?这是 ...

  • 华为任正非为什么多次谈螺丝钉产业,小螺丝,大用途

    此前,新华社记者对任正非进行了专访,任正非提到的一个问题,估计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那就是在专访中,任正非不止一次谈到"螺丝钉"问题.人们很难想到这位令人尊敬的企业家,会如此重视&q ...

  • 吴参谋说消防 | 王源抽烟被相关部门处罚,小烟头带来大麻烦!

    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5月21日 有媒体爆料 拍到王源和贾乃亮杨超越等人在某日料餐厅聚会 在这期间王源频频吸烟,动作非常娴熟 瞬间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不只因为这和王源一贯单纯乖孩子的形象相悖 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