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努力只是用来晒的
我的朋友圈总是被几个学霸占领,小A就是其中一个,她总是不间断地参加各种线上的培训课、领读营、写作班……每每还在朋友圈“炫耀”自己的成果,如:“今天又跟老师读完了一本巨著《少有人走的路》,感觉内心满满的。”她在线上的形象简直就是职场励志女神,可我了解到她正处于被公司淘汰的边缘。
小A的老板是我的朋友兼客户,从事软件行业,因为有一些合作,所以相互认识。我们当时一起开发一个项目,整个过程老板对小A十分不满,她对业务不熟,细节考虑不足,跟踪时效太慢,最后老板不得已把小A调换成其他人,才保证了项目的继续。
我有点不明白:小A花那么多时间在业余学习上,为什么不花点时间学学本行业的知识,不想想如何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 学习应该聚焦在实用性上
现在网上学习蔚然成风,很多人也全情投入,这本无可指摘。但是,太多散漫失焦的知识,对你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易中天曾说过一件事,有一天他坐出租车,那司机特能聊天,还懂好多易老都不懂的知识。司机知道某歌星的三围、星座、生辰八字等等各种知识,可这些对一个出租车司机有什么用呢?
易老说:“这都是没用的知识,你又不是歌星的老公,用得着知道什么三围,星座生辰八字吗?学了这么多没用的知识,花费时间精力,占据你的认知,还拖累大脑,又没办法在现实里用,纯粹就是浪费生命。”
· 能实践的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
学到的知识用在工作,能让你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形成一种输入和输出的闭环,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想你会说:“我的工作简单无聊,根本没有什么可学的。”真的是这样吗?
刘润曾经讲过另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他早年还在微软的时候,一次出差打车和司机攀谈起来,才发现这个司机很懂得“市场营销”。他不是像其他司机那样在机场、火车站死等,而是通过计价器算出自己的时间成本,再来选择时间、地点、人物。以达到收益最大化。例如,根据经验,他推断出哪几个大厦多为商旅人士,于是就经常“潜伏”在附近。对乘客也会进行筛选,拿着公文包、行李箱的就是目标客户了,他们多半是去机场。再如,在医院门口有两个人,一个人拿着药瓶,一个人拿着脸盆,选择哪个呢?司机的答案是选择后者,因为前者可能只是附近的人,溜出来买药;后者可能是出院的人,距离一般会比较远。正式这种营销思维,他的收入是其他人的3倍以上。
刘润还了解到,这个司机以前是在强生做职业教练,后来转行成司机的。他正是把锁掌握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才演化成具体的产能和收益。我的主张也是这样:你的所学需要与工作相关,这样才能形成应用。而所有的技能也只有在实践之后,才能演化成你的能力。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学不到东西的行业和岗位,只需要你具有一个开化的心智。
· 利用“三个一”打造实用性能力
李笑来曾经说过:“那些在职场上混日子的人最傻,因为你把时间廉价卖给别人,自己又一无所获。”正确的思路应该是:老板真傻,给钱让我来学习……”
虽然这么说有点讽刺,可真相就是如此。你当下工作所涉及的都是最实用的知识,在网络上也无处寻觅,你又何必舍近求远,本末倒置?可惜的是,很少有书籍和课程教你如何在工作中学习,大家只能格物致知。
在十几年的职场生涯中,我总结出一个方法,包括3个方面:“一搜、一问、一学”
一搜:把你所在行业的相关信息每天搜索一遍,将有用的信息留存,整理。
也许你会说:开什么玩笑?每天都去搜索?也太麻烦了……好,我给你一个工具“百度订阅”,你在“关键词”栏中输入你行业的关键字,关键词位置最好选“新闻标题”,输入你的邮箱地址,确定每天的发送时间,验证码一敲。以后每天这个时间,你都会收到百度的一封邮件。邮件内容就是关于你行业的全部新闻信息。当然,你一定要整理归纳,否则没意义。
一问:每天找一个与你们公司、行业相关的问题去了解、记录。
这种问题要和你的工作有关联,而且必须是一个你不了解的具体问题,问题越聚焦越好。平时,你一定会收到其他部门抄送给你的邮件,这些邮件可能只是一个告知或者会议纪要,往往我们一看邮件内容和自己没有关系,就会置之不理。
现在你可以每天在这些邮件里找一个具体的问题,了解清楚,并记录下来。一年下来,你至少可以掌握200多个核心问题的答案。
一学:每天花30分钟,找一本和你工作或行业相关的书籍、文章,进行重点学习,并记录下来。
我们在一些专业书籍的时候,往往刚合上书,内容就全部忘光了。这是因为知识和现有体系没有连接,当然记不住了。所以,你不能只是看,你还要写,还要日后经常回顾和整理,再和实际工作关联起来后,渐渐就能形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