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美食,是多少人下南洋时的心酸和慰藉
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
要是有机会到“新马泰”旅游,喜好美食的各位就一定不能错过这道素肉兼备的名菜——肉骨茶。
而有些人尝过新、马两地的肉骨茶,又会发现它们其实很不一样。同样都是肉骨做的汤,新加坡的汤很清,而马来西亚肉的汤偏酱油色,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这和中国大江南北的不同菜系一样,肉骨茶也有着各种不同的派系,福建黑汤派、广东黑汤派以及潮州白汤派是其中最受拥戴的三大派系,它们不管是从发展历史、菜品特点还是支持者数量来说,都甩开其他派系一大截。
福建派因为多用酱油,汤色呈现黑浓状,口味因此偏重;广东派则因为加入了药酒,药膳味明显,显得药效很足;潮州派则是在保证清淡的基础上,以老蒜头和白胡椒提鲜,汤色浅白而且呛辣。
“肉骨茶”的“苦出身”
有意思的是,在肉骨茶的发源地这个问题上,你会在马来西亚人和新加坡人那得到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肉骨茶毋庸置疑就是起源于巴生港。”
——“肉骨茶早在巴生以前就已经在新加坡当地流行了。”
谁是谁非我们先按下不表,关于“肉骨茶”的起源,江湖上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它的“苦出身”。
20世纪初,大批的福建人在土地紧缺及粮食不足的双重危机下,不得不充当船工,冒着生命危险出洋南下,前往那传说中遍地黄金的南洋群岛,自然而然地,他们也将家乡的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一并带到了南洋。
这其中有一个名叫李文地的青年,他在马来西亚的巴生港经营了第一个贩卖肉骨茶的摊位。最开始,他只卖家乡的传统美食炖肉骨。
大量华人“下南洋”,
仅几张桌子、几个凳子就是一个摊位。
相传船工们在港口搬运货物时,偶尔会有药材碎片掉落在地,船工们舍不得丢,就捡起来拿到李文地的摊位,让他加到肉骨里煮。没想到煮起来有一股特别的香气。因为味道好,而且滋补,这种肉骨混着中药材炖煮的做法渐渐地也就流传开了,形成了肉骨茶这一特色佳肴。
“肉骨茶”为什么叫“茶”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在这个肉骨茶起源的故事中,其实并没有提到茶,可这样的话又为什么叫做“肉骨茶”呢?
据马来西亚老人回忆,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巴生港南区一带,就已经有好几位福建永春老乡在街头巷尾摆卖家乡小食,其中就有俗称的“吃肉骨”,也就是后来演变成肉骨茶的炖肉骨。
因为福建泉州、厦门一带有吃完油腻菜之后喝茶的饮食习惯,下南洋的人把这套习惯传到了马来西亚,所以就叫“肉骨茶”。
潮州白汤派
至于福建派肉骨茶在新加坡演变出不同口味的原因,可能跟当地曾大量种植胡椒以及新加坡数量众多的潮州人后裔有密切关系。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本就隔海相望,潮州人本身又惯用胡椒入菜(例如以胡椒猪肚汤驱寒暖胃),既然邻近地区盛产胡椒,肉骨茶很自然地加入了胡椒,演变出不同于福建人那药味浓重的白汤派。
闽人和潮人
新加坡有很多人来自福建,这部分人自称“Hokkien”,他们占去新加坡总人口差不多六分之一,人数多达一百一十多万。而潮州人同样有五十多万人。
闽人和潮人亦顺理成章主导了新加坡当地的华人文化,而两个族群生活文化间的异同,亦见之于肉骨茶这种在马来亚半岛才衍生出的特色饮食。
看到最后,您应该也明白了,正如“老婆饼”里面没有“老婆”,“荔枝肉”里面没有“荔枝”,“肉骨茶”里面,其实也并没有“茶”,有的,只是南洋华人对家乡风味的传承。
一杯茶
一场心与心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