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愈发喜欢独处的人,是因为参透了这三个道理

在书里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子里,魔鬼在井水里下了毒,致使所有村民都长出了尾巴。只有一位智者没有喝井水,并告诉村民只要不继续喝井水,就能恢复原形。但是大家都觉得他疯了,要烧死他。智者最后没办法,也喝了井水。世界恢复了平衡,一群猴子歌舞升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为了追求安全感和归属感,会试图融入群体。他们会抛弃原有的观念和智商,以换取群体的认同。

生活中的我们不就是这样吗?不希望自己特立独行,害怕被别人孤立,所以我们不停地交朋友,混圈子,放弃自己的原则,改变自己的立场。但这样真的有意义吗?

频繁的社交除了让我们身心俱疲,真的给我们带来所谓的人脉和资源了吗?我们自以为是的朋友们,他们真的把我们当作自己的朋友了吗?把酒言欢觥筹交错之后,深夜归家的路上,我们有没有感到空虚?

人情社会,人脉至上。但有些人,他们不孤傲但清醒,不怪异却独行。

独处,是一生的修行。

独处与孤独不同,孤独是被动,独处是主动。孤独是一种痛苦,而独处是一种享受。

独处是智慧,是勇气,喜欢独处的人,往往对自己的目标以及未来的规划更加清晰。

能够真正做到独处的人,往往是明白了这几个道理。

成长,终究要靠自己。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自己郁郁不得志,生不逢时。但是他们忘了一件事,自己到底是不是千里马?伯乐是善于辨识千里马,而非善于培养千里马。

很多人在这件事情上犯了一个逻辑性的错误,那就是机会来了并不会让人变强,只有人变强了才能抓住面前的机会。每个人都想遇见自己事业上的贵人,但是靠着留个电话和名片,这能有多大的效果呢?

这个社会上大部分的互帮互助,本质上都是利益和资源的等价交换。除了父母亲人,很少会有人不求回报地帮助我们。想要别人心甘情愿地付出,那要先明白自己能够给与对方什么东西。事业如此,生活如此,爱情亦如此。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平起平坐的资本,那么任何社交也无法换来有用的人脉。”

习惯于独处的人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不会过分地社交,盲目地混圈子。他们在慢慢地积累和成长,等到资源和能力到达了一定的程度,他们想进入某个圈子也不难了。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和能力,就算混进去了,谁会塔里呢。

朋友要看质量而非数量。

习惯独处的人有没有朋友,当然有。

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不可能成为彻底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与别人互动,在互动中我们会更好的自我认知。这些互动包括亲情,爱情,友情。

独处之人对于友情的态度,是宁缺毋滥。他们需要的是一两个“真正的朋友”,而不是很多“普通的朋友”。

有人认为朋友多路子广,办起事情来也方便。这不可否认,但这在本质上也是利益交换而已。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地位显赫的时候,朋友多的数都数不过来,但朋友到底是数量重要还是质量重要,人落难一次就明白了。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

很多时候我们所结交的朋友,也仅仅是停留在了认识的层面上而已。也许因为相同的爱好,也许为了打发时间,也许有一个彼此都讨厌的人,这就让我们成了普通的朋友。

有人说,最高级的朋友谈梦想,最低级的朋友谈是非。这句话的对错暂且不论,但是想一想,在平时的交往中,是不是很多人都喜欢聚在一起论讨他人的是非?

朋友的质量,决定了人生的质量。

真正的朋友,也许不会为你两肋插刀,但当你跌入低谷的时候他们会拉你一把,不会袖手旁观,更不会落井下石。

真正的朋友,他们不会嫉妒你的优秀和成功,更不会嘲笑你的上进和努力。

高质量的独处,远胜低质量的社交。

社交修身,独处修心,两者缺一不可。如何权衡,就看质量。

高质量的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它当然不是指宅在家里没日没夜地玩游戏,也不是瘫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得追肥皂剧。

而是在独处中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笃定自己的目标,

积累自己的知识,

反省自己的不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自知,自励,自省,在内心平和恬静的状态下,才会有更好的效果。觥筹交错的酒桌上,嘈杂热闹的聚会上,恐怕没几个人能到做平心静气吧。

与众人狂欢可以体验短暂快感,与自己相处可以收获长久裨益。没有意义的事情,不能不做,但要少做。如果长时间的沉溺其中,必将在人群中丧失自我。

村上春树就很喜欢独处。

他会在每天清晨着手处理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心理学家已经证实,早晨起床之后,人的自控力和意志力处于最高的水平,之后会逐渐地递减)

然后他会把几个小时的时间留给自己。独自跑步,读书,写作,听音乐。相比于别人一起,他更喜欢独自做这些事情。

因为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进行更多的思考。他大部分的作品,也都是在独处中灵光乍现,然后完成的。

人生,是一个去繁就简的过程。

适当给生活做减法,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简洁明快。

(0)

相关推荐

  • 李筱懿: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80%的社交都是无效的,直接的拒绝好过委屈的答应,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作者本人在视频号夏下的留言: 这段被拒绝的话,成了我后来遵守本心婉拒别人的范本, 因为我外表看着挺活跃,其实内心是有 ...

  • 人到中年,这样的人就不要来往了,毫无社交意义

    文:爱情摇篮 用最简单的文字,给你温暖,给你陪伴,引你成长,助你坚强. 董卿曾说:"有些路,你终归要一个人走." 独处,是一个人的常态,而没有必要为了合群而合群.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 ...

  • 人到中年才明白的扎心道理:见不得你好的人...

    人到中年才明白的扎心道理:见不得你好的人,往往不是别人 关于人性,东野圭吾早就说过:这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太阳太过耀眼,直视会刺痛我们的双眼,而人心太过复杂,如果我们过于深究 ...

  • 不合群的人,往往都聪明,因为有这两点,看完你会成熟很多

    俗话说得好:圈子不同不必硬融,当你孤独的时候,你为了抵制这种孤独,你就会强制自己融入本不属于你的圈子里面,那么这个圈子只会让你随波逐流,不会活出真正的自己,大家一定要知道独处是最好的升值期,独处也是一 ...

  • 真正聪明的人,都在远离这两种低质量的社交

    曾国藩有句名言叫: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人一生的成功与失败,与身边朋友的好坏息息相关--好的朋友互相成全,坏的朋友喜欢拆台. 所以说,我们在交朋友时,要慎重对待,宁缺毋滥,不要求数 ...

  •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去社交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去社交. 无论是低质量的社交,还是高质量的社交,从来就没有无用论. 就算是一条底裤,一张厕纸,都有它的用处.--电影<国产007> 曾几何时,很多"公知&qu ...

  • 你有用的时候,朋友最多

    关于朋友的好处,有太多的句子来表达.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多了好办事:朋友多了路好走等等,都是说朋友的重要性.是的,有几个好朋友在身边真的很重要,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都是如此. 谁都希望身边有许多 ...

  • 喜欢独处的人,一般都有这三种心境

    喜欢独处的人,不是寂寞,而是在"享受寂寞",是内心的安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心灵境界. 作家林清玄说:人间最美是清欢.一个人,可以安静地听一首歌,回忆一段时光,或者忘记繁杂的生活,学 ...

  • 喜欢独处的人,才是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

    喜欢独处的人,才是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

  • 越来越喜欢独处的人,后来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什么样子?

    回答这个问题,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词,不爱热闹,做事执着,喜欢一个人独处,从年轻时就有这种倾向,现在退出现役后,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在大千世界中,各人有各人 ...

  • 一个58岁女人的醒悟:原来喜欢独处的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 大多数人年轻时,都渴望拥有许多朋友,在许多人看来,朋友多的人,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机会,更容易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也能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所以很多人年 ...

  • 人越独处,越懂人心:喜欢独处的人,有三处异于常人,很珍贵

    卷首 独处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心境和生活方式,亚里士多德曾说:'离群索居者,这不是哲人便是'野兽''.讲的就是喜欢独处的人,往往都是与普通人有些不同的. 时光静默如水,灯火摇曳如莲,窗外喧闹的纷扰都在独处 ...

  • 越喜欢独处的人,越有福报,别不相信

    这是一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频繁而密切.常常为了满足别人,而忘了自己需要什么. 为了结交朋友而去结交朋友,为了相处而去相处,人变得浮躁,心情也全然不能平静下来.独处反而成了一种孤僻.不 ...

  • 永远不要小看喜欢独处的人

    永远不要小看喜欢独处的人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一.独处,可以让你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社交 ...

  • 60岁退休女人的感悟:原来喜欢独处的人,都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心

    原创华贵禅心  2021-04-09 17:25:26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身边的朋友越多,自己越拥有面子,自己的世界越热闹,更加容易干成事情,自己的内心越容易得到满足. 所以,很多的年轻人会在各种 ...

  • 人生[303)喜欢独处的人,到底有多难![1]

    喜欢独处的人,到底有多难!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独来独往,喜欢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喜欢自由自在,没有束缚,独处,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可是在传统思想里,在人们普遍的思想下,独处,依然是一种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