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不应被遗忘的书家

着便服的沈曾植
沈曾植
1850年—1922年

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等。 浙江嘉兴人,清末民初学者、诗人、书法家。沈曾植治学,严谨博大,综览百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他也是书法大家,以草书著称,取法广泛,早学钟繇、索靖,晚年吸取黄道周、倪元璐的精华,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碑、帖并治,体势飞动朴茂,纯以神行。

沈曾植《行书谢庄月赋句轴》
上海博物馆藏
20世纪初,俄国哲学家卡伊萨林不远千里来拜访了正在读书的沈曾植后,甚为欣喜,写下一篇《中国大儒沈子培》,称沈曾植是“中国文化之典型”、“中国之完人”。
然而时势弄人,时间往后推移不久,除了王国维、陈寅恪、王遽常等少数人时不时念叨他以外,他的经世之才,因其不合时宜,逐渐被学术史渐渐遗忘,偶然出现的“沈曾植”三个字,也让人感到陌生。
正如几年后沈曾植的《自寿诗》中所云:“蓦地黑风吹海去,世间原未有斯人。”
一九〇一年辛园饯别图
一九〇五年八月七日沈曾植与梁鼎芬等合影
世间的确是有这样的厉害角色:沈曾植学贯中西,无论天文地理,经史子集,亦或音律书画,别说你听过的学问,就算你没听过的学问,他都懂。
套用现在的话,沈曾植就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在刑部工作时,他通读古今律法;在他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时,为跟俄罗斯打交道,把辽金元史读了个底朝天。曾经就有个沈曾植版本的“李白草诏吓蛮”的故事。

沈曾植撰《蒙古源流笺证》卷首

交易担保 月雅艺术图书 沈曾植精品集 正版图书 八开精装 河北美术出版社 Mini Program

沈曾植精品集 八开精装 河北美术出版社
原价490 现360
原来,俄罗斯使臣喀西尼将俄人拉特禄夫《蒙古图志》里所载的《唐阙特勤碑》《突厥伽可汗碑》《九姓回鹘受里登罗汩没密施合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送到总理衙门,这位俄国使臣认为中国人不可能研究得了这三通碑,于是有意考校中国人学问。
王国维的名篇《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就把沈曾植捧到了天上。
一九〇六年七月廿三沈曾植与沈爱沧(左)、庄敬庵(右)合影
一九〇九年沈曾植于安庆
王国维很少赞誉什么人,沈曾植病逝后,王国维更是在挽联中写道:“是大诗人,是大学人,更是大哲人,四照炯心光,岂谓微言绝今日;为家孝子,为国纯臣,为世界先觉,一哀感知己,要为天下哭先生。
对沈曾植来说,学问已属自娱之事,所以很少动笔著述。王国维却是有心人,他把两人的谈话内容记录整理出来,加上自己见解写成专著。通过和沈增植的交往,王国维不仅从沈曾植处读到一些罕见的古籍珍本,为沈氏编辑诗稿,而且通过聊天,受到诸多启发,直接促成了一些学术论著的写作。王国维的《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就是在二人聊天的基础上完成的。
沈曾植《行书王籍入若耶溪诗轴》洒金纸 平湖市博物馆藏
不仅对著述的态度与大多数人不同,沈曾植的书法强调的是以心性去书写,而非简单的书家之字。
在清朝末年,当大多书家在学碑而贬帖之时,沈曾植却熔碑帖于一炉。正如胡小石所评价的:“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而来,而能发展古人;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
一九一一年正月嘉兴落帆亭与钱毅甫等合影
一九二〇年上海新世界重阳登高留影
安徽法政学堂第一期毕业留影

交易担保 月雅艺术图书 沈曾植精品集 正版图书 八开精装 河北美术出版社 Mini Program

沈曾植精品集 八开精装 河北美术出版社
原价490 现360
他的弟子王蘧常回忆说:“沈氏作书行笔速度极快,下笔力量也很重,而其转指最为灵活,有时候甚至笔管倒卧于纸上。” 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流滑的弊病。沈曾植书法,常体现出汉碑的生拙顿挫,线条浑厚,宽博自在,在“不稳”中显得到位,这种到位,如曾熙所说:“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也因此,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把他列为“帖学”的殿军人物,认为他已经把“书学的奥秘豁然贯通”。
沈曾植《节录世说新语》纸本章草  嘉兴博物馆藏
王蘧常把老师沈曾植的书风演变分为两个阶段:六十岁之前“为孙隘庭临《郑文公碑》,绝少变化”;六十岁之后,“真积力久,一旦顿悟,遂一空依傍,变化不可方物”。
在书法评论家眼中,书学家的字求法,画家的字求趣,学者的字得书卷味,碑学书家有金石气,帖学书家有滋润丰膄肌理。但唯有沈曾植的字兼而有之,独擅其美。
沈曾植《节录文心雕龙史传篇文轴》纸本行草书 浙江省博物馆藏
辛亥革命之后,沈曾植对政治上的失意,开始隐居到上海,潜心研究各类学问,虽然沈曾植并没有太多专门的论述某一门学科的专著,但他的许多观点和看法都被记录在沈曾植的各类文稿、日记、批注之中,之所以在市面上没有专门的有关沈曾植的专著图书,是因为沈曾植留下了太多的涉及各类学科的图书批注。
这其中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上述的沈曾植藏书达30万卷,什么珍贵的宋元刊本、地方志、文献等等不计其数,再加上沈曾植的各类碑帖题跋,更是不计其数,这也为整理沈曾植的相关资料增加了许多难度。
沈曾植《行书包世臣论书两首诗轴》纸本行书 辽宁省博物馆藏
沈曾植,作为清末书坛巨匠,于碑学草书有开宗立派之功,这得益于他对诸多学科的精深研究。从沈曾植的身上可以窥见,今天书家局限于书法技巧的学习和探索,而忽视了学养以及其它学科的钻研。为书法而书法的片面,致使今日之书家都缺乏内心的豁达和人格的高尚。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今天沈增植不应被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交易担保 月雅艺术图书 沈曾植精品集 正版图书 八开精装 河北美术出版社 Mini Program

沈曾植精品集 八开精装 河北美术出版社
原价490 现360
沈曾植《楷书北窗东海七言联》浙江省博物馆藏
沈曾植《风日天渊八言联》温州博物馆藏

释文:风日清和,群贤畅览;天渊飞跃,大道同含。

沈曾植《隶书平旦清风七言联》浙江省博物馆藏
沈曾植《行书鹤侣鸥盟五言联》嘉兴博物馆藏
释文:鹤侣寻诗共,鸥盟入画招。
沈曾植《行书闲来独幸七言联》 平湖市博物馆藏
释文:闲来置酒常招隐,独幸钞书不是愆。
(0)

相关推荐

  • 清末民初<FONT color=#7a5833 size=4>-沈曾植书法作品</FONT>

    沈曾植<行书杜甫月诗轴>纸本行书 134×33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沈曾植<行书包世臣论书两首诗轴>纸本行书 127.8×66.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沈曾植<行书批豹轩 ...

  • 展讯 | 通人之书——沈曾植遗墨展5月8日在文津阁古美术馆开幕

     展览 :通人之书-沈曾植遗墨展  时间 :2021年5月8日 - 5月12日  地点 :文津阁古美术馆          (北京西城区文津街7号) 五月的北京春色未减,繁花依旧,"通人之书 ...

  • 沈曾植书法欣赏

    沈曾植(1850-1922) 沈氏书法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利: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 在书学上,沈氏首次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碑与帖的联系发展脉络.在实践上早年攻帖学,仿黄山谷时尚 ...

  • 奇伟瑰怪!沈曾植写《爨宝子碑》

    沈曾植(1850-1922) 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字子培,号撰斋,别署乙盦等,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官至安徽布政司. 沈曾植<楷书临爨宝子碑轴>纸本楷书 ...

  • 通人之书——沈曾植遗墨展5月21日将在浙江图书馆开幕

     展览 :通人之书-沈曾植遗墨展  时间 :2021年5月21日 - 5月28日  地点 :浙江图书馆一楼展厅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五月天,美景常在.&quo ...

  • 沈曾植的书法

    沈曾植<楷书东坡诗文轴>纸本楷书 88.2×46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传诵,每一篇到,欧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款署:楚圆五兄属书,寐叟.  钤印:沈君(朱文) ...

  • 彭玉平:新发现王国维致沈曾植手札七通考释

    内容提要:沈曾植是对王国维后期学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王国维从1916年初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仅时时造访海日楼以请益学问,而且彼此通信也不少.而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国维全集·书信> ...

  • 张尊军:论沈曾植的书法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 ...

  • 楹帖撷珍|沈曾植 行书《花好月圆》十言联

    沈曾植 行书花好月圆十言联 尺寸 147×26.5cm×2 录文:愿花常好月常圆人常寿,有诗家笔仙家酒佛家香.忍盦四弟习静书屋补壁,东轩寐叟戏书.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字子培, ...

  • 张裕钊《赠沈曾植书》纸本楷书

    张裕钊<赠沈曾植书>纸本楷书 118×53.5cm 嘉兴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