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信之:校长也需要领导力
校长领导力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事实上,陶行知先生早就已经说过了,要看一所学校,先要看校长。一位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影响,只要看一看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治下,北大的发展就可以一目了然。
如今在教育领域,学校实施的是校长负责制,一位校长所扮演的角色很像是一位CEO对一家企业的责任。
首先,企业要的是经营绩效,一切向利润看,这个观点近年来虽然有所减弱,但是否有利润依然是判断其是否是企业的重要标志。学校经营的则是学生的未来,甚至不能用经营这个词,如果说学校也有“利润”的话,那么这个“利润”大约指的是学生的成绩效和分数,因此,一切向利润看就好像一切只看学生的分数一样,结果必须导致“利润最大化”这样一个虚无的概念。企业有八大目标体系,利润居其一而已,而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样不能一刀切般的只用成绩区分。因此无论是企业和学校,对于使命的界定更显其价值,而学校更接近于德鲁克所说的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模式,对使命定义的要求更高。
企业需要关注市场,也就是将企业内部的成本与外部的顾客价值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创造利润,因此,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创造客户。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老师有工作可以做,这同样是内部的成本,教育的真正价值是学生的未来,
其次,企业的员工分配模式是职能制在多,各个部分门之间需要通力配合,每个部门虽有自己的专业,但在很多场合,德鲁克都特别担心现代管理者在评估绩效时,并不是评判其对公司的贡献,而是依据他们个人的专业水准的高下。他写道:“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这种危险会加剧,企业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员将急剧增加……新技术需要这些专业人员更加紧密的合作”。学校里同样是职能分工,每个老师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同时各司其职,但配合很少,每个年级之前,每个专业之间 很少有交流,因为每个科目的成绩都是单一计算的。但我们要教育的是一个完整的人,就好像我们有很多的器官,他们都是独自的功能,但目的却一定是为一个健康的人在服务。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应该践行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还有,今天我们谈企业管理,谈的很多的是员工的变化,也就是从原来的体力工作者进化为知识工作者。在工业时代之前的很长一历史时期里,知识工作者是极小数人,但是现在,这个阶层的人数开始慢慢的增长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社会的核心人群,并对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在工业时代,管理阶层以「畏惧的武器」对劳工进行所谓的“管理”,因为劳工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失去经济能力、害怕公司的守卫、害怕政府的警力……,管理阶层利用他们的畏惧心理来控制他们而非管理他们。但是,这些「畏惧的武器」对于知识工作与知识工作者可是一点都不管用,知识工作者不会因为这些畏惧而变得有生产力,唯有自我激励与自我命令才能使他们有生产力,如果缺乏成就感,他们就不可能有生产力。
更麻烦的是,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没有先例可循,在过去,知识工作的执行者是小团体中独立工作的个人;现在,知识工作者是在大型、复杂、受到管理的机构中工作。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最有价值的并非体力而是头脑中的知识,对于企业来说是最新的挑战,但对于学校来说却是长久存在的事情了,因为学校就是由大量的知识工作者组成的,因此,对学校教师的管理方式更需要运用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方式。
想想看,蔡元培先生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典型的对知识工作者的标准,在招聘老师的时候,他的标准是:一是要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不但要求有学问的,还要求于学问上很有研究的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的。不但世界的科学取最新的学说,就是我们本国故有的材料,也要用新方法来整理它”。就是说要有强烈的学术追求,要站在世界科学的前沿,即便对国故也要艇用新方法来整理。二是要热心教学,讲究教授法,能引导、启发学生研究,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三是要为人师表,有好的道德修养,能成为“学生之模范人物”。他按照这个标准去招聘老师更是使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管理老师,才有了后来照耀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北大。
所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有太多接近的地方,他们同样是关于人的,面对于学校的领导者则更是如此,我们要面对的是教师,是学生,是家长,更是活生生的人,因此,在管理方式上对校长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的中国已经是进入到了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深处转变,要知道,中国教育的今天,就是中国经济的明天。而校长的领导力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所学校的瓶颈,校长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的专业是基础,今天的学校还需本校长具有领导的能力,具有管理的基础知识,这是21世纪对校长提出的全新挑战,也是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对校长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所有这些方面,在企业界已经历经100余年的探索,形成了大量的管理工具和经验,我们相信,这样的工知识一定会更好的帮助到今天的校长们,通过“领导力研修班”的实践,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本课程的目的是了帮助更多的校长掌握领导力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应用于管理的实践,我们相信,这样做的价值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