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萁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萁

【拼音名】Zǐ Qí

【别名】紫萁贯众、高脚贯众、老虎台、老虎牙、水骨菜、黑背龙、见血长

【来源】紫萁科紫萁属植物紫萁.的根状茎和幼叶上的细毛(老虎台衣)。春秋采根状茎,洗净晒干;绵毛(老虎台衣)在幼叶初出时采集。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用于痢疾崩漏白带;幼叶上的绵毛,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0.3~1两;绵毛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紫萁苗

【拼音名】Zǐ Qí Miáo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紫萁的嫩苗或幼叶柄上的绵毛。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茎粗壮,横卧或斜升,无鳞片。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止血。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紫萁贯众

【别名】大贯从、薇贯众、大叶狼衣

【来源】为紫萁科植物紫萁.的根茎及叶柄基部。全年采收,削去地上部分,晒干。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用于防治感冒鼻衄头晕痢疾崩漏

【摘录】《中药大辞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