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兰舍村:尊祖睦族穆湖里

穆湖位于泉港镇镇东约5公里的赣江北岸,古称“穆湖里”,是一个古老的片区地名,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管辖范围。千里赣江一路向北,在这里转折东向,形成一段开阔而平缓的江面,这里也是丰城河东、河西两地往来交流的重要地段。南宋年间,袁州府同知朱祥温带着家眷迁此定居,穆湖因此成为朱姓重要的发祥地。

穆湖朱氏源于婺源茶院世系。“茶院”即朱瓌(瑰),又叫朱俨,字舜臣,世居金陵。唐乾符五年(878)因避黄巢之乱,从金陵迁居安徽歙县黄墩乡,后又迁至婺源永平乡松岩里。唐天佑年间(904-906),朱环奉刺史陶雅之命,领兵三千戌守婺源,封为“大制置茶院元帅”。朱环九世孙朱清,南宋隆兴二年(1164)出任丰城知县,退休后定居于县城东门外的苟艻棚(今剑南街道剑东朱家)。朱清生子惠善,惠善生子四人:祥温、学温、最温、全温,这兄弟四人逐渐繁衍为丰城朱姓四大支系。其中,朱祥温迁于穆湖,学温迁于抚州崇仁小山岭清水坑,最温仍居苟艻棚,全温迁于石滩濠湖(今港塘朱家)。

朱祥温(1145-1216),名和,字祥温,号淳朴,受良好的家教影响,7岁就入学启蒙,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16岁进入县学,开始接触朱程理学。25岁时曾就读于龙光书院,有幸当面聆听叔祖朱熹(晦庵)先生讲学,受益良多。29岁中淳熙甲午科(1174)第27名进士,授为推官,因为离家比较近,申请到袁州(今宜春)就任。在任九年考核过关,升任袁州府同知。两年后因为眼睛出了问题,请求退职还乡。

从谱牒上的记载上看,朱祥温是一个性情温和、与世无争的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这个时候,朱祥温的三个儿子均已完婚,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享受着幸福的天伦之乐。到绍熙三年(1192),变得有些迷信的朱祥温不愿生活在热闹的城市,想找一个偏远安静的地方定居。于是他焚香祭天,希望得到神明指引。当晚,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三个儿子化龙渡江到穆湖后,又变回人形。朱祥温觉得奇怪,找来一位地仙请求指点迷津,地仙说,那就是你苦苦寻找的安居之所啊!朱祥温这才下定决心,在绍熙四年(1193),带着家眷正式迁居于穆湖的佑田坑,也就是现在的兰舍村。

兰舍村本来是朱祥温老丈人林天君的产业,朱祥温迁来之后,所有基址、田园、湖塘、山林都是从林家继承下来的。迁居后的朱祥温果然心情愉悦,又度过了十几年的悠闲时光,不仅人丁兴旺,而且新建了不少房屋。在他年近70的时候,身体开始下降,因为担心子孙因遗产问题产生矛盾,就把家族产业和财产一分为三,交给三个儿子管理经营。

朱祥温三个儿子分别叫梦仙、梦龙、梦炎。在父亲朱祥温去世后,兄弟三人开始谋划分迁之事。经过商议,除了老大梦仙仍居于老居之外,老二梦龙迁到兴仁乡八十二都燕坑(今湖塘乡燕山村),老三梦炎则迁到筠阳社山坑(今高安村前社山村),形成穆湖朱姓三大宗。此后,三宗不断繁衍迁徙,族裔多达数千人之众。
仅梦仙一支,便有泉港镇坑里村委会的兰舍、金坊、坑里,荣巷村委会的湖头、古园、渡头,白富村委会的高埠,以及拖船镇塘下、后村村委会的洲上渡头,泊濂村委会的泊濂朱家、草坪,共青村委会的枥坊,隍城镇的滕坊朱家,石滩镇乌冈村委会的赤岭朱家,桥东镇更新村委会的甪里,丽村镇对木村委会的朱庭村,等等。梦仙一支以佑田坑为始祖村,后因有一支分至佑田上坑(即今坑里村),为了避免产生混淆,其后裔以梦仙公的号“兰舍”作为村名,正式改名兰舍。

兰舍村“其地周围皆山拥卫,加以茂林修竹蓊青葱翠,四时之景无不可爱”,梦仙后裔在此聚族而居,鸡犬桑麻,安恬足乐,课耕课读,厮守着梦仙公留下的基业,日子过得倒也滋润。衣食无忧,很多人便把精力投放在读书科举上,在宋元时期,兰舍朱姓在科举上颇有成就,如朱震崇曾考取宋末进士,朱巽崇举元代孝廉(举人),可惜这二人都因为早逝而没能飞黄腾达。到了元末,受到兵乱影响,地处赣江之滨的兰舍村受到很大冲击,很多人死于战火或者被迫背井离乡,一时村庄萧条,人口凋敝。而这个时候,迁到燕山的梦龙一支却蒸蒸日上,腾焰飞芒。特别是进入明代,燕山族裔朱善“廷对第一”,点为“状元”,点为翰林,升至文渊阁大学士,成为三宗中最值得骄傲的人物。

颠沛流离的朱姓族裔体会到时局的艰难和宗亲的可贵,于是开始相互接触,重叙族谊,希望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提携。三宗提出“虽人各有父,人各有祖,而溯之一本所生,则散者自必聚,聚则千枝万叶”。在这样的背景下,元至元十五年(1278),经梦龙四世孙允亮倡议,并经三大宗商议,分葬三地的梦仙、梦龙、梦炎三公合葬在一起,以体现后人尊祖睦族之意。按照长幼顺序,以梦仙居中,梦龙居左,梦炎居右,这就是“三公墓”,地点就在人才辈出的燕山村。据说,三公合葬之后,墓前突然生出一棵樟树,樟树一分为三股,三宗当中只要有人科考及第出人头地,三股樟树上就会相应长出象征祥瑞的灵芝来。可惜,这棵樟树于1970年前后自然枯毁。

三公合葬之后,又把三公的元配刘氏、熊氏、严氏合葬一处,俗称“三婆墓”(墓址位于今梅林镇石溪村附近的下麦畲),以告慰三位夫人在天之灵,希望三位夫人“生则相三公而开基立业,死则偕妯娌而荫庇子孙”,也希望后世子孙团结友爱,携手互助,共同进步。万历二十九年(1601),朱梦炎支下十九世孙朱吾弼(万历十七年进士,初授宁国推官,历官南京监察御史、浙江右布政使、南京光禄少卿、大理右丞)曾立有“三公合墓碑”、“三婆合墓碑”。自此以后,三宗相互联系,相亲相爱,从未中断。

与“三公墓”“三婆墓”异曲同工的是三宗合力捐建省城淳朴公祠。清嘉庆丙寅年(1806)夏,三宗募集七百二十两白银,在省城买下一处宅院,并进行改造,作为三宗族裔的会馆(试馆)。因为同根同源,会馆以朱祥温的名号命名,叫做“淳朴公祠”,每逢三年一届的秋闱(会试),各宗支读书人全都寄宿于此,就连平时进省城办事的族人也可以到此打尖寄宿。淳朴公祠坐落于豫章臬司署旁(今南昌市后墙路39号,现为四层楼民居),由三宗共同打理维持。祠内设有祖考牌位,也设有宴饮之席位,既体现尊祖敬宗之意,又起到了凝聚宗亲的作用,可谓用心良苦。

尊祖敬宗、友邻睦族向来是传统家庭礼教的重要内容。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更需要有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谱牒所蕴含的厚重信息和现实意义可见一斑。

资料来源:《朱氏族谱》《丰城县志》等

(0)

相关推荐

  • 江西丰城万氏村庄人口分布

    孙渡.三合村委会田垅排边万氏.约800人 河洲,新城区边,上.下万氏500人 杜市,茂枝村万家,约200人段潭,深湖村委会下坛组190人 三塘村委会山头组50人 荷湖,希望村委会扬湖200人 小港,北 ...

  • 野猪冬泳!1头横渡清江,1头游过长江闯茶楼,还有1头被迫跳湖

    野猪是一种十分凶猛的杂食动物,主要偏食草,也时常出现在庄稼地里吃农作物.俗话说,一猪二熊三老虎,野猪不仅战斗力爆表,发起怒来,横冲直撞,很难制服.但很少听说,野猪也会在水里游泳嬉戏,更没有想到的是,野 ...

  • 湖里掌故之49 雅化、雅称和别称

    位于本区海沧大桥旁的牛头山,因为靠海的那一面有两大片山岩像牛屁股,故名"牛尻川".这粗俗的地名在清代道光<厦门志>里就雅化成"牛家庄"了,而后还有写 ...

  • 莫言《放鸭》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

    放    鸭 莫 言 青草湖里鱼虾多,水草茂.青草湖边的人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很有名气.早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 ...

  • 瘦石 || 泉港谢家村:乐善好施见初心

    泉港集镇,地处肖港(肖江)与赣江汇合口的大舜山坡上,东接泉山的于家村,西抵稂洲的大园村,北与泉港的彭家村相连,距丰城城区20公里,距樟树城区10公里.早前,泉港村旁的金鸡岭后有一泉眼,四季喷涌不歇,迂 ...

  • 瘦石 || 泉港于家村:耕读渔商才步墟

    丰城于姓,据说始于周武王第二子邘叔(又名姬诞).武王灭商后,封于邘地(今河南焦作沁阳北部),建立邘国.后去邑为于,于是便有了于姓. 于定国画像(网络图片) 传至西汉时,有一位叫于定国(?-前40年)的 ...

  • 老君山杨氏尊祖睦族石刻碑

    老君山杨氏尊祖睦族石刻碑 碑文: 从来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水之流者必浚其源.人之有祖所谓木本也.水源也,可不思所以固之.浚之乎?吾祖杨公讳正华生仰贤,仰贤公生天湘,天湘公生文焕,自粤由楚迁蜀,创业于斯, ...

  • 泉州传统村落之泉港樟脚:斑斓彩石垒砌成“油画村”

    "油画村"吸引了许多文艺青年来此采风.旅游.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东南网9月18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 文/图)彩色矿石垒砌的墙体.乌青石镶嵌的门窗框,墙壁"涂&quo ...

  • 泉港土坑:风再起,残垒又春归!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泉港位于泉州北翼,与莆田隔着一个湄洲湾. 湾西是泉港,湾东是莆田.两者共享一湾江水. 前阵子,我说 ...

  • 柳卢睦族

    柳卢睦族 唐朝时候,有一个姓卢的女子,从小就深受圣贤教诲的影响.在她七岁的时候,已经能懂得<诗经>的经义. 长大以后,她嫁给了一个名叫柳镇的人,人称「柳卢氏」. 自从嫁到柳家,一方面,她服 ...

  • 泉港法院组织机构代码

    泉港法院组织机构代码

  • 北港镇龙门村乡村振兴项目龙门客栈正式试营业

    4月10日,记者从北港镇龙门村获悉,该村乡村振兴项目龙门客栈正式对外试营业,吸引湘鄂赣周边众多市民慕名前来体验. 走进龙门客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煮酒论道"四字楹联.漫步在古色古香 ...

  • 泉州泉港:“505”微心愿 帮扶暖人心

    近日,泉港区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和爱心志愿者再次来到涂岭镇小坝村,将一部崭新的轮椅和一批爱心物资送到退伍军人吴小阳家中."太感谢你们啦,不仅帮小阳实现了'微心愿',还送到家里来.&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