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匠心国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国明雕刻艺术作品展在北京恭王府隆重开幕

5月28日上午10时许,匠心国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国明雕刻艺术作品展于北京恭王府乐道堂举行开幕式,此次展览既是郑国明大师顶级雕艺的展示,也是惠安雕艺精品的剪影。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汉斌,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副主任张旭霞,非遗司副司长张玉红,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边伟,公安部警卫局原副局长少将绳晓明,全国工商联工商时报社副社长陈建辉,中央统战部陈邵毅处长,泉州市政府驻京联络处主任吴炳煌,中央广电总台资深媒体人温天越,人民日报海外版郑娜主任,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曾陆红副主任,惠安县原副县长黄松友等相关领导了出席开幕式。北京泉籍商会组团参加活动。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周郑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马佩,中国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雕塑》杂志主编、四川美院教授朱尚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王小蕙,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乔迁博士,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雕塑专委会副会长文山等来自各美术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也出席了开幕式。

来自世界石雕之都惠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郑国明,对天然根包石雕、浮雕与现代工美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形成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其毕生追求浓缩于三句话:一、根植传统,三巧练就匠艺;二、精益求精,传承守持匠心;三、博学广受,融通铸就匠魂。

一、根植传统,三巧练就匠艺

郑国明自幼从师学艺,苦练基本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勤练钻研,从寺庙古建到仙鬼人兽等雕刻,从木雕、石雕到根包石雕,对传统技艺的全面掌握与娴熟运用,对传统技艺的改良创新,练就其“三巧”神功。“刀工巧”——他的雕刻技艺不局限于浮雕、透雕、平刀、圆刀等方法的固守,在他的作品中,为表现激越情思,常常以平雕完成对圆型的塑造,以跳刀进行立体刻画,方圆结合、浮透并举,展现“巧”与“新”的魅力;“选材巧”——他突破木雕雕木的传统选材,将天然木抱石、根雕、拼贴、镶嵌等手法综合运用,因材施艺,随形就势,在保持自然原始形态上巧妙构思,借力施以斧凿化腐朽为神奇的刀工之笔,充分展示了“敬天惜物”的灵魂思想;“意境巧”——他的创作常运用写意与写实、繁与简、抽象与具象对比,既表现传统木雕的神韵,又汲取现代艺术的理念,已不仅仅是木石雕像而是精神造境。以画笔传诗境已属不易,而以刻刀木石传词意,如临其境,其胆其艺令人叹赏。

二、精益求精,传承守持匠心

“匠心的根本在于传承。”郑国明对此有很深的体会:“传承——学艺为承,教习、发扬、壮大为传,有‘承’才能‘传’,而‘传承’把‘传’放在‘承’前,是因为对于传统手工艺来说,教习、发扬和壮大更为重要”。与当地的传统工匠一样,他在15岁时走入木雕工匠行列,跟学的师傅是当地技精德高的严师,按传统学徒规矩严求严管,每个步骤都苛尽其极,这数年的苦练苦修使他深知入行之艰辛,在盛名之下,始终保持“工匠身”和“平常心”,每遇同行、师生、学者、专家来访,温和谦逊,把手言茶叙雕艺,亦师友、亦兄弟,其工作室即为师徒的传习场所、学生的实习基地、大咖的交流沙龙,技艺传承与发扬在郑国明艺术园自然发展,水到渠成。

三、博学广受,融通铸就匠魂

郑国明在艺术谈中说过:“在艺术性的表现中,常常是越过技巧的处理层面,甚至不在乎技巧,这就是所谓的‘大巧若拙’,从表面看见是简单,其实是高难度的制作。因为艺术的追求,不仅要重现视觉功能的感觉,更要有情感的倾注和理智的思考,才会有超凡脱俗的表现”。他的创作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其有一“陋习”——闻鸡演武、随手练画,时刻在寻找佳物摸索创作,从中华书画的一笔一画到一刀一斧的雕琢,每一作品都有深浅、力度、粗细的差异,也有线断雕连、虚实结合的意境,这种差异、意境是雕刻者的“用心”领会和中国文化演绎的传承和贯通。其作品《同心酒》取义“桃园三结义”,义薄云天精神堪称中华民族的道德典范;作品《弘一法师》注重生活和感受,深刻诠释弘一法师的慈悲、怜悯、博爱,体现国之和谐大爱的追求。

不忘师承,不惧创新,不啬传授,不负初心,正所谓“匠心国魂”是也。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边伟致辞

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杨广敏教授致辞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马佩致辞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国明致答谢词

杨广敏教授向郑国明大师赠送题字

开幕式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郑国明大师接受媒体采访

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展览活动部主办的“匠心国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国明雕刻艺术作品展”于2019年5月24日--6月12日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示,展品涵盖郑国明大师创作的木雕、木包石雕、竹雕等100多件优秀作品,其中不乏荣获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别金奖的《霸王别姬》、荣获韩国国际造型设计展金奖的《悲怆》《大悟》等精品。

 展览作品 

 创作手稿 

印章展示

木雕工具

 展览作品  展览作

推广/出版/收藏:133-8118-7142(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