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和秦始皇谁更强,中国学者:拿一虚构人物和秦始皇比?
作为东西方两位传奇大帝,亚历山大是西方的荣光,秦始皇是东方的骄傲,如果这两个人碰撞到一起,那么谁才是真正的“王中王”?
对于这一猜想的答案很多,比如西方学者认为,亚历山大打到中国家门口,就说明秦始皇败了,所以亚历山大更强;中国网友开玩笑的说“村夫械斗,安敢言战?”一旦两人碰撞,司马迁可能会在《史记》中记载“有寇自西方来,(秦始皇)灭之”。
总之,在比较这两人谁更强时,中外很多学者会全方位的分析,然后得出一个“美其名曰的正确答案”。然而,有中国学者却不屑一顾,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原因是:拿一虚构人物和秦始皇比?
师从亚里士多德,先是统一希腊,进而横扫中东,不费一兵一卒占领埃及,接着荡平波斯帝国........在进攻中国时,因走错了路,于是就打到古印度。从20岁开始征战,到33岁死去,做到了一生不败,可以说亚历山大一生已经不是传奇,而是神奇。
在古代社会,再天才的军事家,如果在熟悉的环境下作战,是可以做到一生不败,但如果像亚历山大这般,仅以“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船”,远征几千上万里的国外,对气候、环境等还能超强适应,灭掉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用“完美天才”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
另外,由于亚历山大的东征,就把希腊文明传播到了中亚和印度,导致希腊化时代的到来,这就相当于欧亚大陆的文明,几乎都是希腊的学生。前几年,就有西方学者指出,秦始皇的兵马俑,就是在希腊人指导下制作的,或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制作的。
正因如此,西方学者对亚历山大的顶礼膜拜,将亚历山大看成欧洲的荣光,证明各国文明都起源于希腊,证明欧洲文明的优越性,即便国内,也有很多学者高度评价亚历山大,比如钮先钟在《西方战略思想史》中对他的评价:
亚历山大的伟大几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相比言之,项羽是长于战斗,韩信是长于战术,刘邦是长于大战略,但亚历山大则似乎是三者兼而有之。
显然,从亚历山大和秦始皇的战功与影响力来说,亚历山大显然更胜一筹,毕竟秦始皇只是一扫六国,主要直接影响是在东亚中国,但亚历山大却灭掉三个文明古国,将希腊文明散播到了欧亚大陆,有世界级的影响力。所以,西方不少学者认为,亚历山大比秦始皇更强!
既然如此,能就此说明亚历山大比秦始皇更强?其实并非如此,因为秦始皇无论如何,都很难比一个编造的完美人物更强大。
有趣的是,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亚历山大却就是一个完美之人,是几乎没有一点瑕疵的艺术品。亚历山大式的人物,有一个大家很熟悉,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神到天的人物,往往都是编造的结果!亚历山大的传奇是不是这样呢?
众所周知,亚历山大是马其顿国王,是希腊地区的国家,所以亚历山大应该是标准的欧洲白人。然而追根溯源,查找最先记载亚历山大的一系列资料却可以看到:亚历山大是来自阿拉伯的传说,比如有说是波斯一个“列王”而已,和马其顿压根就没有关系。
波斯史诗《列王记》(公元1000年左右出现),是目前最早记载亚历山大的书籍之一,上面明确提到:亚历山大是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同父异母的兄弟。
据学者何新考证,亚历山大最早是流传于阿拉伯人的传说故事中,且“没有任何可信的第一手信史”。换言之,亚历山大的传奇故事起源于阿拉伯人,而非欧洲地区,这显然是一件怪事!
关于亚历山大传说、起初连欧洲人自己也不信。在17世纪之后,从欧洲人编造“古希腊”的故事开始,尤其是在十九世纪德国学者提出“希腊化时代”概念之后,欧洲人才逐步把“亚历山大大帝”的神话传说改编成“真实历史”。
通过学者何新的分析,可以看到两点: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并不存在,而可能是一个波斯列王的故事;如今熟知的亚历山大传说,就是艺术编造的结果。
其实,不仅是国内学者质疑,也有一些国外学者提出:亚历山大远征史是一部由最优秀作家们写成的历史,但也是一部在港口和沙漠骆驼队客栈讲述的故事集。
历史上的亚历山大形象是从希腊历史学家,特别是意大利和法国的人文主义者的翻译和著作中,一步一步建构起来。对于那些痴迷于希腊古典著作的人来说,亚历山大是一位为了希腊文明而远征印度的使者,瓦斯科·德·卢塞纳宣称亚历山大的东征显示出东方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就能够被征服;当然,他的话也暗示出,一个用基督思想武装起来的西方王子更容易让东方屈服于他的意志。
美国学者唐纳德·拉赫的《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中,就提出了亚历山大形象是“一步一步建构起来”,只是为了吹捧古希腊文化,也为了说明欧洲的优越性,从古至今东方都不如西方,因而虚构了这么一个人物!
总而言之,关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此人,至少没有过硬的资料证明确有其人,反而有很多资料说明他是虚构的。
对于亚历山大和秦始皇谁更强的问题,有网友一针见血的回复:“当西方学者质疑有明确史书记载的夏朝时,却堂而皇之的把来历不明的亚历山大当成正史”,即便虚构了一个完美的亚历山大,但以“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船”攻打秦国或秦始皇,也只是小孩过家家,估计“劳工营”里会多出一群欧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