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建立的一机构,补救了秦始皇焚书之祸,还助推司马迁成就史记

谈及人类历史上的图书馆,最广为人知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阿拉伯人的智慧宫、瑞士的圣加仑修道院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

鲜为人知的是,作为历史更为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图书馆出现的时间并不比西方晚,甚至历史更为悠久。从考古来看,中国最早出现的是商王室藏书,最有力的实证是河南安阳的殷墟甲骨文,之后周王室藏书(老子相当于图书馆馆长)、诸侯藏书,到了春秋战国之后,私人藏书开始出现。但这些先秦藏书楼史书记载不明,既无名称、又无地址、或者级别较低,真正可以确认的国家级图书馆,是由汉初开国皇帝刘邦所建,距今已超二千年。

秦始皇消灭六国后,在推行郡县制过程中,遭到了一些文人反对,其中以齐人淳于越最为激烈,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于是,丞相李斯提出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以法家思维建议焚书。

《史记》记载:“(李斯)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不过,秦始皇还做了一手安排,就是对于六国书籍并非全部毁灭,而是在阿房宫保留一份。但可惜的是,项羽进入咸阳之后,火烧阿房宫,将秦始皇收藏的六国典籍付之一炬。因此,中国第一次文化浩劫的制造者,不仅仅是秦始皇与李斯,还有西楚霸王项羽。

焚书坑儒与十余年的秦末战乱,让中国一时出现“文化荒漠”,历史上很多珍贵典籍就遗散在这一时期。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及其后人是如何延续中华文脉的呢?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曾将儒生帽子摘下来溺便,给人留下一个不重视读书人的恶劣印象。楚汉争霸之后,刘邦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没有必要重视文化典籍。儒生陆贾反问刘邦,“马上得到天下,能马上治天下吗?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道也。”刘邦其中一个优点就是善于采纳正确意见,于是就命令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

与此同时,跟随刘邦打天下的都是一些“泥腿子”,之前身份地位都不太高,所以每天朝堂上都闹哄哄的,没有什么规矩,史载“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帝益厌之”,刘邦发现必须要立下一套规矩,让手下人懂礼仪、知文化。

于是,刘邦愈发注重文化建设,之后建立了规模宏大的“国家级图书馆”天禄阁、石渠阁。天禄阁(在今未央区天禄阁小学内),坐落于西汉未央宫西北部的一座高坡上。东距天禄阁520米的便是石渠阁,因其阁下有石砌渠道导水而得名,同样是高台殿阁建筑,但规模要比天禄阁大,两阁同处一条直线,东西相对而立。深圳特区报中学者撰文称:天禄、石渠两阁,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

天禄阁、石渠阁建立之后,刘邦在其中收藏了大量典籍,尤其是刘邦进入咸阳之后,萧何收集的大量秦朝图书典籍。但这两座阁楼真正成为国家级图书馆,是在刘邦之后。

西汉之初,刘邦与萧何继续实行秦代的“挟书之律”(规定民间不准藏书的禁令)。汉惠帝时,为了接续中华文明,鼓励民间收集和整理图书,将秦始皇焚毁的书籍再度整理出来,于是就废除“挟书之律”。汉武帝时,对先秦文化书籍整理更为积极,下令“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秦末遗散的书籍终于被慢慢整理出来,到汉武帝时,集中到长安的书籍一共有596家、13269卷,都被收藏于天禄阁与石渠阁。这些丰富的档案典籍为司马迁撰写五十多万字不朽巨著《史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没有两阁中的史料支撑,司马迁《史记》可能很难写完。

历史上的汉成帝是汉宣帝之孙,治国水平非常一般,整天与赵飞燕嬉闹,但在文化领域,汉成帝却功劳显赫。汉成帝时,诏令“求遗书于天下”,并分类整理,诏令学者在未央宫天禄阁中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和校勘工作,西汉著名学者扬雄、刘向、刘歆等都于这一时期在天禄阁校对书籍,辑录了《战国策》等书。

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文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太医监李柱国校方技,每校成一本,由刘向画出篇口,修改错误,写出提要。刘向死后,汉哀帝任命其子刘歆子承父业,把两阁中的藏书继续加以校勘、分类、编目后写成定本,最终整理出一共33090卷,统称《七略》。也就是说,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是刘向、刘歆等在天禄阁编撰完成的。

可惜的是,在王莽篡汉第四年,未央宫遭遇火烧三日,两阁建筑及藏书也付之一炬,如今只留下两处高大台基,讲述着曾经的辉煌。其中,天禄阁遗址出土过镌刻着“天禄阁”的瓦当,揭开了历史上璀璨的一页,如今位于天禄阁小学内,台基上有一间房,台上有后人为纪念刘向而修建的“刘向祠”。

天禄阁、石渠阁虽然已经消失在历史烟云中,但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却意义非凡。如今我们所读的很多汉朝及先秦古书,都是在这两座阁楼中辑录完成的,没有这两座阁楼,中华文明的传承可能要降一个档次。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埃及,由亚历山大部下托勒密一世(约公元前367-前283年)创建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被誉为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但这座图书馆极为虚无缥缈,因为连一块石块实物都没留下,大量考古发掘似乎也无确凿线索,今人只能从历史文献的零星记载中了解。与之相比,天禄阁、石渠阁却是二千年前货真价实的图书馆,正因如此也有中国学者宣称世界第一座图书馆是天禄阁、石渠阁。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你不知道的西安 | 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在西安》等

(0)

相关推荐

  • 《赵正书》:赵高没有篡改遗诏,专家却说,这书不靠谱别信它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代伟业的皇帝,自身却有许多神秘的色彩,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历来一直有不小的争议. 我们研究历史无非是两种路径,一种是史书记载,一种是出土文物研究,在这方面,尽管先秦时代出土 ...

  • 司马光为什么要这么做? | 循迹晓讲

    今天是9月10日,公元前210年的今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境内). 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 图片来自网络 始皇帝嬴政13岁即位,39岁称皇帝,在公元前 ...

  • 秦人眼中的秦始皇是怎样的?

    历来许多文学作品都把秦始皇描述成一个暴虐皇帝,实在是冤枉了嬴政.既然是文学作品,里面就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史料是有区别的. 人们对秦始皇的看法普遍有些片面,我们往往只从"焚书坑儒" ...

  • 皇家图书馆极简史

    有人曾对我说,掌上电子书的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纸质书的隽永与温情.不知为何我虽然内心认同,却总觉得略显偏颇,应该稍加反驳和修正,才不至于对未来的云端信息交流产生过多的隔阂.翻阅纸书的获得感实实在在,确实 ...

  •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他焚书坑儒的举动到底是利还是弊?

    提起秦朝的历史典故,有三个是不得不提的.第一个是秦始皇时期的一统六国横扫八荒,第二个还是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第三个则是秦二世时期的指鹿为马.在这三个历史典故中,以第二个焚书坑儒最为我们当代历史爱好者 ...

  • 揭秘“阿房宫”:它长什么样,到底有没有被项羽烧掉呢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同时它又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因为从小咱们的语文课本上就有它,当然,还有那首和它相关的<阿房宫赋 ...

  • 内藤湖南: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楷模式人物

    (刘邦剧照) 汉高祖崩于在位十二年,包括做汉王的五年,实际做皇帝仅七年左右,不足八年. <史记>产生时,有关高祖的传记已在很大程度上被传说化.像汉高祖是其母受真龙感应而生,其为赤帝子,斩大 ...

  • 《皇皇者华.前言》四:拨开历史的迷雾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前言 第四章 拨开历史的迷雾 文|黄饮冰 1.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据传说,黄帝时,就有记言的官吏. <尚书>明确记载,尧时有记录君王事迹和言论的官职. <尚 ...

  •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是如何去伪存真的呢?

    <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文学和史学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它的作者司马迁用尽毕生心血,才完成从上古神 ...

  • 济南人伏生与《尚书》 第A12版:人文 20210222期 济南时报

    济南人伏生与<尚书> □新时报记者 江丹 在前不久的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里,伏生与<尚书>的故事感人至深.节目演绎的片段中,伏生已经年逾九十,守护.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