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和志愿军打夜战,是出奇制胜,还是班门弄斧?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由于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武器装备落后的志愿军在白天作战有很大困难。到了夜晚,美军空军不能像昼间那样大规模出动和充分发挥作用,美军步兵又不擅长夜战,有利于志愿军发挥夜战特长。因此,夜战是志愿军的主要作战方式之一,部队通过夜间进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鲜为人知的是,美军在后期也学习志愿军的战术,打起了夜战,那么,他们究竟是班门弄斧还是出奇制胜呢?

259.1高地西侧无名高地,是259 .1高地翼侧的屏障,三面环绕河沟,地势比较开阔。志愿军24军70师208团8连1班,在该高地依托半坑道式的掩蔽部,结合野战工事组织防御。根据地形特点,全班分为两个组,1组扼守高地南侧,2组位于高地西侧,阻止敌人由南或西南以及西北方向进攻。

1953年7月6日晚上,是个风雨交加的天气,美军3师65团3营10连企图以偷袭手段,一举歼灭259.1高地西侧无名高地志愿军防守分队,捕捉我方人员,从而查明我军防御部署。敌人借着夜色的掩护,秘密进至我军阵地前,7日1时30分,敌人先是进行了5分钟的炮火袭击,接着以大约两个班的兵力向我堑壕逼近。

由于观察受限,少数敌人已突入我阵地内,进至距离我哨兵10余米处时,哨兵才发觉有情况。哨兵立即向运动中的敌人投出一枚手榴弹,随即以冲锋枪扫射进入堑壕内的敌人,然后拉响铃铛向隐蔽部发出战斗警报。

班长听到爆炸声、枪声和铃声之后,立即率领全班进入战斗。刚刚冲出掩蔽部,班长就发现敌人正在架设机枪,他当即投出一枚手榴弹,毙敌1人伤敌2人,缴获轻机枪1挺。接着命令其余战士迅速占领野战工事,以手榴弹、手雷和抵近射击与敌人展开激战。

这个时候,连队组织60迫击炮和配属的82迫击炮向该班前沿射击,拦阻敌人后续部队。狡猾的敌人见攻击掩蔽部口不成,一边继续在正面与我军战斗,一面以一个班的兵力从左侧迂回,爬上掩蔽部顶端,企图从侧后消灭我军。

班长及时察觉了敌人的行动企图,乘敌立足未稳,向掩蔽部顶端连投3枚手榴弹,打得敌人弃枪而逃,全班乘胜向进入我堑壕之敌猛扑。经过几分钟的激烈战斗,将突入我阵地之敌歼灭大部,残敌狼狈逃窜,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班长抓住战斗间隙,重新派出警戒,迅速打扫战场,补充弹药,准备再战,并派战士刘佐道回连队报告情况。

敌人见偷袭不成便改为强攻,先以炮火向我阵地实施猛烈轰击,然后以两个班的兵力向我正面发起冲击。当少数敌人逼近我左翼工事两侧时,在班长统一指挥下,战士们以手榴弹、冲锋枪突然开火,同时连队的支援炮火也实施拦阻射击,使敌人的第二次冲击在我前后火力夹击下归于失败。

与此同时,回连队报告情况的刘佐道与敌人遭遇。他发现约有两个班的敌人向我翼侧迂回,企图进攻我阵地侧后。刘佐道发扬孤胆作战精神,机智而沉着地隐蔽在有利地形上,等到敌人接近,以手榴弹、冲锋枪突然开火,敌人遭此意外打击,伤亡惨重,被迫后撤。

连续击退敌人两次冲击之后,1班的弹药已经消耗近半,冲锋枪因为沾染泥土全部发生故障。班长立即号召党、团员要以身作则节约弹药,坚守阵地,将敌人放至最近距离后,以手榴弹、手雷、爆破筒打击敌人。几分钟之后,敌人又在炮火掩护下以3个班的兵力,向高地南侧和西侧同时发起冲击。其以一部兵力在正面进行火力牵制,主力指向阵地南侧左翼。

班长即以2名战士扼守正面,其余3人控制在左翼。当3名敌人逼近堑壕时,被手榴弹炸死1人,其余转身逃跑,丢下重机枪1挺。此时正面进攻之敌已逼近我前沿,1班遂转移兵力抗击正面进攻之敌,以准确的火力打击挫败了敌人的第三次冲击。与此同时,向阵地西侧进攻之敌也被击退。

击退敌人三次冲击后,1班仅剩手榴弹10枚、爆破筒4根,班长号召大家收集敌人遗弃的弹药,并提出“近、准、猛”的要求。10分钟之后,敌人的第四次冲击又来了,但这次冲击和之前不同,很长时间才发现几个敌人向前蠕动,班长判断可能是敌人掩护拖尸,随即派出一个3人小组在火力掩护下,从翼侧实施阵前反冲击,敌人慌忙弃尸而逃,小组乘胜追击,俘敌2人,缴获重机枪1挺,战斗至此胜利结束。

此次战斗,1班机智勇猛地与敌人展开近战,经过1小时激战,击溃敌人两个班至一个排连续4次冲击,歼敌30余名,俘敌2名,缴获轻、重机枪各3挺,长短枪17支,自身2人负伤1人牺牲,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歼敌范例,战后荣立集体一等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