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临死前为什么会流眼泪,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可以看到,角色在即将死亡时,眼角会流下动情的眼泪。这种画面通常都非常唯美,情景协调能让观众感同身受。但在现实生活中,人在即将要死亡时真的会留下眼泪吗?
根据科学研究显示,会,但不绝对。因为人在濒临死亡的时候,身体的各个主要器官功能逐个丧失,此时处于停机的状态,眼睛就会变得很干涩。
此时,大脑神经还没有完全停止运作,会指挥还没完全衰竭的泪腺分泌眼泪滋润保护眼睛,可此时,眼泪能否在眼睛里适度储存已经不受人主导了,所以可能会留下眼泪。
这一结论虽然科学,但在情感上比较不容易接受,他们更愿意相信人在死亡前留下的眼泪,是由于某种强烈的情感,例如舍不得这个世界,或者平静安宁的眼泪。
那么,人有没有可能在临死前源于情感而留下眼泪,答案是必然的。
人在濒死的时候,大脑皮层中的脑电活动一个区域一个区域逐渐停止工作,但思维依旧在神经元里活跃。
由此产生类似灵魂出窍的感觉,过去的记忆以一种普鲁斯特的方式飞速闪过,某个动情的时刻也有可能让人产生眼泪。
人在濒死的时候由于视网膜外周的血流量减少,视野周边的区域会丧失视觉功能。此时,濒死之人的眼里会产生一些特殊画面,例如看到隧道尽头的亮光,或对时间、空间的感知出现扭曲等画面。
他们能看到正常情况下看不到的景象,似乎这些或好或坏的景象能够带他们去另一个极乐世界。
死亡对生命而言,其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它只是一个生命周期的结束,再长寿的物种也不能避免死亡。面对死亡其实不必太过恐惧,学会正确面对死亡,反而能找到新的奥秘。
在死亡来临前,我们应该学着去感受死和生的存在及差别,了解生命不断循环的过程,认知死亡的本质。
乔布斯曾说:“死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知道生的可贵。一个人只有在认识到自己有死的时候,才会开始思考生命,从而大彻大悟,不再沉溺于享乐、懒散、世俗。然后积极的筹划与实践美丽人生。”
一个人只有意识到死亡的存在才会珍惜生命,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人才不真正惧怕死亡?认真全力活过的人。
因为他们在死亡终点到来之前,拼尽全力做过、感受过生命的美妙,所以能坦然接受生命的终结。
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像是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从未踏实做过某事,那么一定不会甘心就这样离开世界。
TED专家曾经做过一项统计调查,人在临终之前都在后悔些什么,排名前五的有这几项:
一、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二、没有和亲密的朋友一直保持联系三、没有让自己生活的更加快乐四、没有做真正的自己五、没有为梦想而活
后悔的理由千奇百怪,但都离不开一个核心:没有好好珍惜生命的每一秒钟。所以,正确面对死亡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珍惜当下的每一分钟,认真活过才不会惧怕死亡。
《我永远爱你》一书中的小男孩每晚都会对陪伴自己长大的那条小狗说:“我永远爱你”,他们互相陪伴,彼此真心相待。
等到后来真正告别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平静接受,私以为这简直就是面对死亡的教科书。
传统教育里忌讳谈起死亡,认为死亡是不吉利的,死亡就意味着毁灭和失去一切,这种理念会令人恐惧死亡,非常不科学。我们应该明白人生是有始有终的,不能只接受生而拒绝死。
死亡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唯有近距离的去感受死亡,才能正确的对待死亡,生死只是生命的一个转化,对于一些精神的力量,它不会因为死而泯灭。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足够酣畅淋漓,那么即便死的那一刻留下了眼泪,想必也是心满意足的眼泪,所以年轻的生命,尽情去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