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翻看特赦名单,看到解缙的名字,问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解缙还在?”当夜解缙被灌醉,扔在了漫天大雪中...

公元1415年,永乐帝朱棣在翻看囚犯特赦名单,翻到解缙那一页,抬头问纪纲:“解缙还在吗?”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纪纲作为锦衣卫指挥使,朱棣身边的红人,当然不会让他的主子失望。

于是被誉为明朝大才子的解缙在大牢中被灌醉,活活冻死在正月漫天的大雪中。

永乐皇帝朱棣剧照

缙犹在耶?朱棣是说暗语的高手,纪纲则是解暗语的高手,他知道朱棣问这句话不是关心解缙,而是问这个人为什么还活着?朱棣此话一出,解缙死期已定。

解缙自幼聪颖,素有才名,19岁就高中进士,朱元璋还在百忙之中抽空接见了他,让他常伴君侧,官至翰林学士。

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被朱元璋处死,李善长的死,有着很深的君臣博弈背景。

当年胡惟庸案牵连甚广,人人自危,能保命就算烧高香了,满朝文武没人敢为李善长说一句话。

这时候解缙站了出来,替好友王国用上了一封奏疏,为李善长申辩。才子有才子的烦恼,文采非凡,朱元璋一看奏疏就是解缙手笔,非常恼火,但也许是朱元璋惜才,并没有因为此事降罪于解缙。

朱元璋的态度让人迷惑,也给了解缙错误信号,他认为朱元璋不会把他怎么样,又沉迷于不畏权贵,仗义执言的光环里,很快就付出了代价。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让解缙的父亲把他领回家,送给解缙一句:“十年后,大器晚成,大用未晚也。”便轻描淡写把解缙解雇了。

解缙画像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虽未到“十年之约”,但解缙已经蠢蠢欲动,赶到南京向建文帝要官,结果被弹劾违背先帝遗诏,建文帝要把他贬斥到陕西。

解缙知道如果去了西部,想要再回来比登天还难,这时候他的才华又派上了用场。他给礼部侍郎董伦写了一封言辞凄苦的求助信,董伦跟建文帝求情,将解缙留在京城,在翰林院当了个小官。

建文帝的叔叔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改变了解缙的命运。

当燕军兵临南京城下的时候,刚还慷慨说大义的解缙,转头就跑到城外投降了朱棣,非常识时务。

朱棣欣然接纳,大才子来投,正合他意,尤其是读书种子方孝孺不为自己所用之后,解缙很快得到朱棣的重用,交给他一个能够光耀史册的工作,担任《永乐大典》的主编。

朱棣要让解缙给他编著一部涵盖古今,包罗万象,囊括经史子集的百科全书!在朱棣的全力支持下,编撰人员上千,历经5年时间,大典乃成。这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一颗无价明珠,是中华文明史的一座丰碑。

谨以此说,朱棣居功至伟,解缙居功至伟!《永乐大典》的完成,成为解缙人生的高光时刻。

忘乎所以的解缙在这时候,偏偏不自知地搅入了一个历代做臣子的,不敢言却又逃不脱的漩涡—皇位继承人问题。

朱棣召见解缙,开门见山:“你认为该立谁?”解缙答:“世子(指朱高炽)仁厚,当为太子。”朱棣看着他不说话,在这关键时刻,解缙的才情又发挥了重要作用,说出了经典三字“好圣孙!”朱棣笑了,解缙也笑了,朱棣笑,是正中下怀,解缙笑,是以为押宝押对了。

太子朱高炽剧照

也许后世的康熙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也参照了朱棣与解缙的这一番对话,也说不定。

解缙点出了朱棣的心思,却低估了朱高煦的政治力量。当朱高煦的仪仗超过太子朱高炽的时候,解缙做出了一件臣子万万不可做的事情,他去向朱棣告状,让朱棣制止朱高煦的越礼行为。

朱棣冷冷回了他三个字:知道了!这个小报告成为解缙命运的转折点,他在朱棣心中留下一个“干涉帝王家内政”的罪名。果不其然,很快,朱棣就找了个由头将解缙赶出了京城,让他到广西当参议。

降职就降职,解缙以为他还能东山再起。他在化州督饷,进京汇报工作时,又做了一件致命的事。

永乐九年,解缙趁着进京汇报督饷情况,私自去见了太子朱高炽,巧的是朱棣当时正领军远征鞑靼,不在京城,解缙在没向朱棣报备的情况下,私见太子,又没等朱棣回来,就返回了化州。

一直在等机会的朱高煦岂肯放过?等朱棣回来,立刻上报,朱棣一听,认为解缙私见太子,图谋不轨,将解缙下狱,一代才子由宠臣一步步沦为阶下囚。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缙被下狱后,无论太子还是官员,没有人站出来为他求情。

解缙的一生,可谓是两起两落,他的结局由他的性格决定,作为才子,编撰著述是他的强项,可是以赤子之心介入到一场政治漩涡中,实在不是他所长,历经三代帝王,他依然没明白这个道理,结局如此,也算不枉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