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七八十年代的缝纫机,你还记得吗?
对于曾经在七八十年代生活过的人来说,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成为农村婚假的标配。
那时候的飞鸽自行车,蝴蝶牌手表、长虹黑白电视,还有那种手提收音机,,共同组成了我们当时珍贵的回忆。
而在三转一响中,最能成为刚需、家家户户最为普及的,那就是缝纫机。
从现在的消费水平看,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这三大件可能非常寻常,但在哪个年代,家里有了这三样东西,那你绝对算得上是大户人家,完全抵得上现在的房子、车子、三金。
而在三转一响中,最能成为刚需、家家户户最为普及的,那就是缝纫机。
到了如今,自行车早已跟当初的代步工具有了明显差别,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而收音机则被手机等数码产品快速取代了,更惨的就是缝纫机,老早就已经销声匿迹了,现在你要是在谁家里看到了一台缝纫机,肯定就和看见古董一样稀罕。
七八十年代的人民币还很值钱,一个一线工人的工资,当时也不过才几十块钱。但要买缝纫机,还是远远不够的,怎么着也得几百块,才能买到一台质量优秀的缝纫机。几百块我们现在吃顿饭都不止,但在当时,的确已经是很大一笔开销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缝纫机早就推出了历史舞台,但却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那时候的缝纫机首先是一种女红手艺,会用缝纫机就相当于现在的女人有驾驶证一样,是一种技术的象征。
所以男女结婚时,女方都会陪嫁一台缝纫机,女人会用来缝补衣服,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姐姐就经常坐在缝纫机上给我们扎鞋垫,扎鞋帮,经常将做好的一沓子鞋垫鞋帮给母亲送来,减轻母亲的手工压力。
当然给母亲送的同时,姐姐少不了给婆家做各类针线活,所以一台缝纫机经常承载着婆媳关系、母女关系的情感纽带。
无论是婆婆还是媳妇会做缝纫活,都是会引起对方的好感的,是会得到对方更多尊重的。反之,如果不会做缝纫活,就会被对方看不起,会引发矛盾。所以,媳妇和婆婆,都会学会缝纫活,然后惺惺相惜,即便发生矛盾,也能通过缝纫机化解矛盾。一些会来事的男人,会在婆媳发生矛盾时,利用缝纫机解决婆媳之间的矛盾,且百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