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向背:是东汉末年政治荒唐的结果

原创2021-07-11 15:41

引言

民心不仅在现代极为重要,在古代也甚为重要。如果顺应民心,那么则显示了这个朝代政治清明、国富民强。如果违背民心,那么则显示了这个朝代政治混乱,社会发展受阻。历史是旋螺式的上升,也是不断反复变化的。东汉末年,民心向背,汉政府只能面对一次次的起义和战乱。那么东汉政府是如何导致民心向背的呢?补救则成为东汉末年朝廷的主要任务。

自古以来,上行则下效,民心不稳则说明了统治阶层出现了问题。东汉末年出现了一系列荒唐而又影响重大的政策,这些政策进一步加深了政治混乱。虽然汉朝政府已经有了数百年的统治经验,但是到了东汉末年,治理国家的有用经验彷佛一下子就消失了一样,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荒谬的政策,以至于最后失去了民心。

一、汉末荒唐的政策,加重了社会矛盾

汉朝末年实行了很多荒唐的政策,正是由于这些政策的实施,导致政治腐败、官场混乱、百姓生活痛苦不堪。首先是允许卖官,在汉朝末年,卖官已经成风,这其实是政府通过不当途径获取钱财的手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最大的卖家竟然是皇帝,例如汉灵帝时期,不仅售卖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甚至将三公九卿如此重要的官职也拿出来进行售卖。

《灵帝纪》记载:是岁(中平四年),卖关内侯,假金印紫绶,传世,入钱五百万。

卖官现象成为东汉末年朝廷腐败的重要原因,不仅使得朝廷变成了菜市场,也加重了社会上的矛盾,不仅包括广大百姓与政府的矛盾,也加重了知识分子与政府的矛盾,有识之士对此大加抨击,不过由于力量弱小,所以仍然改变不了现状。

其次是宦官弄权,汉朝末年较为出名的宦官有十常侍等,他们以皇权为依靠,同时又严重制约皇权,使得皇帝成为宦官手下的棋子。宦官弄权必然加重宦官和官僚集团之间的冲突,当官僚集团觉醒之后,尤其是当他们把控了军权之后,宦官和官僚两个集团的斗争愈演愈烈,更加拖垮了汉朝的发展。最后是皇权被架空,东汉末年的皇帝几乎没有什么权力,大权旁落必然引起各个利益集团的争夺,争夺必然引起暴动,这样一来,东汉末年,统治阶层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权力争夺上,而很少关注民生。

二、东汉末年荒唐政策导致的结果

政治腐败百姓遭殃,不仅对汉朝的统治造成了威胁,更造成了民心向背。首先是流民的大量增加,由于东汉末年朝廷出现卖官现象,造成了官钱相交的现象,所以有钱也代表了有权,土地则成为人们争夺的重点,大地主大豪强不断的争夺土地,造成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大量的农民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当附民或者奴隶,要么流亡成为流民。流民数量的大量增长严重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程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些流民就会成为起义军的重要力量。所以在东汉末年,起义不断,同时各个地方势力不断涌现,例如张角、袁绍等。

其次使得社会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不断的时代,东汉末年不断的出现能人志士,他们以拯救国家为己任,同时也在不断的壮大自己的力量,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东汉末年朝廷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经验。上层社会的发展状况,严重影响下层百姓,民心向背是国家稳定发展的严重阻碍。因此,后世不断的重说这段历史,既达到吸取经验的目的,也为当代治理国家提供借鉴。

结语

东汉末年是一个民心向背的时期,统治者全然不顾百姓生活是好是坏,只专注于自己的利益,一个不重视民心的朝廷,必然会走向灭亡。东汉的结局,其实是统治者在自掘坟墓。东汉之后是群雄逐鹿的三国,也是人才不断涌现的时期,如果东汉统治者能够重视发展,重用这些人才,那么汉朝还可延续数十年。由此可见,历史也是由人推动的,人力能够影响历史的走向。

参考文献:

《灵帝纪》

《资治通鉴》

(0)

相关推荐

  • 七绝 《日暮》

    七绝 <日暮> 无端日暮起风尘,落叶红黄色未湮. 秋末纵然无雨雪,盛衰依旧不由人. 注:落木,落叶.湮,音因,意埋没.消失.唐代萧颖士<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诗云:" ...

  • 诸葛亮本是山东人,年轻的时候,为何跑到河南南阳种地?

    古代交通并不发达,一个普通人一生的游历范围或许就是只有本州.本郡而已.再加上宗族观念的影响,不少人一辈子都田间劳作,很难走出去.所以经常能看到某地有一个大族,整个村都是同一个姓氏,上前询问才发现,原来 ...

  • 晚唐真的无力回天了吗?

    唐哀帝天佑四年(西历907年),唐哀帝被迫宣布禅位给军阀朱全忠,至此唐朝灭亡.从当年李渊称帝,到如今,历时289年. 大唐是一个让人充满憧憬的朝代.因为大唐有着李白.杜甫,有着开元盛世,还有四方诸侯的 ...

  • 任何斗争,要讲方法,但更要讲底线【149】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11-30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灵皇帝 中平六年 公元189年 票骑将军董重,与何进权势相害,中官挟重以为党助.董太后每欲参干政事,何太后辄 ...

  •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后,谈“以改兼赈”方略的出台及流产背后秘密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86期--深度解析篇: 前情回顾:因嘉靖帝自身及大明制度原因,导致了国库空虚,以严嵩为首内阁为了弥补亏空,提出了"改稻为桑"国策,并把国 ...

  • 水浒政治:流氓的流变

    两宋文官政治上承先秦以来的王(皇)权和贵族.士族共治天下传统,下启元明清三代的流氓,乃至于奴才政治,两宋皇帝和文臣的天下共治模式成为中国政治治理的典范.尽管两朝都亡国于北方蛮族的内侵,国破家亡,但两宋 ...

  • 同样都是刘家的天下西汉和东汉为何出现两种不同制度

    对西汉和东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读历史读到汉朝,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前半段的西汉是壮丽恢宏,文景之治,汉武帝开疆拓土.即便是王莽短暂篡位,也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 ...

  • 三国演义中的何皇后只适合耍宫心计,却不能适应在朝廷上的斗争

    三国末期,也就是汉灵帝刘宏时,由于刘宏昏庸无道,所以汉朝宫廷内部,是一场复杂的内宫争斗.其中,何皇后脱颖而出,她实在是太有心机了,竟然能让刘宏废了宋皇后,处死王美人,最后董太后也直接被拉下台.这其中的 ...

  •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为什么迅速衰落?

    历史探秘大全 42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自东汉以来的混乱局面.晋武帝在执政初期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执政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国力有所发展 ...

  • 东汉末年政治腐朽,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汉末年,朝政变得越来越腐败.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自光武帝刘秀开国以来就是国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然而笔者认为:继任大统的光武帝刘秀并没有像他之前那样发挥出其应有的作为.而是任由国内愈演愈烈的皇亲贵胄和豪 ...

  • 东汉末年,董卓篡夺大权后,杀害了哪些大臣?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朝廷从此名存实亡.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入都城讨伐十常侍.在 ...

  • 三国历史人物——鲁肃(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 ...

  • 三国历史人物——董卓(东汉末年权臣)

    董卓(?年-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公元189年率兵入京城洛阳,擅行废立,独断专权.后被关东诸路军赶出洛阳,临行时,火烧洛阳,盗掘陵墓,使洛阳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惨重的 ...

  •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罗贯中却只写三国?被遗忘的那国有何秘密?

    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开了历史小说之先河,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单单从文学的角度来讲,<三国演义>能当得起"第一才子书"之称. 不过站在历史的角度来 ...

  • 东汉末年分三国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无能,对内纵容宦官与外戚乱政,对外卖官鬻爵,剥削百姓.外加边疆战事不断,国内灾害频发,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的爆发对东汉的统治打击很大,为了平息叛乱,军政合一的州牧 ...

  •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在几番争斗之后,总算形成了魏蜀吴三个政权,不得不说,刘备和曹操的发家史还是比较励志的,袁绍.董卓.袁术等人,没一个势力不比他们庞大的,但是曹操等人还真就凭借自己的领袖魅力 ...

  • 刘备为何不直接自称汉高祖刘邦之后?为何非要蹭中山靖王的名气?|刘彻|东汉末年

    <三国演义>之中个人介绍我们最为熟悉的一句话除去我乃常山赵子龙之外,应该就是刘备的我乃中山靖王之后了,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因为刘备的伪忠去质疑刘备的身份到底是不是属实,既然他的身份属实,又为什 ...

  • 历史书没有告诉你:东汉末年其实是四国鼎立而不是三国演义!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风云岁月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多少人是通过这本小说了解东汉末年历史的,可是小说终究是小说,尤其艺术性,比如为了突出魏蜀吴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