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与“立”

学校组织活动,给全体教职工上了堂礼仪课。指导老师标准的动作,得体的举止,赢得了满堂喝彩。

很有意义的活动。作为老师,为人师表,行为举止更为重要。课堂上,校园里,一举一动都有学生关注着,我们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而礼仪,也是做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论语.季氏》有言:“不学礼,无以立。”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礼是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必须的素质,一个人如果连这一点也不能做好,尽管道貌岸然,也只是个有缺陷的人。

《孝经》里有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当他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其侍师以礼的行为被后人传诵。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来到一个村头问路,正好有一个老人经过。年轻人上前问到:“去××村怎么走?”老人抬头看了看他,沉吟不语。年轻人又问:“去××村怎么走?”老人这才说:“往东北走。”年轻人往东北走,走着走着,前面没路了。返回时,老人还在。年轻人又问:“大爷,去××村怎么走?”老人笑了,说:“早叫大爷,不就没这些事了。你往西南走,过两个路口往东拐,再过一座小桥,就到了。”年轻人红着脸,道了谢,走了。普通的故事,朴素的道理。对人无礼,人则不以真心待之。

礼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一个无礼的人也是一个人格上有缺陷的人。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真的不知礼。跟人谈话,两手插在兜里,掂着脚,不注意听人讲,东张西望;坐在座位上,跷着二郎腿,半仰在椅子背上;过弹簧门,随手一放,不管后面的人;开车在路上,随意鸣笛,从车窗往外扔东西;文化景点,对文物随意拍照……这样的事情可以列举很多,但有些人并不以为意,以为是小事,不必大惊小怪。可是,正是这样的小事,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对社会文明带来极大的冲击。有些人走出国门,丢的就是国人的脸了。

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礼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做人就应该从每一个细节开始,也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细节构成了我们礼仪的基本要素。

作为老师,得体的衣着,适当的妆扮,能显示外在的美;优雅的言行,则体现其内在的美。用心来爱学生,用言行来影响学生,则是为人师之本分。我们看不惯社会上那些无礼的言行,那就让我们从自身开始,做个有“礼”的人,再来教导我们的学生,从而影响更多的人,这也是一项长远而伟大的事业。

有“礼”才能“立身”,有行动才能将道理落实下去。人人都做个有“礼”的人,社会才能进步,文明才能传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