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让你的月经乖乖听话
月经病是妇科的主要病症,是指以月经的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经行发生异常,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很多人的情况是因为月经不调而很难怀孕,所以要想治好她的病,就得从月经不调入手。而肝和女人的关系特别密切,想要调理好月经,自然得从养肝开始。
“女子以肝为先天”,也就是说女子以肝为本,肝为女子的根本,得了病通过养肝就能治好,妇科病的治疗要把养肝贯穿始终。
肝有藏血的功能,肝藏血不足时,月经量就少了,可能两三个月来一次,有时候闭经,根本不来,这些都和肝藏血的功能密切相关。如果肝调摄失控,就会出现月经淋漓不断,可能时来时不来,或者一直出血。有的造成了子宫内膜炎、子宫腺肌症,出血非常严重的也会造成贫血,这就是肝的摄血功能失调。肝的调摄功能失调还会出现崩漏,崩症就是血量特别大,漏症就是血量淋漓不断,这在临床上都很难治。所以一旦有这些情况应立即到医院积极治疗。
月经不调书上讲了很多种,非常复杂,对我们医者来说是很好的工具书,但是普通老百姓只会越看越迷糊。我们沈氏女科治疗月经病这块有独特的方法,不论是量多、量少,还是闭经、痛经,总而言之都是月经不调的问题,所以把月经调好才是最关键的。一般我们是分四步来把月经调治得“服服帖帖”,让它乖乖听话。
第一步,经前必先调气
那经前期具体是什么时候呢?就是你来月经以前有反应开始到见红就是经前期。好多月经不调的妇女经前期都会有反应,比如烦、胀、痛、肿,这四个症状都会有的,不是全有,有一个症状就算。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调气,调气又分两类。
第一类:肝郁,即所谓的肝气郁结
肝郁之人舌苔薄黄、脉象弦细、乳胀胁满、少腹隐痛、烦躁不安,所以先要给这类病患疏肝调气,可以用丹栀逍遥散。选用柴胡、白术、赤芍、当归、鸡血藤、石菖蒲、郁金、益母草、公英、川楝子、牡丹皮、生栀子,再选加调整内分泌的泽兰、茜草、龟板、鳖甲、川断、女贞子。
第二类:宫寒
宫寒之人苔薄白,舌质淡,脉沉迟,主要症状就是腹凉下坠、隐痛筋掣、形寒乏力。宫寒,也就是子宫寒,所以需要暖宫,用温经汤。选用党参、阿胶、当归、白芍、桂枝、炮姜、炒橘核、乌药,再选加调整内分泌的枸杞子、蛇床子、菟丝子、仙灵脾、河车粉、鹿角霜、补骨脂。
以上两类都要加上调整内分泌的药,调整内分泌的药也要根据辨证选用,不能离开辨证。调整内分泌的药选什么好呢?泽兰、枸杞子、女贞子、川断、蛇床子、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乌药、薄荷这些药现在经药理证实了,都能调整内分泌。经前一个是肝郁,一个是宫寒,通过不同的辨证选药加药,一直吃到行经。
第二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经期要调血
经期则是月经见红一直到月经干净的这段时间。经期调血有三个原则、四个类型、五个加味。
三个原则分别是:
(1)问量定向
即问患者的月经量,确定治疗方向。量多的宜补摄,量少的宜通利,这是第一个原则。
(2)问凉定性
就是问患者月经来时小腹凉不凉。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这是第二个原则。
(3)必须调肝
因为女子以肝为本,调经必须调肝。要用什么呢?柴胡、香附和炒橘核,炒橘核可以用到30克。也就是调经药里面必须加一个调肝药。
四个类型即四个证类:
(1)量多腹凉,可用胶艾四物汤
生地、当归、白芍、艾炭、党参、肉桂炭、荆芥炭各10克,阿胶珠、生黄芪、炒橘核各15克,赤石脂和生牡蛎各30克。
(2)量多腹热,可用栀芩四物汤
生地、当归、生栀子、黄芩炭、薄荷炭、茜草、地榆、藕节炭、乌梅炭、香附、丹皮各10克,乌贼骨15克。
(3)量少腹凉,可用八珍汤
当归、党参、桂枝、川芎、柴胡、炮姜各10克,生黄芪、川牛膝和鸡血藤各15克,再加上云南白药1克。
(4)量少腹不凉,用桃红四物汤
生地、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泽兰、香附、茺蔚子和地龙各10克,再加上丹参30克。这四个证类大部分概括了临床。
那五个加味是什么呢?就是经期根据五个症状进行加减。
(1)腹痛
可选加玄胡、郁金、蚕沙、五灵脂、益母草。
(2)便溏
可选加山药、白扁豆、禹余粮、煨葛根、金樱子、生龙牡、炒白术、补骨脂、五倍子。
(3)水肿
经期水肿特别多,可选加防己、防风、泽泻、桑白皮、车前草、生黄芪、冬瓜仁和云苓。
(4)腰酸
经期腰酸用鸡血藤、老鹳草、金毛狗脊、川断、桑寄生。
(5)不孕
月经不调和不孕有直接关系,可以加上这几味药:蛇床子、菟丝子、金樱子、黄柏、泽兰、龟板、肉苁蓉、川楝子。
第三步,没有月经来的时间则要调肾
到了经后期,就是月经干净以后到下次来月经开始有症状这一段时间都叫经后期,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没有月经来的时间则要调肾。
这个简单,就是平时吃吃药丸就行。第一个通用的,甭管你哪种类型都可以吃,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丸任选一种;偏寒的选艾附暖宫丸、女金丹;偏热的选加味逍遥丸或者得生丹。也就两种丸药,一个是必备的,一个是选用的。根据寒热,寒热就根据舌苔,黄的是热,白的是寒,一直吃到下一次来月经。出现反应了,调气,见红了调血,月经干净再调肾,三个调非常有优势,所有的月经不调都可以用这个调。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女性治疗月经不调也要和心情挂上钩。女子又是以肝为本,怒则伤肝,造成情志不畅,气血逆乱,所以制怒也是月经病养心的首要任务。气血不足,运行不畅造成心神不宁,易生惊恐。惊心是月经不调的成因,所以调经必防惊。假如受惊后则要迅速调整解脱,及时回归常态。
我开一张意疗养生方,供月经不调者参考用。
一静二喜三乐观,四制恼怒五稳定,六松七宁八泰然,九少思虑十养心。
十一个疗效颇佳的治月经不调秘方
治月经不调秘方
一、柴芍调经汤
【来源】朱南孙,《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6克,白芍、女贞子各12克,旱莲草、麦冬、地骨皮各10克,白茅根12克,香附、地榆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一小时各温服1次。
【功用】清热养阴,调气理血。
【方解】方中柴胡、白芍一升散一收敛,可奏舒肝解郁、清热养阴、协理阴阳之功。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滋阴培元;麦冬、地骨皮、白茅根、地榆等清热凉血;在大队养阴凉血药中加入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香附,既能制其香燥之偏,且收相得益彰之妙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调气理血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经血量多或非时出血(少量)。
【加减】本方适于因血热所致之月经先期、经血量多及轻微的非时出血诸症。因实热者可酌加丹皮、青蒿、黄柏;虚热宜以生地、地骨皮为主,配滋阴壮水及阿胶等养血柔肝之品自可收功;郁热者可以本方与丹桅逍遥散合参化裁治之。本症因血热所致,易发展成崩漏,其治应以防微杜渐着眼,故可随证加入丹参、牡蛎、槐花、樗根皮诸品。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二、 理血补肾调经汤
【来源】梁剑波,《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6克,白芍、赤芍、泽兰、益母草、鸡血藤、怀牛膝、刘寄奴、苏木、生蒲黄、女贞子、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各10克。
【用法】月经期服药:月经第1天开始连服3~4剂。中期服药:月经第13天开始连服3~4剂,若月经错后或稀发,则采用服药3剂,停药7天,再服3剂,以后停药7天再服。同时配合基础体温,如果基础体温超过36.6℃,连服3天就停药。若月经来潮后,再按第1种方法服药。如果不来月经,仍按基础体温的测定序贯服药。如果基础体温连续上升15~20天,有可能是怀孕,则应化验,如为妊娠则服保胎药,以预防流产。
【功用】舒肝理血,补肾益精。
【方解】本方以柴胡、白芍舒肝解郁,敛阴调经;赤芍、鸡血藤、益母草和血调经;刘寄奴除新旧之瘀血;泽兰入厥阴经,能行血利水;怀牛膝为肝肾引经药,以泻恶血、引药下行,使瘀结消散,气血得以畅行,且能益肝肾而强筋骨;女贞子、覆盆子滋补肝肾,疗肾水亏虚;枸杞子滋补肝肾,填精补血;菟丝子温补三阴经以益精髓,其性柔润,故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益阴精,又助肾阳,使阳生阴长,有促进性腺功能的作用。以上诸药意在舒肝肾之郁、补肝肾之精,使气舒精足血畅,则月经自调。
【主治】月经不调,月经错后或卵巢功能低下不排卵者。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甚佳,一般服1~2个周期可愈。
三、 补血通经汤
【来源】李岛三,《中医必读》
【组成】熟地、白芍(酒炒)、当归各6克,川芎(酒炒)、香附(醋炒)各4.5克,杜仲(姜炙)6克,桃仁(去尖)4.5克,红花3克,木通4.5克,甘草1.5克,苏木、莪术(醋炙)、元胡索(醋炒)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补血通经。
【方解】方中以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补血活血,为妇人调经总司之要药;桃仁、红花、苏木、莪术破血行气、软坚化瘀;元胡、香附理气止痛,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矣;杜仲、甘草补肾调中,以固根本。此方配制得法,攻补兼施,行气与理血并举,治血虚而致经闭,经量少涩痛者,服之屡见效验。
【主治】血虚所致之月经过期不行,或时来时止,结块疼痛,眩晕食少;或血虚经断太早者;或月经数月不来,腹中瘀血不散,时常攻心作痛;或过期而至,量少色紫而痛等证。
【加减】月经过期而至量少色紫者,去桃仁、苏木、莪术。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佳效。
四、调经凉血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地12~30克,丹皮10克,丹参15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益母草12克,泽兰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凉血清热、活血调经。
【方解】月经血热先期而至,治宜清热凉血为要。此方用生地、丹皮清热凉血;知母、黄柏滋阴泻火。但此四味药性寒凉非经期所宜,张景岳说:“凡经行之际,大忌寒凉等药,饮食亦然。”但既属血热妄行,又非此清热凉血之味不可。再加丹参、益母草、泽兰等活血调经,以免寒则瘀滞之弊。
【主治】月经先期(血热),量多而色紫稠黏、舌质红、脉数。尤以青年女子为多。
【加减】血量多,加珍珠母、白茅根各30克,杭白芍12克,甚者加莲房炭20克,芙蓉叶12克;胸胁及乳房胀痛者,加橘叶、柴胡各5克;腹痛,加元胡10克,川楝子6克。
【疗效】屡用屡验,奏效甚捷。
五、三黄忍冬藤汤
【来源】裘笑梅,《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黄连4.5克,黄芩、黄柏各9克,忍冬藤15克,贯众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
【方解】血得热则行,遇寒则止。阳热过亢、迫血妄行,引起月经先期、量多、甚或崩漏,宜于清热以止血。故方用三黄清泻三焦之火,使阳热得泄,血不受迫,自不妄行;辅以忍冬藤、贯众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止血之效。用治因“血热妄行”而致的月经先期、量多或崩漏之实证,效果颇佳。
【主治】血热月经先期,量多或崩漏。
【加减】头晕胀加煅牡蛎30克;小腹胀,加香附炭9克;量多或崩漏,方中黄芩、黄柏、贯众制成炭,并选加丹皮炭、荆芥炭、椿根皮、石榴皮。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颇佳。
六、安冲调经汤
【来源】刘奉五,《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山药15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石莲、川续断各9克,熟地12克,椿根白皮9克,生牡蛎30克,乌贼骨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补脾肾,调经固冲。
【方解】月经先期,月经频至,轻度子宫出血均有虚实之分。对于虚证多数属于虚中挟实。特别是女青年月经初潮之际,脾肾不足,而阳气初开,虚象之中往往挟有热象,表现为脉细,面色萎黄,疲乏倦怠,四肢无力,而月经色黑有块,治宜平补脾肾,清热固涩为法,如妄用参、芪、桂、附之属,则热火内炽,或见热而过用苦寒芩、连之类,则脾肾更虚。所以方用山药、白术、炙甘草补脾;川续断、熟地补肾;石莲、椿根白皮、生牡蛎、乌贼骨清热固涩;方取山药,以味甘入脾,液浓益肾,性平可以常服。川续断苦微温,既能补肾,又为治崩漏带下之要药。选用石莲,系莲子坠入泥土中多年后出土之品,性苦偏寒,既能清热又有健脾补肾之功;椿根白皮性寒凉血止血又有固涩之效;重用牡蛎,既能育阴清热而又能收涩止血。若血量较多则用煅牡蛎,血量少或无血时则用生牡蛎。本方补而不燥,清不伤正。平补脾肾,脾气充则能统血,肾气足则能闭藏,清热收涩,清补兼施,标本兼顾,气血调和而经水自安,故用之效佳。
【主治】脾肾不足,挟有虚热所引起的月经先期,月经频至或轻度子宫出血(崩漏)。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七、 补中固经汤
【来源】蔡仰高,《新中医》(4)1976年
【组成】紫珠草30克,猪乸稔15克,绿升麻7.5克,赤石脂15克,岗捻根、牛大力各15克,祁艾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空腹温服。
【功用】补中固经。
【方解】方用紫珠草(又名大叶紫珠、大风叶)性平苦辛,具有散瘀消肿、止痛止血作用;猪乸稔(又名野牡丹、红暴牙郎)味甘酸涩,性平,具有化积消滞、祛风益肾之功;绿升麻(又名周麻、周升麻)味苦平,性微寒,具有升清降浊、散风解毒等作用;赤石脂收敛固涩;岗捻根(又名桃金娘)味甘涩,性平,具有滋阴补肾,益血安胎,收敛止泻止血作用;牛大力(又名金钟根、大力薯)、味甘性平,具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作用;祁艾,味苦性微温,气芳香,具有祛风消肿,止痛止痒,调经止血,安胎等作用。合而用之,具有补中固经之功,故用之颇效。
【主治】月经不调,先兆流产,产后恶露不绝,崩漏等等。
【疗效】一般服药3~6剂即可见效,最多9剂。治疗400例,其中,血虚月经不调290例中,痊愈284例,显效6例;放环后月经过多者47例中,痊愈45例,显效2例;结扎后月经过多16例中,痊愈14例,显效2例;产后恶露不尽20例中,痊愈17例,显效3例;先兆流产21例中,痊愈17例,显效4例;崩漏6例中,痊愈4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达100%,其中痊愈率为95.25%。
八、 益气清营固冲汤
【来源】姚寓晨,《中医杂志》(3)1990年
【组成】炙黄芪、太子参、生地、黄芩、贯众炭、乌贼骨、重楼(剂量可随证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清营,固冲止血。
【方解】方用炙黄芪、太子参益气摄血;生地、黄芩滋阴清热凉血;贯众炭、乌贼骨、重楼解毒消炎止血。诸药合用,共具益气清营、固冲止血之效。
【主治】临床妇科血证,凡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崩漏、治漏,以及人流或产后恶露不绝等属气阴两虚、营热扰冲或挟瘀血、湿热者。
【加减】随证加减应用。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九、调经散
【来源】洪哲明,《千家妙方·下》
【组成】茜草、丹参各12克,桃仁3克,土鳖虫、川大黄各6克,当归3克,赤芍12克,红花、干姜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晚临睡前服4.5克。
【功用】消瘀止痛,生新排浊。
【方解】方中茜草一味行血止血;而丹参一味有四物之称;川大黄、土鳖虫、桃仁乃古之祛瘀药,有消瘀止痛、解热调经之效;当归治血虚;而芍药生于山谷,经冬而根茎不腐、独秉春阳之气;红花走末梢神经,活血散瘀;干姜解大黄之寒,况血得热则行,故此方用之,能获卓效。
【主治】月经不调(证属瘀血停滞)。
【疗效】余已年高78岁,行医数十年,应用“调经散”治疗许多月经不调病人,临床实践证明,屡用屡效,不少久病之妇,服药后病获痊愈。
十、 宫血灵
【来源】李文忠,《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益母草30克,贯众炭15克,茜草12克,生山楂15克,红花10克,旱莲草、生地榆、藕节各30克,三七粉3克(研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祛瘀止血。
【方解】方中以益母草、茜草、红花、三七粉祛瘀止血;藕节、旱莲草、生地榆、贯众炭凉血止血;生山楂散瘀止痛,并助消化。其中益母草、贯众具有收缩子宫的功效;有少数病人服药后血先多,且有血块排出,继则血止。说明有瘀血者祛瘀生新、瘀去血止,用祛瘀止血法有较好疗效。本方应用于放环后月经过多,也有良效。但只适用于出血阶段,血止后仍需辨证施治,以求清源复旧。
【主治】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功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放环后出血等。
【加减】气虚不摄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热象重者,加黑条芩、黑山栀、黄柏炭;偏寒者,加炮姜炭、艾叶;腹痛重者,加元胡、五灵脂;血虚重者,加白芍炭、熟地炭、阿胶;子宫内膜炎者,加二花炭、黄芩炭、败酱草、白芷。
【疗效】治疗151例月经过多,按服药1~3剂即止血者为显效,3~6剂即止血者为有效,6剂以上血不止者为无效。结果显效46例(占30.4%);有效91例(占60.3%);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0.7%。
十一、参芪调经汤
【来源】张琪,《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太子参、山药各15克,白术9克,黄芪15克,枸杞子12克,川断、石莲各10克,乌贼骨15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迨浸透后煎煮,始煎温度较高些,煎至沫少可用慢火煎半小时左右,以此法将两次所煎之药液混匀,量一茶杯(250毫升)为宜。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一小时各温服1次。
【功用】平补脾肾,调经固冲。
【方解】全方以健脾补肾为主要阵容,但药性清淡平和,无血肉滋腻之品;补先天寓封藏固涩之药,健后天不忘升提本性。这正是本方中前四味药与后四味药用意。
此方宜于因过劳、忧思、饮食失调、房室不节等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发生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属虚象者。
【主治】月经量多,月经先期,腹痛、气短、乏力、血色素偏低者。凡量多、色淡、质清稀无臭者则可用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一般服数剂即效或痊愈。
李岛三家藏调经十八秘方
秘方一
治妇人经水不调,行时腹痛。体壮者服之甚验。
归尾钱半,陈皮钱半,茯苓二钱,香附二钱,赤芍二钱,玄黄二钱,条芩钱半,丹皮一钱,乌药钱半,生地二钱。
水煎,服三贴,经行而痛止矣。
秘方二
治经水行而作痛,血凝气滞故也。未行三日前,服至行时为度。
香附三钱(醋炒),白芍二钱(酒炒),丹皮钱半,川芎钱半,玄胡钱半,乌药钱半,桃仁钱半,当归二钱。
水煎,温服。
秘方三
治经水行后腹痛,腰背腿皆疼,气血两虚故也。候经水行尽时服之。
熟地二钱五分,当归三钱,茯苓二钱,杜仲二钱(姜炙),白术二钱,川芎一钱,炙草八分,人参五分(用洋参钱半代)。
水煎,温服。
秘方四
治经水行五六日不止者,血虚有热故也。
茯苓二钱,黄芩钱半,熟地二钱,黄连一钱(乳炮),生地二钱,黄芪钱半,蒲黄钱半(炒黑),当归二钱,甘草七分(炙),人参八分(用洋参钱半可代)。
水煎服。
秘方五
治经水来多,虚弱无力,腰背腿膝酸疼,饮食减少。
熟地二钱,生地钱半,当归二钱,麦冬钱半,黄芩一钱,甘草五分,白术二钱,黄芪钱半,五味十粒,人参五分(用洋参钱半可代)。
水煎服。
秘方六
治经水来少,血虚气弱故也。
熟地钱半,当归二钱,白术二钱,黄芪钱半,茯苓二钱,白芍钱半,陈皮钱半,川芎一钱,炙草八分,人参八分(用洋参钱半可代)。
水煎服。
秘方七
治经水来如桃花色,血虚胃弱,行后服三五剂,兼治经水色淡,甚效。
熟地钱半,当归二钱,白芍钱半(酒炒),茯苓二钱,神曲钱半,陈皮钱半,川芎八分,砂仁八分,炙草一钱。
水煎,温服。
秘方八
治经水紫色,行二日后,服四剂,甚验。
生地二钱,条芩二钱,白芍钱半,荆芥钱半(炒),山栀二钱(炒),蒲黄一钱(炒),红花七分,甘草五分,蔓荆子钱半。
水煎,空心服。
秘方九
治经行感风伏热,成片成块,脐腹结痛,行二日,间服至愈。
香附二钱,桂枝钱半,乌药钱半,玄胡二钱,桃仁钱半,陈皮一钱,紫苏钱半,当归一钱,川芎一钱,丹皮八分,甘草四分,五灵脂钱半。
水煎,加生姜三片,热服。
秘方十
治经水过期,气寒不行者,至期服至经行。
干姜钱半(炮),当归三钱,川芎钱半,陈皮钱半,玄胡一钱,桃仁一钱,乌药八分,丹皮五分,甘草五分,肉桂三分(冲)。
水煎,温服。
秘方十一
治经水过期,血少不行者,至期服至行经。
香附二钱,当归三钱,川芎钱半,熟地钱半,茯苓二钱,陈皮钱半,炙草五分, 人参八分(用洋参钱半代之)。
水煎,温服。
秘方十二
治气逆过期,至期服至经行。
香附三钱,当归二钱,乌药钱半,川芎钱半,桃仁一钱,玄胡钱半,陈皮钱半,茯苓二钱,木香七分,甘草四分。
水煎,温服。
秘方十三
治气虚不及期而行,行后服三五剂。
人参八分(用洋参钱半代之),茯苓二钱,白术二钱,炙草一钱,条黄芩钱半,熟地二钱,生地钱半,黄芪二钱。
水煎,温服。
秘方十四
治经水不行,腹微痛,服至经行。
香附二钱,当归三钱,抚芎钱半,丹皮八分,牛膝钱半,桃仁钱半,玄胡一钱,乌药七分,甘草四分。
水煎,空心服。
秘方十五
治妇人、室女经闭不行,将成痨病,憎寒发热等症。切不宜峻服补药,此方最良。
马鞭穗二钱,荆芥穗二钱,当归钱半,赤芍钱半,蕲艾梗一钱,川芎八分,丹皮五分,枳壳七分,乌梅三粒,肉桂二分。
水煎服。
秘方十六
治妇人年五十后,行经不止,作败血论。
茜根二钱,苏木钱半,生地三钱,条芩钱半,阿胶钱半,侧柏叶二钱(炒黑),胎发一团(烧灰存性,或妇人乱发亦可)。
水一盅半,煎七分,将发灰投入,空心温服,服至六剂而愈。
秘方十七
治妇人经行,遍身肢节筋骨疼痛,甚效。
肉桂五分,当归二钱,玄胡钱半(醋炙)。
上为末,好酒调下二服;或蜜为丸,酒吞三钱亦可。酒随量饮下,或三味各等分末,调下三钱,亦效。
秘方十八
治经水不调,乍多乍少,或行或止,或腰膝疼痛,或小腹饱闷,寒热往来,不思饮食,骨蒸烦热,遍身作痛,手足酸软,困倦无力而不受孕者,此丸主之,极其神效。
熟地三两,当归四两,川芎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木香七钱,香附十两(酒醋浸),砂仁二两,蕲艾三两(醋炒),丹皮二两,牛膝三两(酒洗),地骨三两(酒洗),枳实一两五钱,条芩三两,玄胡二两(醋炒),杜仲三两(姜炙)。
共研末,蜜为丸,如梧子大,空心吞六七十丸,米汤送下。
李岛三曰:此载调经诸法,共计一十八方,余家藏成效之秘方也。未敢妄为立汤以名方,不过便于医家参考、病者检查,倘能依法施治,因症投药,随在皆可取效,诚为妇科调经之验方也。
崩漏是妇科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无周期规律,出血量多如山崩之状,或量少淋漓不止。长期经血淋漓不净,漏下不止,可造成贫血、盆腔炎、不孕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崩漏除了有内服药物外,药物穴位贴敷也是疗效很好的手段——
崩漏的中医病因可概括为虚、热、瘀三个方面。临床可分为血热证、肾虚证、脾虚证及血瘀证。其主要病机是劳伤血气,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以致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非时而下。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对于暴崩者,经治疗后24小时内出血量应明显减少,止血方法有固气止血、固涩止血、求因止血、针灸止血及刮宫止血。待血止或血势稍缓则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善后调理,适时调补肝肾、补益心脾。临床治疗上以药物口服治疗为主,同时可结合外治疗法。
一
敷脐疗法
01
适应证
崩漏,月经来潮无周期规律,出血量多如山崩之状,或量少淋漓不止各证。
02
操作方法
(1)辨证选方(《敷脐疗法治百病》):①血热者,选用热崩糊。主要成分:生地黄、地骨皮各15g,黄芩、黑栀子、制龟板、煅牡蛎各12g,丹皮10g。②血瘀者,选用化瘀止崩散。主要成分:当归、川芎、肉桂、炙甘草各15g,蒲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各7.5g,赤芍3g,益母草10g,血竭15g(另研)。③脾虚者,选用补脾止漏散。主要成分:党参、白术、黑炮姜、乌贼骨各15g,甘草6g。④肾虚者,选用益智沙苑散。主要成分:益智仁、沙苑子各30g。
(2)用法:将上述药物研为细末,调匀。热崩糊用醋调,每日4次;固本止崩散用时加入血竭,用热酒调,每日1次;补脾止漏散用醋调,每日1次;益智沙苑散用艾叶6g浓煮汁调膏,每日4次。将药糊敷于肚脐内,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日为1个疗程。(图5-1)
03
疗法特点
肚脐为神阙穴,为任脉之要穴,与督脉命门穴相对,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内联经脉脏腑,外络四肢百骸。脐部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和全身皮肤比较,局部无皮下脂肪,表皮角质层薄,且双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及丰富的血管网,药物易于穿透、弥散,吸收迅速。敷脐疗法是通过物理作用,或药物对经穴持久的良性刺激,或药物本身被吸收后的直接作用而达到治疗崩漏的目的。
04
注意事项
(1)刺激性大,毒性强的药物不宜使用。
(2)贴敷前用清水将脐部清洗干净,并注意局部有无破损、水疱或过敏。
(3)所用药物不可存放过久,要调敷的药物现调现用。
05
临床应用
庞保珍等将自拟经多神效丹(人参、白术、益母草各20g,升麻12g,马齿觅30g,三七10g等)中药物共研细末,瓶装密封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加适量水调和成团,涂于神阙穴,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三天换药l次,10次为l个疗程。该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月经过多119例,取得较好疗效。
二
贴敷疗法
01
适应证
脾虚型崩漏,经血非时而至,量或多或少,淋漓不净,经血色淡、质薄,伴乏力气短,面色萎黄等。
02
操作方法
(1)选方: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主要成分:炮姜6g,人参9g,黄芪15g,白术15g,熟地15g。出血量多者,加荆芥炭15g。穴位敷贴治疗14天后,给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主要成分: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桃仁、红花各15g。
(2)选穴:脾俞(双)、子宫(双)、关元、神阙。
(3)用法:用中药粉碎机将诸药按方剂研成细粉(200目),用蜂蜜调成膏状装入密闭玻璃瓶中备用。用酒精清洁穴位处皮肤,取药膏约5g,涂抹于贴敷片,涂抹直径约2cm,厚约2mm,贴敷于治疗穴位处。持续10小时,每天更换1次。21天为1个疗程,需治疗3个疗程。
03
疗法特点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一方面通过药物走窜、发散的作用,经皮肤吸收发挥作用,避免了消化道酶的破坏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直达病所且药力专一;另一方面药物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穴位和经络对药物具有放大效应。经络系统作为低电阻的运行通道,有助于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在病变组织器官起到较强的药理作用。
04
注意事项
(1)贴敷前注意局部皮肤有无破损,如有破损不宜使用。
(2)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局部症状,如出现疼痛难忍,或有水疱,或过敏,宜停药观察。
(3)揭去药膏后,局部发红、起泡,可不必处理,任其自然吸收,5~7天结痂脱落。
05
临床应用
郭志鹏等以中药序贯穴位敷贴固本复旧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脾虚证),先以固本止崩汤穴位敷贴治疗14天后,再给予桃红四物汤穴位敷贴治疗7天,临床疗效显著。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升高促黄体生成素(LH),降低雌二醇(E2),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差异比较明显(P﹤0.05)。
朱氏妇科是近代江浙沪中医妇科里的著名流派,百年历史,三代传承,代代皆出享誉全国的名中医。
一世朱南山
朱南山(1872-1938)名松庆,字永康,号南山,江苏南通县四甲坝合兴镇人(今属海门),有“当代医宗”之美誉。出身贫寒,爱好医学,拜南通儒医沈锡麟为师,宗张子和学派,并推崇张景岳“无虚者急在邪气,去之不速留则生变”,善用汗、吐、下法,常用大方猛剂,以治时疫重症成名当时人称“朱一帖”。
南山共有孩子四个,一女三男,女儿取名为鹤芳,儿子分别取名鹤鸣、鹤皋、鹤年(生理学),三个儿子皆在医界鼎鼎有名。
二世朱小南、朱鹤皋
朱小南(1901-1974)为南山公长子,原名鹤鸣, 18岁即随父出诊。总结前贤经验,潜心钻研,创新发挥将奇经八脉理论体系汇入朱氏妇科,对奇经用药整编归类,有《奇经八脉在妇科临证间的具体应用》、《朱小南医案、医话、医论》等著述。四诊中尤擅切脉触诊,诊乳审肝气之舒郁,按腹以辨胎孕癥瘕,独具匠心。后继其父任新中国医学院院长及妇科教授,曾组织“鸣社”研讨学术,交流临证。
朱鹤皋(1903-1995)为次子,除继承父亲衣钵外,领悟宋代名医陈自明妇科学术思想,认为妇女月经病的主要病机是肝脾损伤,故重在调理肝脾;对妇女不孕症,重养肾,以调理脾胃、补益肝肾为主,兼治气血。1949年秋,鹤皋先生在香港行医,慕名者纷至沓来,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曾两次前往诊治。他曾前后担任香港新华中医医学会会长、香港中国医学院院长等职。1983年,他被推荐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并受聘于上海中医学院。出版了《证治精华》《中医科学化讲义》两本精粹之作。
三世朱南孙
朱南孙(1921—)原名荣年,朱小南先生长女。后取名“南孙”是寄望她继承家学、弘扬祖业之意。1942年毕业于新中国医学院,有幸跟随儿科徐小圃、内科丁仲英、妇科唐吉父等名医学习,获益匪浅。1952年随父同入上海市卫生局主办的中医门诊所(即岳阳医院前身),年至95岁还依然坚持门诊看病。朱氏妇科肇始于南山公、奠基于小南先生的朱南孙妇科最终汇集发展,在医林中一帜独树,因此朱南孙医生亦享有“三代一传人”之美称。1991年定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2017年获评第三届“国医大师”。如今很多上海的名中医都是朱南孙的学生,包括本院夏融、陈惠林、王采文等。主要著作有《中医妇科临床手册》、《朱小南妇科经验选》、《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女科调经要旨》等妇科经典。
关于朱南孙老师的故事很多,她曾在采访中讲起自己第一次独立诊病的经历:一个下雨天,一个妇女被担架抬过来,肚子剧烈疼痛,下半身流血。朱老在当时判断为“痛经”,用药里想到了“三七”活血止血运用其中。但是,那个妇女是先兆流产,药服下后不久,死胎就被打落流出,妇女腹痛消失,后来再诊病不找“老朱”医生,专找“小朱”医生。这故事一讲,大家也都明白了,是一个误打误撞治好的病,“三七”的双向调节作用是治愈的关键,朱老能在鲐背之年,讲起这个并不那么光鲜的诊疗经历,她是多么有勇气!同时,也饱含了她对后辈的教诲要重视四诊和参,不能主观臆断。
学术思想
乙癸同源,肝肾为纲。妇科理论到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始有系统总结,清代叶天士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清代费伯雄亦有说法:“男以肾为先天,女以肝为先天”。也有诸多学者认为男女皆以肾为先天,朱师从肝肾同源及冲任隶于肝肾这一生理特征出发,认为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藏精主胞胎;而肝藏血主疏泄,与肾同居下焦,相火寄于肝肾,平衡了肝肾先天之争,总结为“肝肾乃冲任之本”,且根据胞宫和乳房的关系,提出“治肝必及肾,益肾须疏肝”。如在使用柴胡、郁金、夏枯草等疏肝清肝之品,常配伍女贞子、桑葚子、枸杞子等益肾之品。
奇经奇用,冲任通调。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胎,冲任皆起自胞中(可以理解为子宫),陈自明曾说:“妇人病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所致。”调理冲任为妇科医家所重视,系统阐释这理论的是朱小南先生,他将冲任与脏腑、气血、其他经络的生理、病因病机等结合起来,突出了冲任随月经周期的盛衰变化,而且详细总结了奇经虚实的具体治则和常用方药,如用辛苦芳香法温通瘕聚。
处方精巧,灵活变通。朱师处方多在10味左右,尽量一药多用,兼治多症。如病体极虚,过补益则会壅滞,药量宜轻,常用6-9g,缓缓进取。
从合守变,明理阴阳。“从”即反治,即临症的时候要多采取“逆向思维”如乳少、经闭,病似静闭,应以动药通之。“合”即兼治,妇科疾病复杂,要兼顾各种症状采取综合治疗,如熟军炭配炮姜炭,寒热兼调,一走一守,治崩漏经久不止。“守”即坚持,对病程较长,症情复杂的慢性病用药必须果断,一旦辨证明确后,就要坚持长期用药,不能急功近利。“变”即用药治疗要随病情的发展变化而改变,因证而变,灵活应用。
衷中参西,力求实效:体现出海派中医的特点,包容开放,中西兼取所长,追求实效。
临事制宜,随时应变:主要包括季节寒暑变迁,和妇女经、孕、产、乳四期变化及少年、青年、壮年(生育期)、更年期、绝经后等年龄阶段的差异。
主要名方
将军斩关汤:此方系南山先生早年创制治疗严重血崩证验方,有“补气血而驱余邪,祛瘀而不伤正”之功。原方组成:大黄炭3g(大黄就是那个将军)巴戟天18g 仙鹤草18g 茯神9g 蒲黄炒阿胶9g 黄芪4.5g 炒当归9g 三七末0.9g 红茶汁送服。作用化瘀生新,固本止血,现也被广泛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癫等治疗。
后经朱南孙师“治血证以通涩并用为宜”的经验,将“失笑散”合用为君,配“通幽煎”“血竭散”化裁成“加味没竭汤”(即化膜汤),也是岳阳医院制剂痛经三号的主要组成。
加味没竭汤(经安片):组成生蒲黄(包煎)24g 炒五灵脂(包煎)15g 三棱12g 莪术12g 炙乳香3g 没药3g 生山楂12g 青皮6g 血竭粉2g(冲服)。主治妇女痛经,尤其膜样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月经间期起服,连服10帖,膜散经畅,其痛自止。
朱氏三豆饮(加减扁鹊三豆饮):“扁鹊三豆饮”《本草纲目》记载其由绿豆、赤小豆、黑豆、甘草节组成,治疮毒初起,又治“天行痘疹,预服此饮,疏解热毒,纵出亦少”。故历代医家多将此方用治痘疹、疮毒之症。
朱小南先生认为妇人妊娠后皮肤色素沉着,是由于血虚生风,热毒蕴血,脾虚生湿所致。组成:赤豆9g 稆豆衣12g 生甘草3g 生地12g 茯苓皮9g 忍冬藤12g 嫩钩藤9g 地肤子9g 苍耳子9g 黄芩9g 当归身9g 白术6g。水煎服。
后来朱南孙师将其化裁为:绿豆12g 赤豆12g 黑豆12g 生甘草9g,可加生地、白芍等,有消除黄褐斑之功效。
神奇送子汤——朱氏调经促孕方
朱南孙有个著名的“朱氏调经促孕方”,此方来自其祖父朱南山,已传承了150多年。朱南孙为人慷慨,她把朱氏妇科经验和验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潞党参15克,生黄芪、全当归、大熟地、巴戟天、肉苁蓉、女贞子、桑葚子、仙灵脾、石楠叶、石菖蒲各12克,川穹6克。每次于排卵前5天开始服用,连服12剂,能全方位益气养血、补肾助孕。
主治:不孕症,排卵欠佳、黄体不健者。
按:受孕之要,在于精、气、血、神充满协调而无疾。肾藏精,乃生殖之本,“结胎者,男女精血也。”清·张曜孙《产孕集》谓“孕者,始于神而终于形,……”、“两气相感,合而生神”。明·万全《户婴秘诀》也谓:“两情欣洽 ,自然精血混合而生子也”。古有“神交”之说。鉴此,本方以参芪等加补肾药,再辅以石楠叶、石菖蒲、川芎醒脑怡情,共奏益气养血、补肾助情、促卵助孕之效。每于排卵前5天始服,连服12帖。嘱患者择期合房。
朱小南用方经验
一、加减固本汤
组成:潞党参9g 焦白术9g 茯苓9g 牛角腮9g 杜仲9g 五味子4.5g 淡远志9g 陈阿胶9g 炒贯众9g 乌贼骨9g。水煎服。
功效:填补肝肾,塞流固本。
临床应用:主治肝虚肾亏的顽固性崩漏。本方系取傅青主固汤本去当归、山萸肉、甘草3味、加入牛角腮、陈阿胶、炒贯众、乌贼骨等化裁而成。朱氏认为当归性温动血,故不用。方中远志既可宁心安神,又止胞宫出血。由于顽固性崩漏流血无度,肝肾均亏,八脉空虚,故参入牛角腮、阿胶类血肉有情、原胶质之品,填补冲任之脉。贯众能清热解毒,与远志同用,其止胞宫出血具有卓效。朱氏经验,逢久崩久漏者,嘱病家于隆冬封蛰之际,取阿胶、龟板胶、牛角腮等原味胶质药物,加用健脾和胃之品,熬煎成膏滋药,每日进服,则崩漏未止者可截止,已止者可巩固疗效。
二、止崩汤
组成:潞党参9g 当归身6g 生地9g 白芍9g 山茱萸肉9g 女贞子9g 焦白术6g 青蒿6g 盐水炒黄柏9g 蒲黄炭9g 熟军炭3g 陈皮6g。水煎服。
功效:补养阴血,清热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阴虚血亏,内有瘀热的崩漏,伴有头晕腰酸,颧红口燥,午后潮热,脉带数,苔黄等症。朱氏认为崩漏一症的治疗,虽以补充气血,塞流止血为主,但若辨证为阴虚阳亢,内有瘀热者,纵用补涩法,亦无济于事,必须在补涩之中酌加清理瘀热之品,方能中鹄。《济阴纲目》眉批中谓:“愚谓止涩之中,须寓清凉,而清凉之中,又须破瘀解结。”故朱氏对这一类型的崩漏患者,常在养阴柔肝法中加入清热凉血,祛瘀行滞之功的熟军炭,蒲黄炭两味。尤其是熟军炭是必用之品,既能推陈出新,引血归经,又腹痛便泻之副作用。但兼有便秘一症,则熟军炭用量加至4.5g。朱氏遇崩漏日久,尚有瘀热未清,应用补涩药无效者,也于补养药中熟军炭一味,每能应手而止。
三、加减艾附暖宫丸
组成:陈艾叶6g 制香附9g 当归6g 续断9g 白芍6g 熟地9g 煨木香4.5g 台乌药6g 川楝子9g 黄芪9g 肉桂2.4g。水煎服。
功效:养血温经,理气止痛。
临床应用:治胞宫虚寒,冲任气滞的痛经。本方是由《沈氏尊生书》中的艾附暖宫丸加减而成。方中用黄芪、熟地补气血,当归调经,续断调肝肾,香附理气行滞,肉桂、陈艾叶等温宫暖胞。气血因寒而滞,得温暖而行,通则不痛。如经水夹有瘀块,可加山楂、青皮、红花、枳壳等以使化瘀行滞而止痛。
四、黄带方
组成:焦白术6g 茯苓9g 陈皮6g 白芍6g 川黄柏9g 黄芩9g 樗白皮12g 白槿花9g 白果(打)7粒。水煎服。
功效:健脾化湿,清热束带。
临床应用:主治因脾虚湿感,湿热下注带脉的黄带,可伴带下稠粘或秽臭,胸闷心烦,小溲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本方是由《丹溪心法》二妙散和《证治准绳》三补丸化裁而出。若湿盛加苍术6g;热盛加川黄连3g;带下秽臭甚者,加土茯苓12g,墓头回9~12g。朱氏认为墓头回乃属带下而有秽臭味的专药,配入土茯苓治疗腥臭黄带,屡试屡效。
五、赤带方
组成:香附炭9g 焦山栀9g 丹皮9g 川黄柏9g 当归身9g 白芍9g 地榆炭9g 鸡冠花9g 侧柏叶炭9g。水煎服。
疗效:解郁清热。
临床应用:主治带下黄白间夹有赤色或紫黑色,有血腥气,可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苔黄舌红,脉弦数。本方是由《女科撮要》丹栀逍遥散化裁而来。如有黑带,则改白芍为赤芍,当归身为当归,既养血又活血,使残余积血得以排除。俟紫黑色带消失后,续治黄白带。
六、白带方
组成:淮山药9g 焦白术6g 山茱萸肉9g 石莲肉9g 生米仁12g 砂仁2.4g 川黄柏皮6g 海螵蛸9g 茯苓9g。水煎服。
功效:健脾化湿,固带。
临床应用:主治因脾虚生湿,带脉失固的带下色白而无臭味,连绵不绝者,伴有精神疲乏,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象缓弱。本方系由《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化裁而出。方用淮山药,白术,茯苓,砂仁健脾和胃;苡仁培土化湿;萸肉补肝肾,固带脉;莲肉、海螵蛸固涩止带。朱氏认为白带虽为脾虚湿滞,但带有残热内恋,故酌加川黄柏清余热,化湿浊。如有腰酸者,加菟丝子9g 杜仲9g 如阴部有浮肿,加白芷炭2.4g 车前子9g。
七、青带方
组成:黄柏9g 黄苓9g 焦栀子9g 苦参9g 蛇床子9g 金银花9g 茯苓9g 生地9g 樗白皮12g。水煎服。
功效:清热杀虫。
临床应用:主治带下青绿色或菜黄色,质稠而有泡沫,流出后常刺激外阴皮肤而引起瘙痒感。朱氏认为本症也由脾虚湿热,下注带脉所致。治疗之时,应配合外治法,常用野菊花,生百部、白槿花、韭菜煎汤熏洗外阴部,或用黄柏末、枯矾研匀外敷。
八、白崩方
组成:鹿角霜9g 狗脊9g 白蔹9g 陈艾叶6g 潼蒺藜9g 杜仲9g 五味子4.5g 淮山药9g。水煎服。
功效:峻补奇经。
临床应用:主治带下如米泔水,质清稀而状如冲崩,兼有头晕目眩,腰酸膝软,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象微弱。朱氏认为本症多见于老年,先天不足或病后虚损的妇女。其病机为肾阳虚弱,冲任亏损。本方系由《济生方》白蔹丸加味而成。该方为治阳虚带下的祖剂,《女科切要》的内补丸和《吴鞠通医案》的通补奇经丸莫不由此衍化而出。
九、五色带下方
组成:生黄芪12g 焦白术6g 熟军炭4.5g 川黄柏9g 败酱草9g 米仁12g 全瓜蒌9g 连蒂菱壳12g 生甘草3g。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软坚。
临床应用:主治臭秽异常的五色(青、黄、赤、白、黑)带下重症,可伴心烦口燥,小便热赤,脉数。如带下如脓样者,加白头翁12g 鱼腥草9g;出血多者,加黑地榆12g 阿胶9g ;阴道作痛者,加犀黄醒消丸(吞服)1.2g ;阴部瘙痒,则加苦参片9g 蛇床子12g。朱氏认为,带下杂色是因湿毒内蕴胞宫所致,或为胞宫内有脓疡,或为肿瘤。方中熟军炭为要药,既清热解毒,又祛瘀止血;米仁健脾化湿,排脓消肿,配带蒂菱壳同用,共奏固涩止带之功;生黄芪、白术、甘草除固气益损外,又能排脓止痛;川黄柏、败酱草擅长清解下焦湿毒。本症迁延日久,五脏俱败,津液枯槁,可见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顿,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光剥,脉微细,朱氏改用补虚固脱之法。处方:生黄芪12g 潞党参9g 麦冬6g 当归身9g 白术6g 五味子6g 米仁12g 赤石脂(包煎)12g 生甘草3g。水煎服。
十、加减扁鹊三豆饮
组成:赤豆9g 稆豆衣12g 生甘草3g 生地12g 茯苓皮9g 忍冬藤12g 嫩钩藤9g 地肤子9g 苍耳子9g 黄芩9g 当归身9g 白术6g。水煎服。
功效:养血祛风,健脾利水。
临床应用:主治妊娠皮肤发黑,妇人及产后面部色素沉着,服避孕药及人流后面部及手部皮肤色素沉着者。扁鹊三豆饮是由赤豆、稆豆衣、绿豆、生甘草四味组成,原治小儿稀痘清毒,且对麻疹有预防作用。朱氏认为妇人妊娠,产后或服避孕药后引起皮肤色素沉着,是由于血虚生风,热毒蕴血,脾虚生湿所致。本方减去绿豆,加入当归、生地,以养血凉血;忍冬藤清热和络,走达四肢;白术、茯苓皮健脾利水;苍耳子、地肤子祛风止痒;钩藤,黄芩清热平肝安胎。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