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场人家(五十一)

串场人家(五十一)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对别人而言,晒棉花的活很轻松,也还干净,没有什么灰啊泥的。闲下来的时候,手拿捻线驼子或鞋底,面前有用不完的棉花,捻线的剥几瓣花,牛身上拔根毛,干部见了,只当没见。没人计较这些。纳鞋底的,大多是已婚妇女,他们抓紧一切时间,不是为小的,就是为老的,或是自己的男人。

吕芳从未接触过捻线、纳鞋底的活儿,当然不会做。可闲下来的时候,就如她人剥棉花捻线、纳鞋底一样。也有她的副业,有她的小天地。她总习惯性地在上工前,带上一本书,同其他妇女一样,各做各的事。书中难免会遇到拦路虎。要搬掉它,啃下这块硬骨头,不是什么难事。因为那本大百科全书,就在隔壁。这百科全书,就是冯明与吕芳心中共同的老师守成。也可能是天赐良机,抑或前生注定的师生缘。守成单身一人,除了菇房,就是往咸城食品厂的往返途中。

不知是菇房,还是花仓,对冯明来说,象有一偌大的磁场,吸引着他。略有闲暇,哪怕有一点点的喘息之机,有袋把烟的功夫,似大脑不受控制地被吸引过来。

翻过了一遍花,太阳略有偏西,冯明习惯性地来到菇房,见吕芳正坐那儿。听守成讲授关于文言文的古为今用问题。谈着谈着,就说到了学习与运用。守成知吕芳和冯明都喜欢读一点古文,背一些名篇。且花费了不少时间。就因势利导,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你们既对古文有兴趣,对一些典故喜刨根问底,就要自觉不自觉地写些东西,从我做起,从生活作手,认真分折,揭示一些社会现象,把它记录下来,写东西切忌挤牙膏。真情实感要象水一样的流淌。所谓汪洋恣肆者,便是让自己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任何约束。从小处作手,于细微处见精神。如此下去,一段时间以后,必定会有一个飞跃。人非生而知之者,皆学而知之者。

在学校叫作文,在社会则为文章。叫法各异,实质一样。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血有肉,围绕中心,记中有叙,叙中有议,自觉与不自觉中作者的观点,目的就在其中了。社会有别于学校。在校时,大多为老师出题,提纲挈领地讲一下,然后围绕题目这个中心,去自由发挥。作文不是数学。数学是公式化的,求证的过程虽有差别,可答案都是一样的。而作文则不同,可以自由发挥。当然,也是以题目为中心的。为文者最忌偏题。现在,我们接触了解的人和事,都是农村农业农民。这当然是个大命题,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的笔,把它记录下来,就是对自己写作的升华和提高。 好的作家、学者,都有记日记的习惯,并长期坚持之。

今日对守成的讲解,吕芳听了,感到既新鲜,又具指导性。守成诲人不倦,吕芳学而不厌。提到看书学习,作文日记等问题。守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谈起了写字。守成以为,要作好文,必先写好字,字不仅仅是人的脸面,向来有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之说,虽不尽然,但写得一手好字,是读书人,或者说是知识分子人人向往和追求的。好的字,不但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对所为之文锦上添花,带来视觉享受。还可增强自身修养和自信心。汉字源远流长,它是书写的载体,没有汉字,就没有书写,或者说叫没有书法。反过来说,能把每个字都能中规中矩地写好,那当然是珠联璧合了。

吕芳听了津津有味,当然有写一手好字的冲动,只是觉得太难了。高不可攀。守成说,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恒心和毅力,锲而不舍地坚持。非一朝一夕之事,何况写字方是一初级阶段,若要入书法之门,更是一项遥而不可及的艺术。况且书法没有顶峰,除了刻苦,还得有天赋,不是人人都可以在此领域有所建树的。当然,书法既是一门艺术,只是极少数人的事业,譬如唱歌,演戏,每个人都能把歌唱好?把戏演好?守成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吕芳和冯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而这些知识,以前在学校未听说过,只知道,写好字,是自己的追求,连做梦都想自己能出一手人见人羡的好字。可终于功亏一篑,出了校门,结束了学习生涯,又进入了另一天地,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一度时期曾认为,文化知识将与自己再见,不再有什么关系,反正面朝黄土背朝天,只要锄头扁担求温饱,何用文化装头脑。尤其是冯明,想到自己有一身力气,壮实的体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在这一广阔但又偏远的天地里,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人不能做到的,我也可以通过努力而做到。不再像在学校那样,怀更大的理想,具更大的抱负,要干出个惊天动地的事业。而今,残酷的事实,沉重的劳动,无休无止的简单重复。使得他失去了奋进的信心,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失去了方向,任风浪敲打而无力抗争,任狂风巨浪而任意飘零沉浮。听了守成的一席话,似又燃起了学习生活的希望,增进了人生积极进取的勇气。冯明、吕芳不约而同,抬起头来,会心一笑。这一笑,似有万语千言。似从初不相识到神交已久的跨越。从中鼓起生活的风帆,更鼓起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两颗既火热又曾沉沦的心,在不断跳动的同时,渐行渐近。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乔永星,1949年出生在上海,10岁随母亲下放回到盐城新兴公社。1966年盐城中学初中毕业回到农村,在农村生活二十余年后,随知青妻子返城。喜欢写些散文,小说之类,大多是农村生活题材。已完成《串场河畔》、《串场故事》两部系列小说和《学书》中篇小说以及几十篇短篇小说。累计近七十万字。

(0)

相关推荐

  • 慈母手中线

         慈母手中线 □李军 针线活,是从前农家最普通的场景,祖母.母亲补衣之镜头是最寻常的画面."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许多百姓人家的生活常态.农家妇女秋冬季节经 ...

  • 当代著名书法家吕云,楷书作品欣赏,挺秀劲遒,难得真书法,收藏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我曾多次在文章中就讲过,写好一手漂亮的字的首要条件并不是有多好多贵的字帖,而是要有写一手好字的期盼和持之 ...

  • 冯愿书法作品鉴赏冯愿(1868

    冯愿书法作品鉴赏 冯愿(1868-1943)字侗若.广东佛山南海人.世居广州,望族.先太祖冯承修,翰林出身,授礼部郎中. 少时充学海堂及菊坡精舍专经生.1897年中举人,后以内阁中书回籍.返粤后任两广 ...

  • (清)清朝第一位状元吕宫书法谨跋

    吕宫(1603-1664),字长音,又字巷枕,号金门,武进县(今常州)人.原居马山埠,明末中举人.清顺治四年(1647)殿试获一甲一名进士(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授秘书院修撰.官至弘文院大学士,太子 ...

  • 评价别人书法,这3句话不能说​

    沐石陪您学书法 发布时间: 19-06-3017:11 如果别人拿着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或者写几个字让你点评的话,你会怎么说?我相信,很多朋友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为难.写得好的还好弄 ...

  • 《我的邻居》作文600字,以邻居为题的作文600字

    <我的邻居>作文600字 我的邻居是一位老爷爷,他今年已经80多岁了. 周爷爷头发已经全白了,可身子骨却依然强健,走起路来很平稳,一点也不像别人似的,摇摇晃晃.每天,他都要出去逛一逛,溜达 ...

  • 串场人家(十一)

    串场人家(十一)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岁月在一天天地流.日子在不紧不慢地过.春去夏来.夏收夏插已告段落.田里的秧苗由黄转绿,根粗叶肥的.公家田里的苗,栽秧时上规距,都是对 ...

  • 串场人家(五)

    串场人家(五) 作  者:乔永星 图  片:选自网络   艰难困苦的时候,喜欢回忆快乐的童年,饥寒交迫的时候,更引来童时常食的菜肴. 1961年暑假将临,祖父放出口风,只要我好好读书,多识字,写好字. ...

  • 串场人家(十五)

    串场人家(十五)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大表哥结婚.分家.生子.一路艰辛走来.亏得有大表嫂倾心相亲相爱,互帮互苦.他在队里用牛,已有十几春秋.自有记忆始,就从未见过他离开牛一 ...

  • 串场人家(二十一)

    串场人家(二十一)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身在曹营心在汉.婚后的大花,牵肠挂肚的,是生病的老娘,劳碌不息的老父,还有就是年纪尚小的妹妹二凤.三姑娘.一夜之间,如隔千年.娘婆二 ...

  • 串场人家(二十五)

    串场人家(二十五)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诸多男劳力的眼中,场头上的生活,是半养半做,养人的地方,老弱病残的聚散地,无非是翻翻麦子,稻子,晒晒草,最重的生活,就是脱粒,进仓. ...

  • 串场人家(三十一)

    串场人家(三十一)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孙队长送走唐军后,着人将冯三叫来.已是下午时分,天气阴沉沉的,天上乌云翻滚,北风越刮越烈.似乎老天欲将这天下最冷的冰雪,倾洒到这块土 ...

  • 串场人家(三十五)

    串场人家(三十五)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没有被单一贫困的生活击倒,也没有被既脏又重的农活压垮.我们这一代,经岁月轮回,大浪淘沙,告别了肚大但瘦骨嶙峋,芦棒的身菜色脸的童年, ...

  • 串场人家(四十一)

    串场人家(四十一)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刚回到保管室,孙守成手里拿着个单子,走了进来.彼此打过招呼,孙守成说道:队里为发展副业,多管齐下,决定利用空闲队房,种植蘑菇.我听了感到 ...

  • 串场人家(四十五)

    串场人家(四十五)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身随心转,看到二凤子丢下一句话.在一支小小的桑树扁担上做起了文章.莫非我数次为吕芳挑水,她有所察觉,仅此而生醋妒之意?莫非她不见了我从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