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换气功能检查
一、弥散功能
肺泡弥散是肺泡内气体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膜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D)作为判定指标。肺泡弥散量是指肺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为1mmHg条件下,气体
在单位时间(1min)内所能通过的气体量ml)。影响肺泡毛细血管弥散的主要因素有弥散面积、
弥散距离(厚度)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氧分压差、气体分子量、气体在介质中的溶解度、肺泡毛细
血管血流以及气体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氧(O2)与二氧化碳(CO2)在肺内的弥散过程不同,
相同温度下CO2的弥散速率是O2的21倍,所以一般不存在CO2弥散功能的障碍,临床上所谓
弥散障碍是指氧弥散障碍,其后果是缺氧。
D1值与年龄、性别、体位、身材等相关,男性大于女性,青年人大于老年人。弥散量如小于
正常预计值的80%,则提示有弥散功能障碍。临床意义:①弥散量降低,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
石棉肺、肺气肿、肺结核、气胸、肺部感染、肺水肿、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贫血等。②弥散量增加可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肺出血等。
二、通气/血流比例
肺有效的气体交换除要求有足够的肺泡通气量和充足的血流量外,还要求通气/血流比值(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V/)比例适当静息状态下,健康成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约4L,血流量(Q)约5L,V/Q比值为0.8,此时可保证最有效的气体交换。病理情况下,局部血流障碍时,进入肺泡的气体,不能充分与血流交换,VQ比值>0.8,出现无效腔气增加;反之,局部气道阻塞,V/Q比值<0.8,成为无效灌注,导致静-动脉分流效应。这两种异常状况,都可造成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动脉氧分压降低)临床意义:VQ比值失调是肺部疾病产生缺氧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可见于肺实质、肺血管疾病,如肺炎肺不张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和肺水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