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的长进,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重要吗?
在专长和卓越人士的的研究中,最初的研究中有一个流派是基于“血统论”。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在欧洲历史上,那些卓越人物都是成家族出现的,老子英雄儿好汉,厉害人物除了有厉害的老子外,还一定有厉害的亲戚。这些厉害的儿子孙子爷爷妈妈姥姥姥爷各种七大姑八大姨,通过各种交叉通婚,然后就产生了更多卓越人物。
这样的结果就是,NB的人通常都会有一群NB的亲戚朋友。他的家族,会有很多卓越的人扎堆出现。
咱们国内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说法,譬如绍兴的俞氏家族(不清楚自行百度),将军事、政治、文化、科学人物都串连进去了。微博上还流传过某明星的显赫家族什么的。
当然,后来的更多研究证明这种“血统论”不靠谱,原因是之前的样本太小,还有就是穷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成就小是因为没机会,而并非血统低贱的问题。
血统虽然不靠谱,但环境却很重要、跟谁在一起工作很重要。
在成为卓越人物这个事情上,除了依赖于个体的天赋、性格、努力程度以外,跟外部环境还是有很大很大的关系。
大学同宿舍的两个人,假设都想有所建树,但20年以后差距仍然会很大。
假设甲去了深圳,好容易找到一个工作,但这个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每天都亚历山大,有很多高难度的任务需要完成。同时同事都很努力和优秀,竞争压力高。
乙去了一个悠闲的事业单位,特别悠闲自在,没有压力也没有竞争,当然也不没有那么多很难的事情需要他去搞定。
甲看到深圳那高耸入云的房价,想安居乐业这个基本的要求,没有捷径可走没有人可依靠,只有自己下功夫,花更多的时间去实践、研究,涨自己的本事才能升值。而乙同学从来不用考虑房子,也没有竞争压力,许多时候做的多了甚至不如做的少,这样的环境下奋斗的劲头也会少很多。
20年后,甲乙同学在专业上一定会有很大差距。当然,追求卓越不一定是每个人喜欢的,这是个人价值观下的选择,没有对错。
任何选择都有成本,真正追求卓越的同时意味着要放弃许多普通的快乐、很苦很累并且不一定能够得到。社会进步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让更多的人有可以不追求卓越、随性生活的自由,快乐就好!
普通人在开始的时候都是环境的产物:被逼着成长。当没有外力逼着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于追求安逸。当外界的环境要求不高的时候,当没有人环境非要逼你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都选择能应付过去就算了,这是人之常情。在没有明确要求也没有清晰方向,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仍能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个事情这种人有,但很少。
这种外力的逼迫,除了来自于地域差异,也会来自于领域、行业甚至跟你所服务的机构关联紧密。有的领域已经很成熟了,再怎么努力也难有大的突破出来。还有如果你服务的机构从来没有困难的、复杂的项目,那可能你也很难提升!
在许多小城市里面却有着某个领域或者行业全球最先进的研究、设计、生产机构,这个时候你做的工作和你的同事就是最牛的,也一样可以快速成长。
也许有人说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在一个小城甚至村庄里,只要有互联网,我也可以了解学习全世界,这当然没错。
如果仅仅从获取显性知识和公开信息的角度看,地域影响不大。但是知识真正转化成你自己的能力需要有实践和历练,你认为自己学习了甚至学会了,都不算数。没有实践的环境、没有真正去干活解决问题,没有做大的项目困难项目的机会,只不过是自己认为自己知道而已。
好的地域、好的公司能够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这里的机会指的是:能够接触到你行业内最新的理念、方法、技巧和工具,更重要的是NB的同事领导、需要创造力的项目机会和任务要求。
后者甚至更重要,对于成年人而言,同伴学习(这也是我们成立【二班】的原因吧)、实践中的学习才是根本。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创新产业都是区域性的,譬如好莱坞拍戏、硅谷IT互联网等。
当然,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内在因素。我们也曾经见过,不少人的机会很好,在很大的城市里很知名的机构工作,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但这些人却只会利用机构的光环,本身从来没有下过功夫,结果是没有一点修为和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正在给每个人提供更多的机会:没有外在压力时你也可以激发更大的内在动力,没有实践机会时可以多去争取,领域和行业公司都可以换。虽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但并不能阻碍他胸怀天下。
对于致力于有所成就的人而言,多跟自己较劲,远离舒适区。无论在哪里,有所成就的人最后靠的还是自己!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该文内容是《如何成为专家》的素材,将来详细的内容(包括案例、方法和工具等)会放到书里面,这本书估计要201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