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如何显赫于天下
唐三彩,在中国陶瓷史曾经大放异彩,是中国几千陶瓷艺术的魅力瑰宝。自上世纪初唐三彩被发现以来,便受到中国以及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火热,不少专家纷纷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众。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真品唐三彩马从造型上看,一般都是头小颈长,膘肥体壮,臀部发达,腿部强劲有力,处处都可透出一种内在雄健的美。其眼睛、耳朵、筋骨、肌肉等局部雕琢精细,刀工娴熟,符合“西域大宛洋马”的生理解刨特点。不仅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也不同。它体现了唐马的造型特点,以静为主,静中带动,你看它“回首顾盼”,极其传神,雕塑家把这一顾盼的瞬间“定格”,使它能生动地展示唐马的内在精神、外在的动感和充满阳刚的肢体韵律。如此精湛传神的技艺,岂是仿品能企及的?
唐三彩的是在民国初期,1905至1909年修筑陇海铁路期间,在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修建而毁损了一批唐代墓葬,施工者发现许多带彩釉的陶马、陶骆驼和陶俑,由于这些陶器上大多数带有黄、绿、白或黄、绿、褐三种颜色,于是人们就给了它们一个形象的名字——唐三彩。
在用途上,不少人印象里,唐三彩主要用作明器。郭爱和则澄清说,实际上三彩作为一种工艺,与明器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唐代三彩是为了适应当时厚葬之风,烧造了不少马匹、骆驼、男女侍俑、文武官俑,以及亭台楼阁、假山水榭模型等明器。而三彩作为一种多彩的陶瓷,它既可以做日用品,也可以做建筑瓷,也可以做生活用品。”
唐三彩是一种名气大到不需要过多介绍的文物类别,但你知道唐三彩真的只有“三”种颜色吗?当然不是。“三”只是个虚数,最常见的颜色有黄、白、绿、紫、褐,而黑色比较少见。不过,你知道最“昂贵”颜色是哪一种吗?是蓝色。
在初唐时期,三彩的制作相对较为简单,品种也相对后期来说要少很多,多在挂釉后加以彩画。到了盛唐时期,三彩也进入了一个空 前的鼎盛,品种之丰富,制作之精美,产量之大都是空 前 绝 后的。自安史这乱后,唐三彩便开始走下坡路了,慢慢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