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丨你的“套用”一文不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很简单:那是别人的道理,来自他人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我们只是简单套用,显然起不到相应作用。
就好比流传久远的比尔盖茨退学搞微软,然后就成功了。于是大家纷纷盛传上学无用,有想法就去做,就要敢于去实践;搞得退学创业在当时成为了最流行的事。
殊不知,其后很多年外界才了解到这样的消息:比尔盖茨的父亲是成功律师,纽约律师协会联合会主席;比尔盖茨的母亲则是一位成功的女商人,她不仅是华盛顿州金县联合银行的首位女性总裁,还是第一位担任联合银行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的女性。
当时,比尔盖茨致力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研发并创办微软后,她就与委员会成员、IBM主席约翰 · 欧宝(John Opel)讨论了儿子的公司;而几周后,IBM就冒险聘请了当时还是一家小型软件公司的微软,为其第一台个人电脑开发操作系统。
此后,由于有IBM的背书,以及微软操作系统本身良好的性能,比尔盖茨的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听说的“道理”,如果不是绝对真理和自然界规律,而是人为的总结与经验归纳,那么都值得怀疑,都应该在实践中去检验后再确认有效部分。
身为社会经济人,任何人与事都要保持怀疑和克制的态度,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判断和总结,才是对自己最负责的做法。
当然,如果从人性发展和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随时可以鼓励这种自我拷问。
因为本质上,这种自我拷问代表着一个人在成长中的自我觉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性中的理性开始闪闪发光的时刻。当这种自我拷问产生时,一定程度上它还标志着人的自我进化,正在发生。
即使问题没有答案,但人的裂变已经产生,假以时日,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当我们学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时,可以从更为宽广的角度去寻找问题所在。

庸常的影响

大多数人,都活在别人的道理中;且往往学到最后才惊觉,自己不仅毫无建树,就连复刻和弄明白别人的道理都格外费劲,更不用说有所发明与创新。
原因何在?因为多数人始终在复刻这个世界或他人,始终走在当复印机的途中,而不是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我们总是在套用别人的一切。
一生之中,我们为什么而学,学成之后自己要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这些相对寡淡而略显深奥的问题,多数时候人们都不去扪心自问。
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原本就缺乏哲学思考的传统,缺乏让一个人全面成长的社会维度。
所以,逐渐地,人们进化出了最擅长的功能,那就是在当下仅有的,为数不多的社会存活通道中,拼命挤出一条路来,拼命获取一个人生机会和社会位置,并在此位置与角色上,处世,博弈,终老。
并笃定,自己生来就是这样的人。这就是最常见的庸常,更是惯性思维的力量。
这种力量自有其好处:只需朝人人都看得见的金光大道走去,走人人都在走的那条路;然后渐渐地,要么让他人无路可走;要么与众人挤挤挨挨一路同行到人生的终点。
在这条习以为常的人生路上,无关创新,无关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何种梦想或见解,只要个体符合相关要求,就可以成为社会运转机器上,一个稳固的螺丝钉。
而为了成为这颗人人争相想做的螺丝钉,人们必须按照既成体系的人生成长模式,一步步学习,一步步在既定轨道内遵循相关规矩、规定,直到凭借个体努力,成为上百亿待选者中的佼佼者,被允许进入那道窄门。

人生窄门之内,天选之子及权力与财富的继承人,列队欢迎佼佼者加入金字塔尖行列。
并允许佼佼者回看自己的来时路,知晓自己的跨界来之不易,进而甘心为维护这份独一无二的机会,出谋划策,提高各方面门槛,以更窄的标准和维度,最严格的关卡,提高进驻窄门的标准。
社会金字塔等级如是循环并形成。人们在各自等级范围内,过相应等级的生活,并承受与此匹配的观念、奖赏、压力、法令、道德约束——社会井然有序并螺旋式上升。
如果以上你能看明白,说明你已具备体系化结构化思维;如果不能也无妨,因为此刻作为汪洋大海中一滴水的你,也是极其纯粹的。

“道理”与认知世界的逻辑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认知模型和信奉的道理、规则。在它们的指导下,我们做出种种源于私心目的的行动与选择。那么,在自我和社会的双重认知指导下,我们过得好吗?
如何才叫过好了一生?
显然,答案必须来自个体获得感,个人的人生追求与目标;而非社会评价。因为这是个体在面对社会标准时的迷茫,是对自我的责问。
现实中,社会通常以财富多寡、社会地位、名誉声望等方式,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而对个体内在是否感到幸福、平衡、人生是否有获得感,无以感知,也毫不关心。
对个人而言,外在的成功,虽然意味着“过得比别人好”,却并不等于内在也颇有所得,或完美无缺。
仅从外在标准,如财富地位来衡量自己过得好不好,是可行却不全面的。正所谓“人们都关注你飞得高不高,却无人关心你活得累不累”。
盛名之下,伤痕累累。更有人将其合理性归结为: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意即:并非谁来迫你,都是人自己的欲望。
所以,当人的外与内在割裂,以至于人们逐渐以外部标准,当成内在准则来衡量自己的人生,认为人生幸福与否时,过得好不好将完全取决于财富地位这些纯粹的外在。
与内在幸福感毫无关联,人们对于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自己是什么,擅长什么完全不关心。
在此社会共识基础上,多数人拼尽一生希望成为同款“套中人”。殊不知,同一赛道上持同等目的的人太多,同一规则下同等动作思维认知想要赢,何其难!所以,在此同一性环境下,学会的所谓道理,都只不过是在同等赛道和思维层级上的相互劈杀,最终内卷而已。
因此,在情境相同的前提下,一个人过得好是实力+运气,过不好才是这种人生赛制下的常态。

否则谁来做底层,做最辛苦却赚钱最少的粗活、累活甚至要被牺牲掉的活儿呢?让这个社会淘汰掉谁呢?我们都拒绝被淘汰,显然更不想沦为社会底层人士。所以每一个人都竭尽全力,想方设法改善个人处境。
于是,就出现了:
“窃国者诸侯,窃钩者诛”
“人家三代人努力,你十年苦读就想赢”的社会现实。
是非黑白颠倒,强盗逻辑盛行,猝不及防间,人们不知不觉之间也被这现实压垮,被强盗逻辑俘获,认为这些是对的,这就是现实。也就此认了怂,于是正好如了霸权主义者意愿,永远做被“人间道理”所束缚者的人。
所以,在这种层面上,越懂他人的“强盗逻辑”,你将越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rochaska, J.O., DiClemente, C.C., & Norcross, J.C. (1992). 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 Applications to the addictive behavio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 1102-111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