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淡水鱼类图鉴(一)

淡水鱼广义的说,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狭义的说,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

它们是居住于湖泊、溪流、河川等淡水环境的鱼类。地球的淡水面积少,淡水鱼种类却异常丰富,占鱼类物种数的约 41% 。在中国淡水鱼种类约1000种。

达氏鲟

Acipenser dabryanus

达氏鲟,为鲟科鲟属的鱼类,俗名沙腊子、长江鲟、鲟鱼、小腊子。分布于朝鲜西岸以及金沙江下段和长江上游干流、东海和黄海等,多生活于长江上游干流流水环境。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一级

极危,可能野外绝灭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

中华鲟,又名中国鲟、鲟鱼、鳇鱼、苦腊子、鳣,是中国特产的珍贵鱼类。是古老珍稀鱼类,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纪,它们与大熊猫一样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鱼类和脊椎动物演化的活化石值,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鲟并称为中国的“水中国宝”。中华鲟形成了稳定的生殖回游习性,有自古以来固定不变的航道:亲鱼从近海回游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孵化出的鲟苗顺流而下,漂游入海,大约十年后,幼鲟长大了,又追寻它们童年的足迹,从大海返回上游寻根产卵。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一级

极危

东亚鳇鱼

Huso dauricus

东亚鳇鱼,又称达氏鳇,俗名鳇鱼。最大可长达5.6米、重达1000千克以上,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分布于前苏联地区以及黑龙江中游、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下游等,多栖息于淡水以及砾粒质水底和沙质水底。

极危

白鲟

Psephurus gladius

白鲟,或称作中华匙吻鲟,因为其吻部长状如鸭嘴,也俗称为鸭嘴鲟,有些白鲟的吻平直如剑,因此也被称为“象鼻鲟”。种群多生活于长江中下游水域,个别的生存于水域广阔的湖泊中。白鲟与中华鲟生活水域相同,故四川民间渔民中流传有“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之说。其中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鱼就是指的白鲟,黄排指代胭脂鱼。由于过度捕捞,白鲟物种已处濒危,虽然1983年中国政府已将白鲟列为保护物种并禁止对其捕捞,但由于新建的水坝将不同水域的白鲟种群隔离,由此其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一级

极危,可能野外绝灭

斑鲦(tiáo)

Clupanodon punctatus

斑鲦,分布西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中国的东海、南海、台湾、香港等海域。体长可达32公分,鱼体呈银白色,背部略带黄色调。为沿岸性鱼类,通常喜欢水质清澈的海湾,虽然会入侵河口,但并不太深入,可能较无法适应盐分太低的水域。喜欢在河口附近的沉积泥底,摄食底藻。

无危

(jì)

Coilia nasus

刀鲚,又称凤尾鱼、长颌鲚、刀鱼,体长可达41公分,从头向尾部逐渐变细,腹部圆润,上颔长,几乎到达胸鳍基部,胸鳍鳍条细长。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的黄海与东海等海域,栖息深度可达50米。栖息在沿海、河口,可以忍受淡水。

未予评估

凤鲚

Coilia mystus

凤鲚,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海、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河海洄游性鱼类,其溯河产卵洄游。

未予评估

秦岭细鳞鲑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秦岭细鳞鲑,也称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等,是细鳞鲑的一个亚种。为中国的特有种,主要分布于秦岭两侧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及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上游的溪流中。此鱼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鱼纲15种野生鱼类中,唯一于1949年以后命名的珍稀鱼类。

未予评估

香鱼

Plecoglossus altivelis

香鱼,体长可达30公分左右,鱼体延长而侧扁,头小,吻端下弯,形成钩吻。下颌前端各有一突起,两突起之间成明显的凹陷。分布于中国、韩国、日本,为温水性中小型淡水鱼类。在台湾原产的降河型香鱼相传由郑成功于九龙江带香鱼到新店溪繁殖,故称为国姓鱼。

数据缺乏

大银鱼

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大银鱼,又称透头大银鱼,体长可达23公分,分布于中国北部及朝鲜半岛淡水、半咸水、海域,栖息在底层水域,会进行洄游。

未予评估

安氏新银鱼

Neosalanx anderssoni

安氏新银鱼,为辐鳍鱼纲胡瓜鱼目银鱼科新银鱼属的鱼类。分布于朝鲜西海沿岸以及中国黄海、渤海及东海北部沿岸等,栖息在底层淡水、半咸水水域,会进行洄游。

未予评估

前颌间银鱼

Salanx prognathus

前颌间银鱼,俗名面鱼、面丈鱼,体长可达12公分,分布于朝鲜以及中国东海、黄海等海域,栖息在底层水域,生活习性不明。

未予评估

居氏银鱼

Salanx cuvieri

居氏银鱼,为辐鳍鱼纲胡瓜鱼目银鱼科银鱼属的鱼类。体长可达15公分,在中国分布于沿海,包括福建、广东沿岸,栖息在底层水域,会进行洄游。

数据缺乏

鳗鲡

Anguilla japonica

鳗鲡,又称日本鳗鲡、鳗鱼、白鳗,体型最大的鳗鲡长达150厘米,鱼体延长呈圆柱形,头部呈锥型,鱼体背部深灰绿或黑色,腹部白色,无任何斑纹,体表无任何花纹。分布于马来半岛、朝鲜半岛、日本、中国沿海以及菲律宾群岛等地的淡水溪流中。属于降海产卵的洄游性鱼类,肉食性,以小鱼及底栖生物为食物。

濒危

北鳅

Lefua costata

北鳅,又称八须泥鳅、纵带平鳅、泥鳅、须鼻鳅,体长10公分左右。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以及中国,常生活于静水和缓流河段。

未予评估

硬刺高原鳅

Triplophysa scleroptera

硬刺高原鳅,为鳅科高原鳅属的鱼类,俗名硬刺条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湖和黄河上游等,多生活于湖泊浅水湖湾和河流缓流河。食物主要是水生昆虫成虫及其幼虫,也是小鱼小虾等。

未予评估

拟硬刺高原鳅

Triplophysa pseudoscleroptera

拟硬刺高原鳅,为鳅科高原鳅属的鱼类,俗名拟硬刺条鳅。在中国,分布于青海、云南、四川西部和甘肃境内的长江、黄河干流及其附属水体、柴达木盆地的柴达木河和格尔木河、若尔盖地区的白河和黑河等支流及该地区的湖泊和沼泽中、金沙江水系亦有分布等。

未予评估

达里湖高原鳅

Triplophysa dalaica

俗名叉尾巴鳅、后鳍巴鳅、后鳍条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黄河自兰州以下的干支流和内蒙古的黄旗海、岱海、达里湖以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克什克腾旗和西乌珠穆泌旗等地的自流水体、海河水系等,多见于河湖流水和静水环境。

无危

东方高原鳅

Triplophysa orientalis

俗名崆吉斯条鳅、巩乃斯条鳅、东方须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西藏拉萨河、怒江上游、青海、甘肃和四川西部的长江、黄河干流及其附属水体、青海柴达木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的自流水体等,多栖息于江河湖泊缓流或静水水体。

无危

岷县高原鳅

Triplophysa minxianensis

岷县高原鳅,为鳅科高原鳅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洮河和渭河水系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岷县洮河上游。

未予评估

后鳍高原鳅

Triplophysa posteroventralis

又称达里湖高原鳅,俗称后鳍巴鳅、后鳍条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黄河自兰州以下的干支流和内蒙古的黄旗海、岱海、达里湖以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克什克腾旗和西乌珠穆泌旗等地的自流水体、海河水系等,多见于河湖流水和静水环境。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达里湖。

未予评估

斯氏高原鳅

Triplophysa stoliczkae

又称中亚高原鳅,俗名中亚条鳅、背斑条鳅、高原条鳅、球肠条鳅。分布于巴基斯坦、阿富汗、伊郎东部以及俄罗斯与新疆毗连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及其毗连地区,一般栖息于江河湖泊以及温泉等。

未予评估

拟鲶高原鳅

Triplophysa siluroides

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黄河上游的干支流和附属湖泊等,多见于干支流和附属湖泊的缓流或。

未予评估

花斑副沙鳅

Parabotia fasciata

俗名黄沙鳅、黄鳅、花间刀、蕉子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珠江水系、还分布于韩江、汉水、九龙江、闽江、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黑龙江等水系、四川分布于岷江、沱江、嘉陵江等,体长可达15公分,常生活于江河平原或宽谷河流沙底水流清澄。

无危

东方薄鳅

Leptobotia orientalis

为亚热带淡水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黄河、汉水等。

未予评估

中华花鳅

Cobitis sinensis

又名斑鳅、中华鳅,典型体长约7公分,最长可达15公分。在中国分布于珠江、元江、海南岛、闽江、钱塘江、长江及黄河、海河中下游、嘉陵江和渠江上游、在甘肃、陕西、云南、台湾也有分布,多栖息于平原或宽谷地区的小河沙底清水河。

无危

北方花鳅

Cobitis granoci

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滦河上游、湟水、额尔齐斯河和蒙古等。

未予评估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六大水系及其附属水体、四川、湖北、湖南、重庆各河流干支流、湖泊、水库、沟渠、池塘和稻田等水体,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体长可达28公分,体侧扁或略带筒状沿长,体色为斑驳的金褐色,带有黑色斑点。栖息在河、湖泊、池塘和水田中,性情温和,属杂食性,以蠕虫、小型甲壳动物、昆虫等为食。

无危

细尾泥鳅

Misgurnus mohoity

又名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为温带淡水鱼,分布于亚洲的蒙古、中国黑龙江水系及俄罗斯等淡水流域。

无危

大鳞副泥鳅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俗名大泥鳅、红泥鳅,体长可达20公分,体延长呈圆柱状,头小且具5对须。鱼体呈灰褐色,腹部浅黄色,具不规则的黑色细小斑点或线纹,有些地区体色较红。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嘉陵江和岷江水系、浙江和台湾、辽宁省辽河中下游、黄河、黑龙江等。喜欢在泥底质的水田、水渠、沼泽或河川缓流,对环境的适应力与耐污力颇强。

未予评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