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容易被诈骗?这些研究让人大跌眼镜 !

Hello

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相遇

真幸运


昨天,我接到一个声称是京东金融客服的私人电话,电话那头告诉我,说我有一个学生贷款需要注销,否则会影响我的征信。
因为一开始对方便能够说出我的名字、银行卡信息以及就读大学,所以最先我以为这事儿是真的,并且当时电话那头声音有些嘈杂,让我无法冷静思考。
于是我问了一个问题:
“我说我记得我没有用过京东金融啊,怎么会有什么额度,你帮我查查什么时候注册的,你直接给我注销就是了。”
这时候对方的回答开始让我彻底的起了疑心。
对方说可能是我大学时候信息泄露或者他们在学校推广的时我帮学长、学姐完成任务的时候弄的,并且他没有权限给我注销,必须要我本人取消,并且他会帮我对接专门的注销专员,让我加注销专员的QQ完成操作。
也就是从这一步开始,我发现了不对劲,毕竟创业有这么一段时间了,多少还是有一些经验的。
首先,难道他们后台没有注册时间和使用数据?更何况,用QQ对接工作?
其次,明明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却需要至少两个人来完成,发两份工资,这公司是疯了吗?
在现在各个行业都在流程简化的时代,一个注销工作需要两个人来完成,这就有点不对劲了。
并且中途还有一个非常细小的细节:在客服给我对接注销专员的时候,原本对方嘈杂的环境声音在电话里居然有着近15秒的时间是非常安静的,一点声音都听不到,这说明对方或许捂住了话筒或者采取什么手段不让我听到这十多秒的声音。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我的怀疑,随后我加了注销专员的QQ,对方给我发了一张工作牌图片,上面有照片、工号、公司、所属部门。
对方让我下载京东金融软件,在下载的过程中,我问了一个和刚刚跟客服问的同样的问题:
“我说你可以把流程直接发给我吗,我自己来注销就行了。”
第一个打电话的人给我的回答是:“需要注销专员配合我主动取消才行。”
 
第二个所谓“注销专员”面对我提的这个要求,并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直接转移到其他的话题上去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

由于职业原因和对信息收集的敏感性。
经此,我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就是一个诈骗团伙了,于是我在电脑上输入关键词一看,真的是诈骗电话,甚至还有许多人已经上当了。
于是接下来,我就特别想知道他们的下一步怎么操作,我便演了下去。
我在我和这个“注销专员”的QQ通话过程中,我开始不怎么配合了,然后我又发现了几个疑点:
1、在我说明自己并没有使用该软件也没有泄露了身份信息后,对方有些着急了(估计没想到我会这么的坚定),然后对方问我会不会是因为在学校的时候帮别人扫过码无意中注册过,我说不记得了,这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对方的语气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2、在通话途中,对方让我开通金条,我说我没有看见金条,对方要求控制我的电脑帮我查看,可是我明明说了我是用的手机啊。(也许是听见了我敲击键盘的声音)
3、在所谓的注销过程中,对方问我是否已经毕业了,我回答说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对方变得有些吞吞吐吐,不一会儿就又调整过来了。
4、在我问到一些关于我的其他信息的问题时,比如专业、年纪、学院等信息时,对方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依旧是转移话题,然后噼里啪啦说一大堆。
5、整个通话过程中,对方不断的在询问我是否操作到某一步了,几乎不给我时间思考(其实他不知道,我除了下载了软件,就一直没用过手机)。
在后续的过程中,对方要求我把开通的额度截图过去,美曰其名要确认是我本人操作,然后就是忽悠我转账到所谓的公司账户,目的是清空所谓的余额,说不尽快操作涉及到的违约金和利息要我自己承担(想恐吓我)。
最后,我感觉了解得差不多了,故意挂断了电话,紧接着对方立马回拨了三个电话。
好了,写了这么多,基本上整个流程差不多描述完了。
接下来,我们用心理学来分析一下这个电话诈骗团伙的套路:
1、通过关键的隐私信息迅速取得信任
 
电话诈骗的第一步,为了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一般都会在开始准确的报出你的名字或者身份证号或者其他关键的隐私信息。
 
比如,我接到的这个电话就是爆出了我的名字、学校、以及银行卡信息。
其次是利用自己伪造的身份信息塑造专业度和权威感。
比如“注销专员发给我的工作牌照片和阐述的关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思想。
有些会伪装成警察或其他国家部门工作人员。
以此巩固他们的专业身份,减少当事人的怀疑。
利用这些信息,加上“巴纳姆’效应:人经常会把一种笼统的信息归结为对自己的评价,相信别人说的话。

于是他们便可以在第一时间给人营造一种“权威效应”。
 
因为人都有一种“安全心理”,导致我们会更相信专业的力量,所以这样的操作第一步就已经在降低我们的防备心了,便于他们接下来的忽悠。
2、通过“专业手段”一步步引诱
在给人营造了“权威效应”后,便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一步步实施引诱了。
一般来说这一步,他们会给你讲述许多当前事件的危险性,让你发现,这个事情如果你不处理的话,会对你造成很大的影响,或损失金钱,或影响工作生活、学业等等,比如我接的这个电话就是告诉我会影响我的个人征信。
当然,还有一些诈骗是利用人内心的贪欲和占小便宜的心理。
在这之后,他们会通过“专业身份”引导你操作让你发现事情的“真相”以及严重性,由此让你处于一种“应激反应”中,再一次降低你的防备心。
要知道当一个人处于一种“应激反应”时是很难理智的处理事情的。
同时正是因为这种应激带来的强烈情绪体验(恐惧、紧张、焦虑等),会让我们对诈骗份子产生更加强烈的依赖感。
这种依赖感就是他们诈骗最关键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3、大量的心理暗示和言语冲击让人丧失基本的思考能力
人的大脑是很懒的,虽然它被喻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但是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每一个人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处理信息都有一个阈值,超出这个阈值就会让大脑丧失思考能力。
比如让一个人在嘈杂的环境里,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冷静下来思考事情。
或者听一段很长的话,越到后面我们能够记住的信息就越少,到最后只记得后面的一点。
诈骗份子会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比如:你明白了吗?你清楚了吗?你这样做·······等等来让你接收到很多的心理暗示,导致思路一直跟着他们走,难有精力去怀疑。
同时,他们会通过“权威效应”不断地说出许多的看似专业的话,而这些话很多都是你不懂的知识,让你进一步的相信他们。
不断的涌入大量的信息,也会导致大脑单位时间内需要处理的信息过多,让人丧失思考能力,进而方便他们进一步实施诈骗!
这一套诈骗手段一出来,很容易就会对当事人实施精神操控,进而获取利益。
分析完他们的诈骗套路,我们再来看看哪些人容易被骗?
美国谣言监控与治理联合会(简称FRAUD)联合15所大学几十位跨领域研究者,做过一项世界范围的大规模研究,以确定谎言易感人群的基本特征。
研究发现,轻信谎言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过于依赖他人;另一个是过于相信自己。
 
一般来说有两类人比较容易被骗:老人和小孩儿。
老人会因为经验很丰富,太过于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判断,一旦上钩就不容易产生怀疑。
而小孩儿则是因为经验不够丰富,太过于依赖别人,容易被人左右思想,容易被骗。
同时还有一个研究也很有意思,参与FRAUD研究的南汉密尔顿理工大学心理学家基特·莱曼发现了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已婚人士比单身更容易上当受骗,因为他们更相信自己,也更依赖他人。
除此之外,还有个颠覆常人直觉的研究也很有意思。
很多人直觉会认为,对他人抱有戒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识破谎言。
但是多伦多大学的南希·卡特和马克·韦伯,做了一个针对普通人的研究:
根据对29位参与者的实验发现:那些更加信赖他人的实验对象,有更强的识破谎言能力,他们对欺骗行为更加敏感;而那些不信任他人的实验对象,却不能很好地识别谎言。
这项研究可谓是让人大跌眼镜!
然而,事实上面对科技的不断发展,未知的领域和信息反而越来越多,导致诈骗的套路层出不穷,不断的更新换代,更多的也就是利用我们对信息的缺乏,利用人性的弱点。
所以啊,一定要有强烈的防备心,一旦遇到感觉不对劲或超出认知范围的操作就立马中止,拨打官方客服电话问清楚,或致电报警电话。
也不要在昏昏欲睡前或者刚刚睡醒、疲惫不堪等大脑思考能力较弱的时候处理重要事件,一遇到转账或者打款等敏感操作请及时停止,确认无误后再进行。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心理学知识,
留言区或后台告诉我们。

文字:明天,一个心怀梦想的年轻心理咨询师。

编辑:明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