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画家以生动、动感和现代的笔触,描绘画面

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后经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年-1441年) 对绘画材料等加以改良后发扬光大。后人因扬·凡·艾克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誉其为"油画之父"。近代油画多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

范妮·努什卡(Fanny Nushka),法国具象女画家。1983年出生于法国里尔,现在住在法国南部的马赛。在她十几岁的时候,美国画家玛吉·西纳(Maggie Siner)给了她第一堂绘画课。从那时起,她就一直绘画——即使她还是学生或繁忙的当代美术馆经理时。2014年,她决定献身于绘画。现在她是一个快乐,自学成才的全职画家。

她曾在巴黎政治学院学习政治学,在巴黎高等商学院学习管理学。同时,她还和哈什帕(Hashpa)、扎瓦基(Zawacky),当然还有麦琪·塞纳(Maggie Siner)等画家一起学习绘画。她的灵感来自美学,美感和女性。身体的表现在她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她探索了以女性身体为主的所有形式:面孔、半身像、碎片……

叙述对她来说不是必要的。她用抽象结构,对角线和垂直线将主题的主体围起来。她使用透视线,就好像它们是她新模型的支柱一样。她在对比中发挥作用是:敏感,感性,永恒的话题,以及生动,动感和现代的笔触。

油画颜料厚堆的功能和极强的可塑性是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它的这种特性使油画在观感上产生出能与人们思想情感共振的节奏与力度。在运笔的作用下,塑造不单是完成造型的任务,而且也对画面的肌理效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伦勃朗、鲁本斯都是善于掌握和控制肌理的人,因为肌理直接传达着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影响着作品的感染力度。所谓肌理的合理表现不仅包括肌理对对象质感的摹仿和再现,还包括对画面的总体情绪的描述与表现。

在传统写实油画中,肌理很能胜任对质感的再现任务,对象的细腻和粗糙的质地感都可用相应的肌理加以模仿,但这是一种非常被动的行为,而真正谓之美的肌理是那些能表达画面的韵律及艺术家的情感的、具有高度和谐秩序的肌理。这种纹理往往超越质感的局限而将精神之气贯穿于整个画面和观者的内心,成为抽离于具象的色层美。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抽象的。但在传统油画中它反过来又附着于写实的对象上,融合于由小至大的总体氛围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