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言:“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读完这段话醍醐灌顶般的感觉。是呀!人如果不读书,不修心养性,心灵就会变得空虚、浮躁,即使家财万贯,锦衣玉食,也难免心生哀怨,凄楚飘零。反之,一个心胸明朗,淡然脱俗的人,即使布衣菜饭,也觉得灯火可亲。可见,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精神生活和心灵世界,真的有天壤之别!
《六尺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问题上发生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就有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相信每个看完故事的人,都会被张英超凡脱俗的气度折服,不由得感叹:“腹有诗书气自华,心胸宽广天地宽”!
小时候身在农村,书籍匮乏,如果谁有课外书,千方百计都要借来一阅为快。那时候为了读书,真的是煞费苦心,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发现书刊、报纸,就舍不得放下,一定会如饥似渴地浏览一番。时常还把喜欢的文字摘抄下来,或者从皱皱巴巴的报纸上剪下来,平整地粘贴在笔记本上。那时候,农村人住的是土房子,为了干净美观,母亲每年都要给顶棚上、炕周围的墙壁上糊一层报纸。每天早晚,我或仰着头或歪着头,忍着脖子酸痛,看上面的报纸,墙壁上的每张报纸,我都熟记于心了。后来,一看到标题,就知道内容是啥,或者看到前一句,就知道后一句是啥。
几十年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军队,书是我最好老师。不管生活多么忙碌,时间多么紧张,读书是我最多的投资。上大学时,图书馆文学方面的书几乎被我借阅一遍。记得从学校到部队报到时,别人大包小包都是吃穿用具,我却只提了一包书,虽然因为家里穷没有更多的东西给我,但主要还是我喜欢书,喜欢读书。这么多年,无论是办公室、宿舍还是家里,放的最多的就是书,投资最多的也是书。床头、办公桌上、餐桌上、甚至厕所里,到处都是我喜欢的书。因为读书,能让心静下来,能给生活增添很多乐趣。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下,岁月也变得豁达、明朗。
大量的阅读,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还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知识改变命运”等人生道理。遇到磨难时,我就用孟子的名言激励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顿时觉得身心都充满力量,所有的苦都不觉得苦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也让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高考时作文满分40分,我得了35分,如果不是作文提分,我可能上不了大学。到部队后,因为喜欢读书写作,经常给报刊杂志供稿,文学才能逐步被领导赏识。2004年,我从基层调入机关组织股任股长。那时,只要部队重要活动,重要文稿都是我来写,虽然很累也很快乐。我投给报社的稿件,几乎都不用审就发表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读书,让心灵宽绰洁净,让灵魂和容颜都变得优雅。正如三毛所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潜伏在气质里、谈吐上、胸襟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读书,让我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懂得取舍,明辨是非,让我的灵魂超然于纷繁的世俗之上。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与书为伴的日子是快乐的、阳光的,唯愿自己的一生都与书同行,怀一颗素心,让生命在平凡中超越,让灵魂在优雅中起舞。